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的思考与探索

2016-05-14 08:07颜佳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机电校企

颜佳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专业技术型人才逐渐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行现代学徒制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来说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只有经过大量实践才会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提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专业;现代学徒制;教育;探索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370-0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中职机电一体化教育在实践与探索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人才需求也随着发生变化,传统的应用型人才难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因此中职院校如何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减缓新成长失业青年的增长幅度,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体制,已成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关键问题。推行现代学徒制,是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顺应时代潮流,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1.概述

根据字面含义,它是由"现代"与"学徒制"组合而成。但事实上,它属于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也是产教的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实现双元育人模式;其中学徒具有工学交替与岗位成才的双重身份。现代学徒制构建了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有效实现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结合,逐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德国前总理科尔曾将其称为是战后本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秘密武器,由此看见其人才培养功能与效率的强大是令世人佩服的,因此已将其作为本国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

2.机电一体化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性

2.1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本理论知识。众所周知,在校学生基本上都是以读书为主,而实践活动相对较少。这种局面不利于中职院校学生的发展,因为学生毕业后将直接步入技术熟练的工作岗位,如果学生只懂得理论而不会实践操作,那么就是就属于失败的人才培养模式。而现代学徒制却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推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有充足地时间物消化书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必备技能,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特别是维修工程类学生必须要有充足的实践机会,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

2.2理论教学与工作实践融为一体。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门实践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更愿意实践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把工厂搬到教室,这种真实的实习经历无论是对理论知识还是技能学习而言学习效率非常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是无法实现这样的实践,通过大量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因此可以说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现代学徒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3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递的知识,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通过老师只能简单地了解相关工作岗位信息。现代学徒制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岗位信息,通过校企合作,在学校学生就能够真正了解以后面临的工作岗位,提前做好准备适应岗位需求。

3.“现代学徒制”探索途径

3.1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制度。首先,中职院校要制定实施学徒制与校企合作的相关规章制度,鼓励老师走进企业带徒学习,吸引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其次,政府管理部门要制定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各类优惠政策,通过减免税收等各项优惠措施鼓励企业接纳学生与老师参与实习与实践。在此,现代学徒制与教育、人社等相关管理部门密切相关,因此政府部门要明确相关部门责任与职责,为实施现代学徒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3.2构建多方联作的现代学徒制育人平台。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校企合作育人是显著特征,而这里提到的校企合作不是学校与企业一对一的合作模式,而是在资源共享、分工合作、互惠互利及共同发展基础上,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社会参与、学校与企业为主体在内的部门共同协作的平台运行机制。其包含两个层次,一方面是地方区域性职教集团大平台,另一方面是在专业与对应产业基础上,相互服务共同组建的职教小联盟平台。其中在办学中,大平台主要负责统筹决策、制定措施、协调各方面关系以及奖惩等工作;而小平台则主要是实施大平台制定的政策与功能,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根本宗旨,在大平台指引下实施人才培养与服务的具体工作。

图1.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运行平台与机制

3.3校企共育双元化人才培养机制。在中职院校企合作中,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协议明确规定双方责任与义务,从而构建了校企共同合作推行的双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实际课堂上,学生能够学到基本的专业知识与相关公共课知识,提高学生自身基本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校办企业为学徒提供了不同的轮训岗位,承担着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学校与企业商议共同制定岗位达标与轮训制度,从而实现双元化人才培养机制,完成相应教学任务。

3.4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与评价人才培养。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学徒具有双重身份,学习与工作双重任务。在工作岗位中,属于企业员工能够享受到同等待遇,但是也要遵循企业管理制度,并接受一定的岗位考核;在学校中,他们属于学生,具有与其他学生一样的责任与利益,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依据相应的考评机制接受学校考评。因此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中,校企管理与综合评价是客观哟求,要做好两方面:首先,学徒与企业、学校与企业之间要签订合同,将学徒双重身份与三方责任作出明确规定;其次,校企合作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聘任双导师、人才培养与相关学徒考评制度,实施共同管理。

3.5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众所周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关键因素之一,雄厚的师资力量才能推动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推动现代学徒制模式。因此校企要共同合作提高教师水平。可以通过假期时间,对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及骨干派到企业进行学习,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实习环境。也可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开发专业课程,教师骨干到生产车间轮训;还可外聘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老师,从而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顺应经济发展形势,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通过探索与实践,不但能够拓宽中职学校教育研究视野,还能够丰富其校企合作与保障,对其他学校推行现代学徒制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孟源北.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的思考[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6,01:1-6.

[2]郭汉桥,石品德.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6,04:19-21.

[3]李传伟,董先,徐桂洪.现代学徒制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电大学报,2016,01:55-59.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机电校企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