研究动态生成的小学数学课堂

2016-05-14 06:37秦忠平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乘法新课程动态

秦忠平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动态生成,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本文就坚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动态生成的课堂,基于高质量的预设。动态生成的课堂,源于有效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课堂,关注教学资源和过程的生成,动态生成的课堂,追求学生个性与课堂的真实。

关键词:动态;生成;小学;数学;分析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250-02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尊重,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变得越来越活,也越来越开放。但同时,教学中无法预知的生成因素也增多了,课堂也越来越难把握和控制,课堂教学实际与原来的教学方案存在差距。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是不折不扣执行教案或者按事先设计的教学思路,还是沿着学生的思维,围绕着教学内容,追求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1.动态生成的课堂主要是基于高质量的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强调动态生成,这就对教师的预设教学方案提出了的要求。高质量的预设首先要求教师研究教材,确定学习内容和目标。这为整个师生互动确定了方向,为材料的选择与推进提供了一个停止的位置。如学习《2、3 的乘法口诀》时,不少学生当教师刚出示课题后就按捺不住背起了口诀: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此时此刻,面对学生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他们已经初步会乘法口诀了,我们教师该怎么办呢?此时,我们老师的作为就在于利用学生的已知,引导学生真心接受未知。因为本课的目标定位除了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从而掌握编口诀的方法。其次是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通过对学生的课前调查,了解到部分学生知道了一些关于乘法的知识。面对这一现实,我这样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运算乘法。关于乘法,你们知道哪些知识?这样引导学生讨论。并设计了两种教学预案:交流时如果学生有说乘法算式的,就引导学生用举例子或摆小棒的方法表示算式的意义;如果交流时学生没有说乘法算式的,就老师出示算式引导学生用举例子或摆小棒的方法表示算式的意义。教师就要在教学的生长点上准备多种的方案,这样就使教学预设更具有灵活性和变通性。此外,我们还应该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旁边另外开辟一栏-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将解决每个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设计几个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

2.动态生成的课堂源于有效的多向互动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课堂中只有师生交往,多向互动,才可产生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共同发展。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首先得有课堂的多向互动。这里的互动不仅仅是原来层面上教师与全体、个别学生的互动,还有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也包括学生与小组,小组与小组等多种形式多向的互动。我们来比较《角的初步认识》引入的两个教学设计。设计一:提问你听说过角吗?关于角你都了解了哪些?设计二:提问你听说过角吗?关于角你都了解了哪些?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不难比较出后者的这种处理通过让多种形式的沟通和交流,课堂中学生呈现创新一面的机会多得多:学生会自己将知识分类,自己对问题进行辨析。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这种立体式,多边式的互动,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从而生成更多丰富而有价值教学资源。其次,对于这种互动的要求不仅是关注积极,更要把握有效。在许多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往往有部分学生漫不经心地听别人发表意见,自己却不参与到活动中去,像个旁观者;在许多交流互动中,优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是交流的主角,而学困生干脆不交流。所有这些现象、反映,在很多课堂的互动中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

3.运用新颖独特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教学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以前的课堂上,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是填鸭式的被动学习,学生基本上是听讲―记忆―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不同的是教师处理的方式方法,新课程倡导的新颖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数学教学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探索事物排列的规律"时,教师可以倡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索规律:可以自主探索,用小军、小明和小红的名字或代号有顺序地排一排,也可以合作交流,四人一小组真实地排一排,其中三人分别代表小军、小明和小红,另外一人当摄影师和统计员,负责安排站队,记录和统计排列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全班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

4.联系学生多彩的实际生活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进行教学,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使小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在教学新课程"平行和相交"这一课时,我们不能对书算命,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寻找身边的"平行和相交"的现象,如,观察自己校园中的道路、跑道、大门,以及教室里的窗户、黑板、墙面、桌椅、学习用品等。使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理解"平行和相交"。当学生初步理解了"平行和相交"以后,再让学生去观察生活,寻找生活中平行和相交的现象,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总结:课堂教学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完全预设的、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作为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我们应穿越昨日和明天的思考,关注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按照动态生成的理念,去探索充满生命气息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戴文旭.构建动态生成课堂展现小学数学魅力[J].新教育,2012,08:60+48.12(24)130-133

[2]姜敏.构建以学定教的小学数学生成式课堂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5.12(24)152-155

[3]夏秦俊.刍议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意义与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12(24)105-108

猜你喜欢
乘法新课程动态
算乘法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