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幻电影成功的原因分析

2016-05-14 07:40胡炜
校园英语·中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借鉴科幻电影美国

【摘要】科幻电影作为在电影市场中一种不可忽视的题材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认可。美国的科幻电影以其丰富的内容、宏大的场面以及先进的科学理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本文试图从两方面剖析了美国科幻电影成功的原因。第一是现实因素,即科技的应用及资金的投入;随后是文化视角因素,其中包括历史、宗教、日常用语及时间取向等因素。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使得美国科幻电影受到了世界各地民众的喜爱和追捧。同时也可以为它国的科幻电影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国 科幻电影 原因分析 借鉴

一提到美国的科幻电影,几乎所有人都会对其称赞不已。的确,美国艺术家们凭借自己的强大资金保障和高端的科技水平,制作了许多高质量的科幻作品,其中包括《星球大战》(Star Wars)系列、《终结者》 (The Terminator)系列等硬科幻电影。拿2010年上映的一部影片《阿凡达》(Avatar)来说,在全球赚得了27亿美元的票房。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2014年上映的《星际穿越》 (Interstellar)更是凭借其精美的画面和前沿的天体物理理论赢得了全球影迷的青睐。此外2015年上映的反应伦理道德的科幻电影如《机械姬》(Ex Machina)同样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深思。总体来说,美国的科幻电影从故事情节、画面渲染以及科学理论方面都体现的世界级水平。

一、美国的科幻电影成功的现实因素

美国科幻电影体现了世界级水平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首先便是科学理论的支撑。根据科幻文艺家Hubert·W·Frank的定义,“科幻电影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故事”。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科幻电影是虚构的,但是它在原则上还是要符合一定的科学规律。也就是说,“科”要在此类电影中做理论支撑,而“幻”只是艺术表达手段,“科幻”就是将科学理论做一定程度上的艺术升华,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先进的科学理念。比如在《终结者2》(Terminator 2:Judgment Day)中曾经出现过一个“液体金属机器人”的反派角色。它可以更具环境的需要变化成各种形态且有自动愈合的功能,正是这些奇特的功能使得少年时代约翰·康纳(John Connor)的逃亡显得异常艰辛。可能人们觉着液态金属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但事实上,虽然还是初级阶段,但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了液态金属,而且可以改变其形状。在2015年3月23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官方网站上登出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到了“液态金属可在吞食少量物质后以可变形机器形态长时间高速运动,实现了无需外部电力的自主运动,从而为研制实用化智能马达、血管机器人、流体泵送系统、柔性执行器乃至更为复杂的液态金属机器人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在2004年上映的《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这一经典之作里面就又运用到了一个科学概念——温盐环流。又如在《星际穿越》中运用的“引力弹弓效应”使飞船仅用14个月就从火星飞往土星,而正常飞行却需要数年;不仅如此,该片还大量使用了“虫洞”理论及相对论,使看似不可思议的情节有了权威的科学支撑。所以说成功的科幻电影一定要以科学理论为基础,这样制作出来的电影才会让人们感觉真实而非胡编乱造。而这也是为何“科”是“幻”的基础。

2.雄厚的资金保障。其次便是资金投入方面。毋容置疑,美国科幻电影的摄制拥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后盾,其每部优秀的科幻作品基本上都是投资过亿。还是以先前提到的《阿凡达》为例,“《阿凡达》的制作费用超过了2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宣传费用等。”可以说,巨大的资金投入让电影在特效制作及后期渲染上得到了提升,从而进一步从艺术表现上升华了主题。

二、美国的科幻电影成功的文化因素

如果说先进的科学理念巨额的投资是美国科幻电影成功的外部因素的话,文化因素则应该属于内部因素。且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处于主导地位。同时,文化会对民族心理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向该民族对待事物的态度和对事物的选择施加持续性的影响。

1.美国的时间取向。美国学者弗洛伦萨·克拉克洪在1961年出版的《价值取向的变奏》一书认为有五种价值取向,其分别是人的天性取向,人与自然的关系取向,时间取向,活动取向及社会关系取向。而在时间取向中,又分为过去取向、现在取向以及未来取向,并认为美国的时间取向属于“未来型”。虽然在美国文化里也有“现在”和“过去”的影子,但是对“未来”的向往已经远远超过了对“现在”和“过去”的把握,因为美国人认为“来自过去的时间流(the temporal flow)在现时中略微缓行,但却飞快向未来奔驰”所以总体来说,美国社会倾向于“未来型”的时间取向。

2.从时间取向分析美国的科幻电影的成功。既然美国的时间取向属于“未来型”,那么在这种文化的大背景下,美国科幻电影大多数都和这种文化导向是吻合的。因为科幻电影是基于现实的科学对于未来发展的展望,美国人可以通过科幻电影合理想象目前某种科技可能会给将来的美国带来怎么样的影响,然后就可以对该种科技进行理性的评判。

在上世纪80、90年代拍摄《终结者》系列时,正逢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也正是意识到了有可能在将来人类会越来越离不开电脑而最终被电脑“天网”所统治,届时启示录将由人类自己书写。而电影中的大部分预测在当今的生活中正在发生。试想,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电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以至于没有电脑和网络人们就无法正常生活。另外,自上世纪越来越多的不明飞行物被“发现”以来,人类对于地球外生命越来越好奇。为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曾多次发射飞船试图寻找外星人的踪迹。但是,假如地球外生命的文明程度远高于地球文明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如果他们是邪恶的,是好战的种族,地球人又改何去何从呢?会不会再次出现象当年西方人入侵美洲、非洲时掠夺、残杀当地民众的惨剧呢?假如我们找到的地外生命是低等生命或发展程度低,我们会不会去掠夺他们呢?那么人类到底该不该主动寻找外星人呢?正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和控制,美国人才会热衷于科幻电影,所以类似于《外星人ET》(E.T. the Extra-Terrestrial)、《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等影片才广受欢迎。同时,也正是在“未来型”为时间取向的影响下,对未来世界的渴望激发了众多剧作家和导演的潜能,他们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强大的艺术和科技手段为我们描绘了诸多对于未来世界的想象,从一定程度上更加广阔地打开了人们的想象力。

所以说,成功的科幻电影一定要通过对未来给现实或未来以启迪,给民众一个保护生态,保护地球重要性的启示。而这正是科幻电影的精髓所在。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民众酷爱科幻电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观看电影作为茶余饭后的娱乐活动。但是,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电影对于生活本身的描写,逐渐开始转向对想象力的刻画。其中的代表便是科幻电影。而在科幻电影的世界中,美国正是通过其强大的资金和科技优势保证了其科幻电影在娱乐性、艺术学及科学性的平衡结合,给观众以视觉和科技的盛宴。美国科幻电影的成功因素也是值得借鉴的。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艺术的表现手法也在不断成熟。所以只要能在“科”与“幻”之间做到平衡势必会拍摄出,甚至是超越美国科幻电影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蔡卫,游飞.美国电影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2]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理化所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出世界首个自主运动的可变形液态金属机器引起国际重要反响》[OL],http://www.ipc.ac.cn/xwzx/kydt/201503/t20150324_4326108.html,2015-03-23.

[3]李浩鸣,吴敏.美国科幻电影的科技传播特点[J].科技传播,2013(11).

[4]王一鸣,黄雯,曾国屏.中美科幻电影数量比较及对我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几点思考[J].科普研究,2011(30).

[5][美]爱德华·C·斯图尔特,密尔顿·J·内贝特,卫景宜译.美国文化模式 跨文化视野中的分析[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6]刘晓玮.关于中国科幻电影的瓶颈及思考[J].美与时代(下),2013(06).

作者简介:胡炜(1991-),男,甘肃武威人,天津外国语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国社会与文化。

猜你喜欢
借鉴科幻电影美国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