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平台社交网络的文本分析

2016-05-14 16:47吴婧
新媒体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社交网络类型特征

吴婧

摘 要 当下用户似乎更愿意用一种更为简洁、个性和直白的方式去传递信息。依附于社交网络的社交文本立刻成为新的语言表达范式。这将开启文本分析的新方向,给传统、网络文本的研究者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仅探讨QQ签名档、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中的语言文本,从文本类型和文本特征两个维度展开阐述。

关键词 社交网络;文本;类型;特征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8-0021-02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活动从现实空间(Physical Space)延伸到虚拟网络空间(Virtual Space)[1]。Rheingold在《虚拟社区》中将其界定为:“一群主要藉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必须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相当程度如同对待友人般彼此关怀……”。社交网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社交网络来自英文翻译Social Network Service,是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服务平台,为拥有相同兴趣和爱好的用户提供交流等服务,通过好友以叶脉的形式将网络迅速扩散,通常将其称为“社交网站”①。社交网络中的用户可以轻而易举的进行聊天、相互寄信、分享影音资料、讨论热门话题。美国网站Facebook作为以SNS理念为核心的标志性网站,拥有来自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中近1.32亿的用户,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SNS网站。可以说,社交网络拓宽了人们信息分享的方式。不同的网络空间与互动模式也构成不同形态的社交网络。中国的社交网络,从早期以天涯、猫扑为代表的BBS时代,到微博、微信代表的微信息社交网络时代,最终朝着垂直社交网络应用时代发展。这些社交网络各有所长,风格迥异,形成了中国虚拟社交的特色。

社交文本依附于社交网络而存在。它涵盖了包括纯文本、图片、动画、声音等在内的各种形式,成为一种新的网络语言表达范式。相比过去,用户似乎更愿意用一种更简洁、更个性和更直白的方式去传递信息。这种变化开启了文本分析的一个新方向,给传统、网络文本的研究者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仅探讨社交网络中的文本(简称社交文本),如QQ签名档、微博、微信等网络传播中的语言文本。

1 社交网络文本类型

尼葛洛庞帝曾预言:“数字技术将会导致各媒介产业的融合,从而促使以多媒体方式传播信息的新媒介产生。”[2]社交文本便是基于数字化技术,在虚拟的网络环境、社交空间、用户身份等方面,通过数据压缩来存储和传输文本内容,实现网络世界对现实社会的拟态模仿。把这些个性鲜明的社交文本拿来细细咀嚼,我们会发现它们并非无律可循,大致分为如下类型。

1.1 自说自话型

社交网络最大的价值莫过于发掘单独个体发布信息的欲望。借助社交网络平台,写作者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实时发送,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关注他人。例如某明星割伤手指后发布的微博:“谢谢向日葵们送给我的向日葵和创口贴,手指的伤口已经愈合了,下次我会小心啦(表情笑脸)。”快速进行自我动态更新,能及时收获无数的沟通和联系。

1.2 智者无忧型

心灵鸡汤,是指一些充满智慧和温情的励志、哲理类话语或小故事。它的常规写作路径是先讲一个故事,再给一个结论。辞藻无需华丽,文采不必最好,且故事本身并无逻辑,结论也非公理,它剔除了细节,剔除了生活的杂质,最终传递出如沐春风,阳光普照的正能量,因而受到普遍青睐。从“新媒体指数”上显示的数据来看,69个官方榜单共52 368个公众号中,纯粹心灵鸡汤的账号所占比例只有7%,但人们在生活中却经常有被心灵鸡汤刷屏的经历,这也足以证明,心灵鸡汤传播理论之巨大。正如人大陈力丹所言:“如果在公众最需要的时候媒介能够提供现实的而不是空洞的、正确的而不是含糊其辞的精神支柱,可以大大减少舆论的惶恐。”然而,我们仍然需要理性地看待这类社交文本,因为它脱离不了“禅意故事”“钙片文化”“结果验证过程”的老套叙事,假借公知、名人、大师之名,试图去影响偏感性的人群。尤其是那些被注了水的“鸡汤”,论证无逻辑,思维不缜密,即便让人眼前一亮,也是过目即忘。当受众渐趋理性,鸡汤文本在绑架社交媒介给人以精神抚慰的同时,也需要提供实实在在的“干货”。

1.3 调侃戏谑型

既可以是自我状况的调侃,也可以是应对平淡乏味生活认知的策略,还可以是对当下热点话题、热门人物的诙谐评价。一改平铺直叙的叙事方式,用风趣的语言描述情节。幽默元素是吸引大众的必杀技。尤其是在对不良现象予以抨击时,一般是在嬉笑怒骂中宣泄并引起他人共鸣。不能太过消极沉闷,而应不失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3]。例如:某网友对天气变化无常、应对无措时的调侃:“我们熬过了冬天,难道要冻死在春天不成?春笋吃完了,油菜花也看完了,难道还要穿棉袄?都说春天的风像妈妈的手,轻轻的抚摸着我们的脸,可是今天的风,就像后妈的手,左一耳光,右一巴掌,把人往死里抽。冬天你走不走了?春天你来不来了?你俩处对象呢?还恋恋不舍,整天忽冷忽热的,你俩赶紧确定关系,给个痛快话,今天明天后天该穿啥?”幽默中不乏深刻,用笑的形式将“痛”的一面表现出来,从而增加内容的深刻性。

1.4 常识新解型

这种文本写作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其创新性,以突破常规的叙述引人注目,使人在原有的常识基础上感受到震撼和不一样的体会与理解[4]。例如:某网友在看完电影《夏洛特烦恼》后,随即在其微信中发表如下文字:“刚刚看了《夏洛特烦恼》,原以为主角叫夏洛特,原来男一号叫夏洛,他特烦恼!!!你直接取夏洛的烦恼不就得了嘛!等我以后有钱了,我也去拍《周立波很大》《吴奇隆胸记》《奥巴马上来》《金正恩仇录》《苏有朋友圈》《邓紫琪牌室》……”。这看似是对片名的无稽调侃,实则是发泄这种利用片名制造噱头误导受众的愤懑之情。

1.5 专业宣传型

文本多以介绍产品的促销信息、制作花絮,并辅以真人秀、反馈秀将产品放大,它在实时发布后需要第一时间引发关注,产生兴趣,因而营销意味十足。例如:文本表述都会突显信息的新奇,多使用“最新、发现、推出、首次”等词;手法较为夸张,多出现“免费、专家、附赠”等词;力证其产品或服务的真实,“通过过敏性测试,不含香料”“健康安全食品级”;竭尽所能唤起网民的行动力,“立刻给你健康自信的美”“坚定消灭粉刺的决心”“剁手再一次来临前,请阻拦我”等。偶尔也会发布一些公益性的内容,当然这只是为了缓和网民的反感或排斥情绪。然而,这类“窄化”的信息,需要尽可能做到精炼、简洁、朴素,避免一味追求转发率而生成的粗俗低劣的社交文本。

2 社交网络文本特征

在社交网络中,传受双方时常互换角色,文本不断地被改写、被重组。与常规文本相比,社交文本会稍显随意,且在写作“空间上”也始终与其他文本格式交叉进行,形成别具一格的语体。

2.1 篇幅短小精悍,内容集中突出

社交文本因发布频繁,各类短文本每时每刻都在增加,信息量大,篇幅简短。只言片语、一组表情包、一小段话,是社交文本的常态。因而,社交文本重视的是信息的传递和内容,而非外在的形式。例如,QQ的个性签名档,有严格字数限制,文本力求简短明白:“本人made in china,出厂日期1989年X月X日,长180 cm,净重67 kg。采用人工智能,各部分零件齐全,运转稳定,经20多年的运行,属信得过产品。该产品手续齐全,无限期包退包换,现因发展需要,诚招志同道合者共同研制开发第二代产品,有意者请联系!”短小的篇幅使得文本紧凑,内容或充满哲理,引人深思;或揶揄调侃,风趣幽默,无需过多的修饰和铺垫,直接抛出核心的信息。

2.2 语言自由随意,张扬个性

社交语言常带有私密性和个人的宣泄性,网民苦心构思出许多有趣的社交语言,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网民思维的活跃和新潮。每年的网络流行用语排行榜便是最好的佐证。社会学家泽内普·图费克奇(Zeynep Tufekci)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社交网络推动了早期的“口头文化”的回归。图费克奇认为,社交网络帮助人们实时地与他人进行会话,或做出回应[4]。于是,原有的语体规范限制被消解,日常口语和书面语的交替、掺杂使用,带来了社交语言的特殊性,如简洁、个性化、形象化、直观、不规范等。为了以最短的时间传递出最快的信息,网民多采用谐音、缩略等手段压缩话语,以数字、字幕和符号来传情达意,使社交语言显得非常简洁精炼。

2.3 多次元的媒体表达

社交文本结构没有边界,可以任意地链接到其他文本。且每一种链接方式都彰显出独特的个性。传统文本主要靠单媒体文字符号或附带图片来传达信息。而社交文本则采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表达,“它必须能从一种媒介流动到另一种媒介;它必须能以不同的方式述说同一件事情;它必须能触动各种不同的人类感官经验”[5]。将自身的互动功能隐藏起来。正如大伟·邦内尔(美国)所说:“网络上的内容,须是持续的、有变化的、不断改进的,是有反应的,是一次无法触摸的经验。它不是一件物体,倒比较像是一道信息流,一项对信息的反应,一个诸事物的混合体。”

注释

①Wikipedia,2014.社交网络.http://zh.wikipedia.org/wiki/.

参考文献

[1]Yu,H.B.,Shaw,S.L.,2008.Exploring potential human activities in physical and virtual spaces:aspatio-temporal GIS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22(4),409-430.

[2]徐丽芳.技术进步与新时代出版[J].出版科学,2002(2):54-55.

[3]李文月.微信时代大众“微”写作现状探析[J].中国报业,2014(20):23-24.

[4]新华网.社会学家眼中的Twitter:同时具备会话和写作特性[EB/OL].http://news.xinhuanet.com/it/2011-06/06/c_121499141.htm.

[5]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社交网络类型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社交网络自拍文化的心理解读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