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如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016-05-14 07:37巴桑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人格学会老师

巴桑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325-01绝大多数教师对他们的学生都怀着一腔赤诚的爱,能把自己的爱洒向他所有的学生,这就是崇高无私的师爱。教师的这种爱往往是通过对学生的严格教育来体现的。有道是:"教不严,师之惰。"通常,学生不理解教师的这份爱,仅仅把这份爱看成是教师对他们的一种单纯的管理教育,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他们的束缚限制,甚至认为教师的管理教育只体现为教师对他们的批评训斥,甚至导致学生的人格受到侮辱,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学生对此显得非常消极被动,学生很容易产生对抗逆反心理。那样的话,不管教师花费多少时间,付出多少努力,都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甚至会和教师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师爱、从而增强教育效果呢 ?

1.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首先要树立"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

在我们传统的认识中,"尊重"往往是对上的,要求下辈对上辈要尊重。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每位学生都有其个性和尊严,作为一名教师应是学生心灵的卫士,切不可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那样不仅不会促进学生奋发学习,还会使他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厌恶、憎恨学习。记得我刚教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藏语文课上,我让学生组词写词语,其他同学都写完了,只有一个叫扎西的同学没有写完。我随口说了一句:"你怎么写得这么慢。"当我走到讲台的时候,我发现,扎西的眼里含着泪花。在以后的几节课上,每当我走到他跟前,他就显得慌里慌张,写的更慢了,自信心更差了。由此可见,如果教师的感情稍有把握不住,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在老师的无意中受到伤害,甚至能影响终生。教师不经意的伤害,也许扼杀的就是"贝多芬"、"莫扎特"。在此我们更深感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我们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多么的有道理!从这件事上,我深深感到,我们要认清自己职业的特点,树立"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完善教育行为,懂得学生的心理特征,改善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放下架子,提供适应学生成长需要的服务。

2.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应该平等地对待学生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陶先生认为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教师如果学会对学生适当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因此只要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就能使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从生理、心理的角度看,他们渴望被喜欢、被注意、被关爱。而问题的根本恰恰在我们为人之师的教育者身上。由于教师的所作所为使得其他学生对差生侧目而视,使得差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怎么做得到的总是批评、训斥,甚至嘲笑、讽刺、漫骂……,干脆将错就错,破罐子破摔,竭尽捣乱之能事,叫你头痛没商量。

3.教师要学习爱的技巧,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从心理角度看,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已经基本成熟,但还有待完善。他们特别重视人格尊严,对自尊心方面的问题也十分敏感,而且自尊心非常脆弱,所以,教师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不注意这一点,无论你对他们的爱多么深,多么切,他们也无法理解。

勿庸置疑,老师批评学生,也是师爱的一种体现。但如果老师动辄公开批评或训斥学生,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不但不理解,不接受这份爱,反而会对老师产生反感情绪。我也曾经为了严肃考风在班内公开批评了一位作弊的学生,还有为了整顿班级纪律严肃批评了一位随便讲话的学生。为此,还让他们都写了检查。由于批评时没有注意方式,说话的语气稍微重了点,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虽然形式上写了书面检查,承认了错误,但实际上,我知道他们从内心里不接受批评,只是迫于班主任老师的威严。结果,不仅这两位同学,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以各种方式对我表示不满。他们不能理解老师对他们的爱。后来,他们在课堂上看似遵守纪律了,上课不说闲话了,但学习没有主动性,没有几个人愿意发言,课堂气氛相当沉闷。班级活动也很难顺利开展。

通过处理发生的这些学生事情,我感受到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去赢得学生的爱和理解,更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以更多的尊重和信任。我深知爱是互相的,学生在理解了老师的爱之后,也会以爱回报教师。他们回报的方式就是尽量少让老师为他们操心,自己尽可能地按老师的要求管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样,学生原来被动地由教师管理教育而变为自我管理教育了,而且表现得相当主动积极。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教育效果却大大提高了。

自尊心,是每一个人具备的心理状态。教师必须平等对待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就要教师善于通过激励来帮助学生来建立积极的心态,建立对自己潜能开发的自信心,使外力变为内在动力。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传递着温暖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人的热情,对人的尊重,形像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尤其是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也许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件事,会缩短心灵的距离,唤起学生内心的自信和无穷的潜力,快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学会对学生更多的尊重,在每一个学生成长的道路上都洒满阳光吧。

猜你喜欢
人格学会老师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学会分享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六·一放假么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