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采栋:勇攀科教兴黔新高峰

2016-05-14 11:34胡英明
晚晴 2016年8期
关键词:冶金贵州

胡英明

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九三学社的优秀领导人,九三学社第七届、八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副主席,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贵州省原副省长,贵州大学原校长;我国著名冶金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采栋,因病于2016年4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徐采栋虽然走了,却将“徐采栋”这个名字随同贵州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载入共和国的冶金史,将科教兴黔、科技创新的火种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向贫困决战的勇气根植在贵州人民心里。

您走了!在2016年4月這个草长莺飞的季节,向过去的98年峥嵘岁月挥手告别。

回首来路,从1919至2016,从江西奉新到成都、玉门、重庆,从大洋彼岸到偏远艰苦的贵州,再到首都北京,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岁月里,您追求科学探索真理的脚步始终不曾停歇。即使是耄耋之年,您仍为祖国大西南连片贫困岩溶地区脱贫与振兴奔走调研、建言献策。报效国家倾尽所学,回馈人民竭尽全力!岁月漫长不忘初心,正是您一路前行推动人生蝶变的原动力、加速器。

一路走来,人生境况无论顺逆、工作岗位如何变迁,您始终抱守一份赤子情怀,面对科研挑战知难而上,治学为官有责任勇担当,人生因此多彩,磨难最终成就辉煌。仰望您98年风雨人生,“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品格始终影响着您的人生走向和事业抉择。为民族振兴、为国家发展和富强贡献才智的理想信念使您在追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中,逐渐把自己雕琢成器。

很多时候,信仰是选择的结果,是人生前进的方向和力量,您与贵州结缘或许正是如此。

194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刚届而立之年的您在大洋彼岸的法国获得了博士学位。国外优厚的待遇和科研条件自不必多说,祖国需要和亲人的召唤在心底回旋。是走是留?凭着一腔热血和赤子情怀,您没有更多犹豫——“回去!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即使回来,您仍有许多更好的选择。时值建国初期,国家各行各业各部门都急需建设人才,留学归来的高级技术人才更是炙手可热备受欢迎,可您却偏偏选择了条件尤为艰苦的贵州,并扎下根来一干就是近半个世纪。多年后您才吐露初衷:“贵州虽然十分落后,但矿产资源丰富,有全国最大的铝矿。我是搞冶金的,所以我选择了贵州。我想把所学的知识用于有效的开发贵州天赐的丰富矿藏资源,改变贵州落后贫穷的面貌。”

那时的贵州正面临着如何振兴地方经济、恢复和推进工业生产问题。省委省政府求贤若渴,急需像您这样的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对贵州矿产资源和工业生产现状的勘查调研,以及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和生产工艺革新。英雄可以有用武之地,才华能够尽情施展,这对一名专业科技人员而言是幸运也是一种幸福。工作中您倾注了极大热情,主持和参与了许多冶金化工项目的研究。针对有色金属及黑金属在资源利用及冶炼工艺方面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更是开展了夜以继日的科研实验,那可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项项科研成果捷报频传。在您的指导下,贵州的冶炼工艺不仅理论上有突破、创新,而且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成果突显,真正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1950年到1952年,贵州第一块铝锭问世;小高炉炼铁项目试验成功,生铁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1953年高炉炼汞实验获得成功,汞产量和回收率大幅提高,劳动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生产工艺被国内其他炼汞厂竞相采用;1954年研究利用贵州锑矿资源提取锑氧粉和精锑获成功;1956年电解法制取高锰酸钾的试验在国内首次实验成功,后在遵义建厂投产,遵义因此成为国内生产高锰酸钾的主要基地,产品畅销国内外;1957年竖炉制钙镁磷肥试验一举成功,从1958年起,在全国各地陆续建厂投产,至今该工艺仍是产品生产的主要方法。在科研之余,您还将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加以总结,上升为系统化的理论。先后发表了专著6部、论文10余篇,其中《炼汞学》是我国第一部有关炼汞的学术著作,《汞冶金物理化学》填补了我国冶金理论的空白,该书被日本翻译为日文,在国内外冶金届引起较大反响。即使在“文革”时期,挨批斗、“蹲牛棚”身心遭受迫害的情况下,您仍坚持撰写《锌冶金物理化学》。1978年,您因汞冶金和锌冶金理论工作的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个人奖。

1982年,63岁的您出任贵州分管教育、科技、文化的副省长。在重要的行政领导岗位上,工作内容涉及的领域更宽、范围更广、需要解决处理的问题也更多了。起初,行政工作并不像科研工作那样让您干起来得心应手,使您在思想上曾产生过动摇,但组织的信任和同志们的支持,给了您无穷的力量和信心。您在副省长的岗位上又为贵州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做了许多工作,办了许多实事。“教育事关国家千秋大业,基础教育和师资培训绝不容忽视。任期内要想尽一切办法,排除一切困难为大学修建教学楼、图书馆和实验楼,要把全省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学校危房改建一新”,这是您上任伊始走遍全省各大中小学实地调研后给自己定的目标任务。此外,您还自任扶贫团团长,组织科技人员培训贫困地区农民,仅1986年,就带动了近1.1万名科技人员进山下乡,他们走苗乡、进侗寨,出主意、搞咨询,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给他们推广良种、杂交水稻、改良土壤、大搞养殖……农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扶贫成效显著。1987年,中国科协在全国推选两人介绍扶贫经验,您就是其中之一。

1988年,您调离贵州出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贵州毕竟是您融入精神、承载着理想和信仰的地方,即便身在数千里外的首都,您依然时刻关注着贵州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牵挂着贵州农村群众的生活改善。扶贫工作“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贵州一定要走科技兴黔之路,在您的策划推动以及亲自领导下,科技扶贫服务团、各民主党派中央及全国工商联联合帮扶毕节试验区、黔西南州星火计划科技扶贫实验区……一个个影响深远、前景广阔的项目相继在贵州高原萌生、发展,其强大的生命力如一座座丰碑在贵州大地矗立,彰显着您的关怀和贵州人民向贫困宣战的勇气和决心。

您虽然走了,却将“徐采栋”这个名字随同贵州亘古以来的第一块铝锭、第一张铝箔,以及“高炉炼汞”、“鼓风炉处理低品位氧化铅锌矿”、“电解法制取高锰酸钾”、“竖炉制取钙镁磷肥”等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载入共和国的冶金史,永垂不朽!

您虽然走了,却将科教兴黔、科技创新的火种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向贫困决战的勇气根植在贵州人民心里。

今天,贵州全省的干部群众正凝心聚力奋进在精准扶贫脱贫奔小康道路上,努力实现着您曾经的预言和期待:“贵州拥有雄厚的资源,一定能实现小康,用金饭碗去品味富裕的美酒。”

猜你喜欢
冶金贵州
钢铁行业冶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浅析钢铁冶金工艺的发展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贵州教育出版社
国家领导人与贵州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