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的身份转变分析

2016-05-14 11:09李昊洲赵明正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失地农民

李昊洲 赵明正

摘 要 农业发展关乎经济民生,如何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农民生活之间的问题,实现城乡间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妥善地解决失地农民的身份问题,保障失地农民生活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议题。

关键词 失地农民;农民市民化;身份转变

中图分类号:F323.6;F249.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089

1 提出问题

妥善处理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国内也出现有大量关于国内的自然村大量消亡的报道。例如,在10 a内,中国的自然村以每天80个的速度消失等。在农村消失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农民的转化与农村土地的合理开发成为重要议题。2015年4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青岛市作为首批试点城市。2016年2月4日,正式出台了青岛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提出了以“同城同待”为导向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战略布局。

改过开放以来,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从事工业生产,城市服务业成为农民工。同时,因为城市化扩张、征地等行政手段改变了原有农民的生产方式,使农民沦为失地农民。针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议,本文主要探究在农业人口中首先向城市转移的应为失地农民,为什么失地农民最迫切的需要进行转化。

2 理论背景

马克思主义城市化理论认为,城市化的过程中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城市化发展导致城乡的对立;二是消除城乡对立是城市发展的趋势;三是城乡融合的途径在于改造农业和转变农民;四是未来社会消除阶级对立,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大量的城乡发展对立。由于土地资源具有有限性,因此,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必然引发工农业相互竞争,造成不可避免的城乡发展矛盾。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正处于城乡融合与改造农业和转变农民的关键阶段,因此,妥善地处理失地农民与城市发展的问题成为现阶段我国新型城市化建设的症结所在。在探究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差异过程中,农民与市民在享受社会福利制度,劳动待遇上,生活方式与消费行为上都存在的较大差异,因此在对比的过程中,应侧重对比在享受社会公共福、消费习惯、生活方式和收入来源上的异同点。

基于以上观点,本文选择了中国海洋大学周边的北龙口、南龙口、牟家村3个自然村,总结在政府征地后,村民的生活习惯,消费方式,收入来源的相同点,以佐证失地农民是否已丧失农民的基本属性与市民相同,并分析二者福利待遇之间的差异,解释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失地农民转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3 案例村村庄概况

本文选取的案例村庄都位于城市郊区,区位条件好,村内土地由于建设中国海洋大学、滨海公路、特锐德工业园等已全部征收完毕。

南龙口村位于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该村现有村民410户,1 243人。北龙口村现有村民570户,1 850人。牟家村,有居民509户。

目前,3个村庄内村集体主要收入来源均与农业活动无关,以北龙口村为例,村集体主要收入来源于集市摊位费、出租产房、商铺等。南北龙口及牟家村已完全丧失农业生产能力,但由于政策性原因,目前崂山区绝大多数居民,包含中韩街道、沙子口街道等大量城中村居民依然属于农业户口,生活环境与方式转变,并未对农民的身份发生改变。

4 农民生活习惯分析

4.1 提出假设

学术界对于农民定义的普遍看法是,农民指长时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我国户口管理条例则以是否用拥有城市居民户口进行划分。失地农民,是指农民的土地被依法征收后,农业户口的家庭人均耕种面积少于200 m2的统称为失地农民。我们假设农民在失去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要素后,其主要收入来源发生改变,而收入来源的改变必将影响农民消费方式与生活习惯的转变。农民在失去土地后,其消费习惯将与城市居民相类似。主要经济来源不在依靠农业生产。

4.2 数据分析

基于假设,通过对比青岛市十年间城市化发展速度,农业人口与非农人口比例,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消费性支出和青岛市人口增长与城市建设速度3个方面开展

4.2.1 青岛市从常住人口变化与城市化水平变化趋势

2005-2015年,青岛市常驻人口增长超过15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增加超过10万户,城市常驻人就增加超过11万户,人口增长速率基本相同。同时,城市建设面积扩展超过300 km2,城市面积扩大2.5倍以上,城市人口在不断扩展的同时人口也在不断增长。就目前情况看,城市建设速度明显高于人口增长速率。

综合当前发展情况,在城市与农村人口增长速率相似的基础上,城市面积不断扩张,必然挤占农用土地,城市开始由城区向周边近郊乡村地带发展。农用土地的征收与用途的转变已不可避免,这也成为产生失地农民的客观原因。

4.2.2 农村与城市居民消费习惯与收入来源

通过初步的走访与调查,目前,海大周边、南北龙口、牟家村等村内居民主要经济来源来自于外出务工,或在周边地区务工,从事工商业。村内除少量自留地,果树,山地外,耕地以全部征收。基本丧失农业生产能力;同时,村民日常口粮,食品全部依靠外出采购解决,村民消费性食品支出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大体相同。

4.2.3 农村与城市居民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待遇

根据《2015年青岛市养老金上调计算方法和方案细则》,据统计,调整后月企业退休人员2 914元/月,灵活退休人员1 645元/月,补缴参保人员868元/月。

2014年,青岛市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经办规程规定,个人保障费用80%计入个人缴费栏目,20%计入政府补贴栏目。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巨大差异,以北龙口村实行高保标准养老保险在1 400左右,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村民福利递增。同时,相距不到300 m的牟家村社保退休金只有600元左右。主要原因在于村民的社保费用主要由个人、村集体、政府三方承担,但由于村落所属街道与村集体缴纳比例不同造成了待遇上的差别。

5 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以上内容,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土地征收后,农民失去土地,也失去了通过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等农业活动获取收入的手段,同时面临着在城市中日益上升的生活成本。而在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等中无法享受到与市民同等待遇。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村民的生活环境与生产方式,但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仍无法享受基本的城市居民生活待遇;二是失地农民保障体系不健全,地域性差异大,由于失地农民的社报缴费由三方共同承担,由于村庄的不同,导致农民保障差异大,难易真正解决农民的保障问题;三是失地农民缺乏劳动技能,仍停留在出卖劳动级阶段,由于劳动技能缺失,导致了失地农民再就业缺乏内生力,绝大多数依靠土地补偿金度日;四是政府对失地农民的帮扶缺乏造血是帮扶,扶持措施仍然停留在补助阶段。

6 结论

土地集中流转是政府为实现自身计划或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发展速度与竞争力而主动干预市场的过程。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要注重农民利益的保障与维护,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让广大农民尽快享受到基本的城市居民待遇。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失地农民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山东淄博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及对策
论失地农民职业化的问题
湖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湖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浅议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现有社会保障的关系
失地农民城市融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
城镇化扩张中失地农民市民化基本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