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综合实践教师梯队的培养

2016-05-14 13:08丁文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

丁文

【摘 要】伴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知识经济的到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本国综合国力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的目标之一,而老旧的教学模式并不能使这一工作高效运作。要想提高学生质量必须先提高教师质量,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专”“兼”融合,优势互补才是出路,课程六项改革目标的颁布在政策领导的大方向上做出了质的飞跃,综合实践活动到底应该走向何方,这已经引起业内人士的激烈争讨。眼下,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到深水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关键词】梯队建设;小学教师队伍;教师专业标准;综合实践

一、小学综合实践教师的发展现状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逐渐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教师的专业素养逐渐跟不上新课改的一些要求,在教育过程中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從整体上来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前景不佳,严重束缚小学的成长与发展。具体表现为:

1.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足

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是中国式教育的最大弊端,一直以来,分数就是中国师生乃至家长一致衡量一个学生水平的标准,对学习成绩的片面追求,忽视了的接受教育、寻求知识的最初目标,渐渐的失去了本心,被追逐荣誉所掩盖,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抓住一切上课的机会,甚至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为学生传授知识。这样的教育现状,延误了学生的发展,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厌恶,这是人格的缺失,也是教师的失误。

2.教师职责不明确

目前,在大多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一项必要的活动,大部分的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由班级的语文老师或者是数学老师兼职任教,始终是专、兼职教师并存的,导致教师职责不明确,虽然都是教师,都以教书育人为重,但是专职教师以教授专业课程为本职工作,而综合实践教师以组织学生活动为己任,各有各的担当,各有各的职责。确实,在专职教师中,有许多老师不但是学科教师中的优秀者,同时也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有出色表现,我们从活动课评优活动的统计中可以初步得出活动课教师任课范围及科目、课时数量的多少,不足以决定活动课教学质量的高低,而只与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相关。我们提倡的是“专”“兼”融合,优势互补,两者取长补短。

3.教师综合素质低

目前我国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依旧欠缺,部分地方教师资源匮乏,这些地方以小城市及偏远地区,贫困地区为主。为此,国家对部分小学教师的选拔门槛并不高,这就导致了地区教师水平下降,以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水平低的地区依次递减。这些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的老师只能勉强应用一些基本的术语来进行授课,根本不能组织专业、高效的实践活动,严重危害当地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所以,为了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形成教师梯队结构,建立师资发展的激励机制,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方针。下面以美术、语文两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为例。

二、小学综合实践教师梯队的“专”“兼”融合的学科应用示例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语文学科的有机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语文课程的“专”“兼”融合,不但是语文教学活动的进步,自然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美的体验和升华”,这里就要求教师选择、融合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若是语文老师担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我们可以本于学生的特点,征求学生的意见,有选择的制定教学计划,例如将诗词鉴赏融进实践体验课,将群文阅读融进资料整理课,将读书卡片融进设计与制作指导课等等。另外,可以组织一些展示活动,如可以在学校范围内不定期的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学知识竞赛等,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参加,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进校本教学和校本德育活动中,在此也可设计成为成果展示评价课。如此,相同兴趣的同学聚集在一起,研究方案、知识和技巧,使自己得到一定的提升。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美术学科的有机结合

不光是和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美术学科的碰撞也能产生火花,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并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老师应该引领学生走出一成不变的课堂,走入大街小巷,了解民风民俗,引领学生以自主发现的眼光发现身边的生活元素,这样再回到课堂之中组织教学,定能事半功倍。如: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向展览馆,通过采访馆内工作人员,生成采访指导课程,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新课程改革所重点关注的就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最关注的便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得到的经验,学生和老师在走出去看世界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得到了丰富的经验,拓展了知识与综合技能。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修养、提高审美能力、增加审美体验、提高文化素养、追求个性发展,从内心深处根植健康的萌芽,让学生具有感知美的能力,积极用美的眼光看待世界,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

三、小学综合实践教师“专”“兼”融合的培养措施

1.形成多层次,有引领的研究形式

“专”“兼”融合,应该还是以“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作为引领。学校方面可以借助经费聘请专家、教研中心领导为教师进行理论层面的辅导,让教师们了解国内外教育形势到知识经济的需要,向他们传授实践活动课程的必要性,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前提下进行知识的传授,大大改善小学阶段的实践活动教育由于师资、资源、课时的不足导致的后果。让他们在这个实践活动过程中接受实际锻炼,培养和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聪明才智,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区域专家和专业老师的作用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2.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

学校可以校园的依靠教科中心,采用多方面的奖励制度和惩戒制度,切实建立综研骨干教师队伍,使他们在不断实践中,具有充分经验,利用论文探讨、实践交流、学科互动的方法增强带头作用,在各种研究活动中发挥作用。另外,我们需要对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有序的优秀青年教师实行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所在部门负责日常管理、考核与培养,明确职责,落实有关措施。

四、结语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其主要目标,基于此,就更加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努力探讨研究相关问题,针对执行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修正。改正以分量化,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所学知识必须活泛,以发散性思维为主导,辅之以部分理论指导,来提高孩子对学习、对生活的兴趣。总的来说,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是对一名老师综合素质及执行能力的考查。综合实践教师的职责异常艰巨,无论是“专”是“兼”,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其首要之务。在未来教育的宏观框架下,我们依旧需要深度融合自己的学科特点与综合实践教学之中,以期走出一条更新的道路来。

参考文献:

[1]2005中国杰出教育工作者风采[A].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河南科技大学,2005:217.

[2]张立颖.以科研课题为中心PBL护理教育模式的研究及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09.

[3]张辉.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
关于综合实践在数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成长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