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学中对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016-05-14 08:07雷旭宏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创造性内容幼儿

雷旭宏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354-02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蓬勃兴起。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幼儿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时期,正是好奇心和好胜心强、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敢想、敢做的时期,只有注意保护并重视培养他们的这种创新精神,才能使他们的创造性得以持续和发展,从而使他们有可能最终成为出类拔萃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否则,这种可贵的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幼儿只能在模仿、顺从中长大失去创造的机会、条件和信心,很可能成为平庸的缺乏独立见解的人,被时代所抛弃。因此,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重视幼儿的创造性教育,启迪幼儿创新思维,点燃幼儿智慧火花。

1.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是智力活动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种摆脱了习惯定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要激发幼儿的创新智慧,教师必须重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年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就想为什么苹果不会飞上天,而要往下落?如果苹果长到月亮上,会不会落到地球上?正是牛顿的创造性思维,使他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

2.让幼儿成为创设环境的主动者,增强信心激发创新意识

鼓励孩子大胆的参与创设环境,体验动手动脑的乐趣。例如:我们将幼儿的创造作品展示在墙上,让幼儿的作品"站起来",又如,让幼儿在墙纸上直学习接作画,从而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极大的满足和自豪感。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3.创设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

一个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氛围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孩子虽小,但也是独立的人,只是他们比成人矮一些,所以我们与孩子说话时总是蹲下来,同孩子脸对脸着说话,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在一种平等、愉悦、自由自在的环境中生活。因为有很多因素都蕴涵在与幼儿交谈的过程中。例如:孩子解决问题遇到疑惑时及追随孩子的兴趣点时,就需要我们通过和蔼可亲的谈话方式给予正确引导。

4.让孩子在创新中感受快乐

幼儿具有好奇、好问、好强、自信等特点,教师尊重幼儿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培养他们形成积极的创新态度和创新激情。首先教师要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兴趣。善于观察、发现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兴趣点,有兴趣地欣赏和观察幼儿的探索行为,不随便否定幼儿的创新表现。当幼儿用橡皮泥捏成各种动物造型时,当他们用大型积木垒成城堡等,尽管这些作品质量不怎么样,但教师应捕捉住幼儿的活动过程,激起他们创新激情。幼儿会在这些过程中充满着想象、充满着创意,充满着激情,他们尝试着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再次,鼓励、赞许幼儿作品。幼儿创新的源泉是生活经验,他们创造的作品反映内容也是幼儿生活,教师应鼓励、赞许。切忌用成人的思维标准、评价标准限制幼儿,应允许他们的行为超乎想象。在绘画中,幼儿会用多种色彩画出各种奇异的图案,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这时教师要毫不吝惜地用美丽的语言激情地描述幼儿作品,让他们受感染,受启发,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创造家;幼儿喜欢兵器,他们会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制作,表演构建等活动,使得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新力、合作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幼儿想象的翅膀张开了,也进一步体验了创新的快乐。

5.大胆鼓励幼儿创新实践

幼儿有了闪光的灵感和激情的意识,必须大胆去实践,才能成功。在日常活动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启发他们运用多种方法去探索、尝试、实践。如幼儿去区域活动中玩"可乐瓶"时,他们尽情地发挥想象,创造出千奇百怪的瓶子组合造型;如秋天拾落叶活动中,幼儿大胆探索用落叶剪贴出各种形状的小动物。在这些系列活动中,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去发现、去体会。他们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体验到创造能使简单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真正地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乐于实践,乐于创造。

6.把握好教育活动的新颖度

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的保教目标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述,教育者必须结合本地、本国、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追随幼儿的兴趣需要的教育活动。那么,在活动中如何促进幼儿的创新意识呢?结合自己的认识与探索,笔者多采用以下做法:

6.1使活动内容能引发和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孩子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兴趣是直接支配他们学习的最大动力。有了兴趣,幼儿就有了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和积极态度:首先,预设一些既能促进幼儿发展,又能使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其次,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由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生成相关活动内容;再次,对于一些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确实有必要,但难以直接引发幼儿兴趣的内容,教师要善于运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引导孩子参与,针对不同的疑问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从而,鼓励孩子去思考问题,让孩子学会从多角度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逐渐养成换位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6.2与幼儿的知识经验相适宜。《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原则。即教育活动的难易程度要处在幼儿"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教育活动内容时要遵循各年龄段幼儿在情感态度、知识技能、能力这三方面的发展规律,确定既与幼儿原有经验相适宜,又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启发孩子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

6.3选择有利于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的教育内容。教师在活动内容的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既要避免过早地介于,拔苗助长,又要避免忽视幼儿情感、生活自理能力、学习兴趣和方法等方面的培养。要多选择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教育内容,为培养和造就更多富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总之,幼儿的创新能力是在长期的学习和训练中逐步形成的,创新教育应从幼儿时期开始,每个幼儿都可能是小小"创造发明家",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充分认识,精心培育这些创造萌芽。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所以,我们要为儿童创造宽松、自由、愉快的精神环境,使儿童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猜你喜欢
创造性内容幼儿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主要内容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