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下全球贸易规则的变化与中国的应对

2016-05-14 06:51范晶晶
法制与社会 2016年8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

摘 要 全球贸易的新趋势推动了新一轮国际贸易规则体系的建构,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正在推动TPP、RECP和TTIP等区域性协定的形成,这些协定成为发达国家谋取未来国际贸易中优势地位的重要计划。中国面对如此压力和挑战,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应对,具体应对包括积极联合沿线周边国家,通过关注彼此的共同需求,推动彼此的深度开放、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相关政策制度以及提升本国投资质量等方式。

关键词 “一带一路”战略 全球贸易规则 区域性贸易协定

作者简介:范晶晶,法国马赛大学。

中图分类号:D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3-151-02

一、全球贸易新趋势

长期以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多哈回合的谈判陷入僵局,加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确实由于诸多差异性和各自利益点的不同,而很难通过多边谈判取得一致,故而许多国家逐渐放弃了对WTO推动世界贸易规则调整的期盼,转而关注区域性贸易协定,希望通过成员国之间的协商谈判,能在区域内形成较为优惠的贸易条件。因此,在多哈回合陷入僵局后,区域性贸易协定的发展反而迅速起来。许多发达国家更是将区域性贸易协定中规则的制定作为增强自己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如目前正在谈判中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TTIP)等,这些协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彼此之间进行未来国际贸易布局和战略竞争的重要方式和计划。

而全球贸易的新发展,也是推动新的全球贸易规则出现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关税已经不再是各国实现彼此贸易的主要障碍,非关税壁垒和边境内监管等,成为阻拦自由贸易的新障碍。此外,电子商务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也使得全球贸易的交易方式发生了许多改变,信息服务、网络交易和物流运输等深刻影响着全球贸易模式。对这些新的变化和需求,WTO体制下建立的贸易规则并没有给出新的规则来进行调整。因此,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推动下,区域性贸易协定首先开始进行调整和重塑,从而为未来新的国际贸易格局奠定基础。

二、全球贸易新趋势推动下的新规则特征

这些已有和正在谈判中的区域性贸易协定中,呈现出一些主要的特征和趋势。

首先,其基本方向,仍旧是致力于推动市场开放、削减贸易与投资壁垒。自从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发展都未能回复到以往高速增长的状态,而各国也正是在经济危机过后的深入思考中发现,只有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并塑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才能使得贸易继续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目前国际贸易的新动向,需要我们继续通过新贸易规则的建构来维护和引导。

其次,国际贸易新规则更加强调一种高标准和高水平,将规则调整的范围从以往的边境措施推进到边境后措施。也即,以往的贸易规则注重的是关税和市场准入等,现在则更注重商品进入成员国后,是否能实现贸易上的便利化、和本国产品竞争中的平等以及其知识产权等是否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进一步来讲,以往的贸易中,货物贸易是最被关注的,现在服务贸易也进入到各国关注的视野中,并且从产品销售的单纯视角转移到了对整个价值链的关注上。而这一个新变化导致各国为了推动贸易自由化,要对本国的相关经济政策、规则和制度等更多进行调整。发达国家在其中拥有离高标准更近的优势。

第三,目前的区域性贸易协定中,呈现发达国家主导而形成超大区域自贸协定的趋势,导致发达国家能够利用谈判优势强化自身贸易优势地位,形成事实上的贸易不公平。由于通过自贸协定和诸边协议的方式来谈判,能够吸引一些有一致目标的国家首先进行优先的谈判和合作,这样方便对于一些明显分歧的地方绕开,能够在部分国家内先行达成新规则并推行。等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后,在条件合适的时候,能够从区域性贸易规则转变为全球贸易规则。这样的方式目前被一些发达国家所青睐,TPP等新一轮的自贸协定谈判正表明了其意图。而这些自贸协定目前囊括的国家形成了一些超大区域,它对于WTO已经形成的国际贸易规则造成了一系列挑战,使得后者可能在前者形成后又名存实亡的危险。同时,如果置身于这些区域性贸易协定之外的国家,就可能被边缘化。

三、中国面临的挑战和自身优势

中国在进入新世纪以来,仍旧保持了较为高速的经济发展趋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投资国和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特别是在2013年,其GDP的全球比重超过了15%,对于世界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对于中国产生了共同的打压想法。特别是美国,认为中国的成就是由于全球化失控背景下的搭便车行为。美国的全球化红利实际上被中国享受了。因此,美国千方百计想打压中国,使中国在新一轮的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美国自从2009年11月加入TPP并主导TPP谈判以来,到之后推动TTIP的谈判,将欧盟和日本都纳入其中,却独独遗漏中国。而美国推动的这个超大区域自贸协定由于它的高标准和高要求,也使得中国即便加入,也需要为了适应这种高标准和高要求付出极大代价,并會有很长一段时间不适应期,也即,如果中国不能按照美国的要求进行高尺度的互惠互利,那么就将被排除出新一轮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机会中,从而错失先机,并被边缘化。

此外,如果新规则形成,那么中国可能会遭受贸易替代和转移效应。由于TPP和TTIP成功后,会给出更为优厚的贸易条件,许多国家会选择优先和成员国合作,而中国因此将被排除出优先序列中,遭受贸易替代和转移效应带来的后果。

对此,中国虽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是在压力中,也并非只能逆来顺受或被动应对。中国自身的贸易优势首先不可被忽视。虽然发达国家推行高标准高要求的区域性贸易协定,但是这些高标准高要求主要是满足于发达国家的要求,一些同样在参与的发展中国家,其是否也能达到同样的要求和标准,值得怀疑。此外,即便他们满足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要求,在贸易交往中,是因此更为受益还是更为不利,发展中国家自己心中也有衡量。而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中国一方面仍旧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序列中,拥有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相似的经济情况和贸易条件,另一方面却又能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较为成熟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和巨大的市场。特别是作为中国周边的国家,中国巨大的经济能量将能够给他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中国也因此具备主导自己的区域合作模式的能力,从而团结更多发展中国家来应对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四、“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的应对

中国推行的“一带一路”战略,涉及的范围既包括了中亚、东欧等国家,也达到日韩、西欧等区域,还能辐射南亚、西亚等第三世界国家,它是以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姿态来寻求构建一种新的国家合作体系。“一带一路”战略的目标,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和欧洲各国的合作规模;其次,要在基础建设、能源和实体经济上加强和周边国家的合作,并为周边国家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和产业布局上的便利与帮助;同时,深化中阿之间的经贸合作,特别是在能源开采和运输方面。这些最终都是为了构建要经济一体化的新格局,加强双方在资金、人力、商品和文化等方面的深度合作,通过丝绸之路真正促进双方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因此,“一带一路”战略可以说是我国应对新一轮国际贸易规则变化的强力武器,它能够使得中国不受美国等发达国家制定贸易规则的挟制,而是通过自主主导的区域协定来和周边国家一起,共建一个安全的互利机制,从而与成员国真正实现共赢互利。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需要为应对挑战积极自我转变,首先,要就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实现区域“五通”的建设,即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道路联通和民心相通。这意味着,一方面,和周边国家之间,我们要积极进行政策上的相互沟通,提高双方贸易中基础设施的对接,在跨境投资、生产和交易商彼此之间更多为对方提供便利,特别是中国,要充分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使其成为贸易交往中被认可的国际货币,搭建区域合作的金融供应链,此外,为区域贸易中的人才流动提供便利条件,使其能互免签证,更自由出入工作、接受技术培训等。

其次,立足于在“一带一路”沿线和周边建立公平透明、互利互信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全球化贸易在新一轮规则制定中,呈现出高标准、高要求的趋势,中国并不是不需要或不接受这样的趋势,而是更看到不同国家面临的实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加入到这样的高标准、高要求的区域贸易中的困难,故而中国虽然最终目标也是要建立高标准的贸易网络,但是更注重分步骤、分阶段地达成,并兼顾不同发展层次国家的现状。因此,中国要逐步推进中国和周边沿线国家在金融、教育、医疗和文化方面的相互开放,放宽彼此之间的外资准入限制,对于彼此之间在贸易手续、投资保护、卫生检疫、知识产权、争端解决和行政管理等方面,中国方面要对自己现有制度积极改革,为区域内部的彼此开放和互利创造更好的条件,为未来的高标准区域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再次,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行中,中国要尽量寻找和沿线周边国家的利益共同点,推动双方在一些重要领域方面的合作。比如,在能源和投资方面,中国与中亚地区、阿拉伯海湾地区等彼此有共同的意愿和需求,后者作为世界上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最为丰富的地区,其资源也是我国所重视和需要的。但是,这些国家往往在经济结构上较为单一,面临着资源耗尽之后的转型需求,中国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贸易,来帮助对方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帮助他们构建较为扎实的基础设施,并发展依托于油气资源的加工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等。如此,双方能更为紧密的联合。

最后,中国也要提升本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投资数量与质量,特别是后者,近年来中国常常注重投资数量,却没有兼顾投资风险的评估和利润空间,导致许多投资项目最终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对此,政府要进行更好的引导,特别是通过差别化的外贸政策和技术倾斜政策来鼓励国内有实力的投资体向内陆沿边地区投资,建立内陆沿边地区的工业园和产业基地,以此为中心和辐射,积极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投资。如此,“一带一路”战略就不仅推动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也推动了内陆沿边地区具体省市的经济发展。

当然,“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宏伟,涉及多方面议程,目前仍在积极发展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而在此过程中,积极平等开放的对外姿态,是我们自立于国际贸易中的首要原则。

参考文獻:

[1] [美]贾格迪什·巴格沃蒂. 今日自由贸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苏宁等. 全球经济治理——议题、挑战与中国的选择.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潘晓明. TPP高标准国际贸易规则对中国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国际展望.2015(5).

[4]陆燕. 国际贸易新规则:重构的关键期.国际经济合作.2014(8).

[5]陆燕. 在全球价值链中寻求制度性话语权——新一轮国际贸易规则重构与中国应对. 学术前沿.2015年12月.

[6]张亚斌、范子杰. 国际贸易格局分化与国际贸易秩序演变.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3).

[7]陈淑梅、全毅. TPP、RECP谈判与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亚太经济.2013(2).

[8]申现杰、肖金成.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式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宏观经济研究.2014(14).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三步走战略搞定阅读理解
战略
扩大开放是长期战略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