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对当代中学生审美观念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16-05-14 08:07罗勇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爱情观网络文学中学生

罗勇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文学大众性、流行性、消费性、庞杂性等特点的分析,结合网络文学的审美表现,探讨当代中学生在对网络文学的审美消费中受到的影响,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网络文学;审美;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364-01网络文化的繁荣是世纪之交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之一。随着网络文学的影响深化,对网络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的研究探讨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但目前对网络文学的界定还没有达成共识。大家都接受的说法是在网上原创和传播的各类文学作品都可以叫做网络文学。网络文学以其类型多样、开放包容、自由多元等特点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阅读口味的公众需求,但随着社会出现世俗化、功利化和短视的倾向,进而开始影响网络文学的创作。

1.网络文学的审美表现

1.1审美意识的大众化。基于网络传播的网络文学系统的开放性是全方位的,不同题材、体裁,不同风格和类型,不同体量与结构的文学作品"海纳百川"。作者不分男女、专业,作品不分体裁、风格,写作手法兼及今古,体量上可长可短,这种自由、开放、兼容、共享的发展路径,不可能给网络文学设定一个非此即彼的具体目标,网络文学注定是开放的、多元的,在审美意识上注定先天不足,只能日趋大众化。

1.2审美态度的娱乐化。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写手可以我手写我心,思路信马由缰,采用一种自娱或者娱人的方式,追求的不是经典文学的心灵抚慰,而是逃避现实的游戏与狂欢。这些当代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特征在网络文学的发展中得到进一步强化。因为审美态度的娱乐化,也让网络文学更加轻浮。

1.3审美情趣的通俗化。网络文学推崇的不再是高山流水,而是通俗的大众文学,一些作品仅仅初具文学性,只是简单"复写"现实,没有得到思想的升华和艺术的展现,其语言平淡乏味、结构松散拖沓、诗意诗韵缺失、可感知性不强的现象在大部分网络写手的作品中普遍存在,甚至有些作品刻意迎合某些低级趣味。

1.4审美概念的消费化。网络文学在意点击率和排行榜,所以有部分写手不惜大量笔墨描写性爱,凶杀以博眼球,大量生僻、怪诞、低俗的名词在网络上流行。有许多作品哗众取宠,过度消费了看客的审美概念。

2.当代中学生对网络文学的审美消费

网络文学的不当审美观念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和身心健康,甚至混淆他的爱情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会影响到他的一生。

2.1不当性爱描写,传播错误爱情观。在部分网络文学中,对性爱过程描写过于变态和无知,对女性甚至有着病态的欣赏与把玩,性与爱已经分离,对男人来说性往往成为男性征服女性或报复女性惯用的手段,而对女性来说,性成为女人利用和束缚男人的工具。其鼓吹的多性伴侣,无责任性更是对社会基本道德的挑衅。

2.2影响性取向和性认同。网络文学中大量同人爱恋的描写,对于性格不稳定,可朔性极强的中学生来说影响相当大,甚至会让他们产生错觉,对自己性别意识模糊,影响性取向。

2.3暴发户式成功,混淆价值观。网络文学中的主角,要不含着金钥匙出生,从小衣食无忧可以游手好闲。要不经历奇遇,一夜暴富。中间强调的不是人生的奋斗经历,而是志得意满之后的肆意妄为。不少中学生受此影响出现心理阴暗,对人生价值失去信心。

2.4征服论引发暴力倾向和个人主义泛滥。现在流行的就是"霸道总裁",个人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征服一切,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只是利用与价值,无亲情、爱情可言。个人可以变成超人,从而全面多能,左右逢源,导致个人主义泛滥,缺乏团队认同和协作精神。

2.5穿越剧情引发仇世心理。在现实中受到种种约束,于是随心所欲的在时空中穿梭,以现代的知识力量和科技水平称雄过去的某一个时代。将自己沉湎于这种虚幻的自我陶醉或麻醉中而不醒,从而抚慰自己空虚、恐惧和不安的心灵。遇到现实中的一点挫折,要不就逃避,要不就疯狂的报复,引发一种逆反和仇世心理。

3.应对策略

3.1提高网络写手的写作水平,转变网络文学的发表模式。网络写手需要加强自身审美的修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创作出高水平,广泛影响力和良好口碑的作品,从源头上遏制网络文学的不良影响。进一步创新网络文学的发表模式,在不影响创作激情的同时,增强写手的责任意识。

3.2增强网络文学的监管和整治力度。国家需要建立健全网络监管体系,增强对网络文学发表活动的监管,提高作品质量。对造成恶劣影响的网络文学作品加大整治力度,并追究写手和发表平台的责任。

3.3提高中学生审美水平和道德水平。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水平。

网络文学看上去很美,对于网络文学的审美关切也将如影随形伴着它的发展和繁荣。这是一种期待,相信也是一种趋势。但情色与暴力的背后是创作的虚弱,要让网络文学重回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杜林.网络文学审美特性研究[硕士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张天舒.网络文学对文学大众化的影响研究[硕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孙嘉咛,梅红.

猜你喜欢
爱情观网络文学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诞生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论柳永情词中的爱情观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