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县旧县村景观规划设计

2016-05-14 10:39谢津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风景园林

谢津

摘 要 历史文化名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体现,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同时,具有保留历史风貌、传统文化、民族特色的重要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历史文化名村会越来越少。历史文化名村不能再生产,而当代建造的都是仿制品,没有文物价值。以被评为历史文化名村的阳朔县旧县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查阅资料、结合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传统村落景观元素的整合,并结合历史文化名村的景观规划与建设体系,对阳朔县旧县村应用,为更多历史文化名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风景园林;历史文化名村;景观规划;景观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066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体现,是城市发展的根基,蕴含着浓厚而淳朴的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同时它经历的历史时期、环境、民俗文化和经济发展情况不尽相同,是遗存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阳朔县旧县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桂林市重要历史文化区、环境功能区和景观旅游资源区,对保障城市整体的历史文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旧县村为例,结合其建筑景观、历史文化与民俗艺术等多方面价值研究,提升区内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重视与保护意识,同时提升民众保护意识,使历史文化名村得到正规合理保护,成为旅游产业中新的生产力,加大力度挖掘当地资源特色与民族文化底蕴,继而带动区内其他历史文化名村的景观与规划保护建设。

1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地方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落[1]。

2 阳朔县旧县村概况

2.1 基本概况

旧县村位于广西阳朔县白沙镇,该村面积32.38 hm2左右,居民共计253户,共计1 285人(2007年止)。当地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务农及外出打工。

现存民居多为清代建造,占地面积2余hm2,建筑面积约5 300 m2,房屋共计44座。旧县村背倚凤冠山,面向遇龙河,村前沃野平畴,阡陌纵横,将军桥、皇后山、仙姑山护围着村庄,开门可见远处的官帽山、笔架山,山峦叠翠,似卧虎藏龙,犹如室外桃园一般。

该村落历史文物保存完好,是广西历史遗迹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之一。这里保存大量民用建筑、构筑物、公共建筑等,如黎氏宗祠、仙桂桥等,以及大面积的古民居建筑群与门楼牌匾,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

2.2 环境概况

位于阳朔县白沙镇遇龙河畔的旧县,背依凤冠山,村前稻田阡陌交通,数百间古民居,依山傍水,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美不胜收。

2.2.1 环境气候

旧县村位于广西桂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年降水量约1 500 mm,4-9月降水占全年的80%。

2.2.2 水文条件

素有“小漓江”之称的遇龙河流经旧县村,它就像母亲,孕育了风景如画的旧县村。遇龙河发祥于临桂县白粘岭,它流经阳朔县的金宝乡、葡萄镇、白沙镇、阳朔县跟高田乡,最后与金宝河相交汇于青厄渡,并一起流入下游的田家河。

2.2.3 土壤植被

旧县村属红壤土带,以红壤为主。pH为4.5~6.5。依其成土的母质可分为红壤土、石灰土、紫色土和冲击土等5个土类,14个亚类,36个土属,89个品种。河流冲积母质沙壤土和水稻土,土层深厚,耕作性良好,是水稻和蔬菜高产区。中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宜旱地作物和林业生产。

3 旧县村的景观规划

3.1 公共开敞空间特征分析

3.1.1 公共空间构成

历史街巷的空间结构与空间节点与建筑关系联系紧密。着重规划历史街巷及现存传统建筑,展现原有街巷韵味,对古村的风貌特征及历史文化的体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3.1.2 景观绿化

旧县村内水系四通八达,河流以遇龙河为主。河边两岸自然景观环境优美,绿化层次丰富,古树较多。黎氏宗祠作为旧县村内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为村内人民主要集散场所,承载村民茶余饭后的闲暇生活情趣。

3.2 传统建筑风貌

旧县村内传统建筑,历史上受北方历朝历代移民及湘南建筑的影响,传承了中原民居院落布局形式,强调严谨细致、对称的传统特点。另外,受当地木构干阑建筑影响,亦结合当地温暖湿润自然条件,建筑布局形成灵活自由,强调完善通风采光和排水系统。

该村由明清至今,经历了千百年的世事沧桑,现存的古民居建筑群都保持完整的原貌。公共建筑主要有宗祠和门楼等,又以宗祠最为突出,其中“黎氏宗祠”至今仍保存完好。

4 景观规划的应用

以“传承、发展”为规划理念。传统村落尽可能釆用保护其外置形态与精神内涵,传达其保护精神,同时采用展览馆呈现的方式将其精神延续再造[3]。

4.1 公共开敞空间的景观规划

主要指导思想:一是结合当地生活习惯,形成完善的开放空间;二是建议增加(恢复)古村内公共设施,完善(恢复)旧县村的公共空间体系;三是对传统街巷的进行整治和改造,加强街巷与公共空间的联系;四是在公共活动空间及街巷两旁增加公共绿化,提升村落的观赏价值。

4.2 整治改造措施

重点修缮保护类:着重保护历史建筑,如黎氏宗祠、门楼、名人府第等,采用“延续”的保护模式进行修缮。

整体外观整治类:村内的现有新建民居,材料风格与传统建筑材料风格要统一[4]。

5 结论

本文主要以桂林境内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景观规划与建设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存在的问题及亟待解决的重点在于原有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景观绿化与建筑的结合、周边环境的规划利用、古村特色文化的保护与继承。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_oEGTMWyBnUL66KvWy6w6u48FN5r_nMT7TGhRmQiSxaDwQAcWvCHfy7NT8uiFIx74-dw64Bt_FTuHHfS73jt9K

[2]赵勇,张捷.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内容与方法研究[J].人文地理,2005,20(1):68-74.

[3]汪之力.中国传统民居建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4]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风景园林
生态学原理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大会暨风景园林学科创立七十年纪念会华南区域会场成功举办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
风景园林设计中对于人性化理念的应用探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
论风景园林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新时期下中国风景园林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