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016-05-14 13:38陈倩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德育数学

陈倩

【摘 要】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同时,我国又提出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应该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要在中学数学课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必须认真钻研数学教材,挖掘教学资源,创设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做一个健康合格的公民。

【关键词】数学;德育

我国很早在课程纲要里就提出培养人的目标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不仅是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是人类社会教育的根本任务,人类社会教育最终还是向这个趋势发展。同时,我国又提出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应该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校的中心工作已经只注重对学生的智力教育,根据课程理论,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普通中小学教学的核心内容。这样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要说是数学等自然学科了,就连语文、思想品德、历史等文科中,也几乎丧失了德育的阵地。有些学校把所谓的副课、空堂课、自习课、班会课都占去,用来复习备考。所以,近来连续发生的学校学生德育事件,已经向学校德育工作敲响了警钟。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全民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觉得应该首先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所以,要在中学数学课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必须认真钻研数学教材,挖掘教学资源,创设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逐步使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做一个健康合格的公民。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健康的思想品质

数学以它特有数学理论和思维方式,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乏味,激发不了他们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智慧的火花和学习的动力都来自于兴趣。只有学生对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喜欢数学课堂,喜欢学习生活,从而热爱自己的生命,热爱这个班级、学校以及整个社会。所以兴趣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更能促进学生非智力的发展,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认真研究学生学情,扎实备课,挖掘教学资源,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创设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大量生动的感情材料,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例,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理论,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能够真切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以点带面,把这种情感迁移到其它学科之中,最终形成积极乐观、健康良好的思想品质。

二、教师注重自身形象,感染教育学生

在学生眼里,教师应温文尔雅,有学者风范,幽默乐观,重视与学生沟通;能够积极进取,因材施教,创新立异;处事公正,大度宽容,能接纳学生的过错。这样的话,就较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学的效果就会得到提高。教师还应该是真、善、美的化身。扬雄在言论集《法言》中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不是单纯地依靠说教去影响学生,而更多的是用自己的人格、智慧、感情、信念、自我意识和行为等自身形象去对学生施加影响。“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身教胜于言教,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需要教师作出示范和表率。学生具有向师性、慕师性、崇师性,教师的形象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最直观的榜样,对学生的成长有极大的诱导作用。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致的,富有敏感的,既善于窥视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所以,作为教师,更要努力地塑造自己“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

教师行业是个特殊的职业,教育的对象是未成年人,他们的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而教师是学生最容易被模仿和最容易受感染,影响也是最巨大、最直接的。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形象和素质修养,处处体现为人师表,做学生道德的楷模。数学教师最起码要做到教态大方,不慌不乱;讲话声音宏亮,清楚流利,数学推理要富有逻辑性;板书工整美观,书写规范;讲解习题要认真细致,不厌其烦,尊重学生的人格,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错误宽容待之,体现出博大的胸怀,以一个教育者的身份去教育学生,而不是简单粗暴式的发泄个人情绪;遇到困难,要从容面对,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找到解决的办法和途径。所有这些表现,都会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同时,也要要求学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诚实守信;养成积极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悅,进而热爱生活,热爱社会。

三、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既涉及到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和他们的奋斗故事,还蕴藏着一些数学史料,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拼搏精神的积极内容,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引申这些内容,以便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像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等,他们的坚强意志和献身祖国事业的精神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能启迪他们的思想,激励他们的进取精神,培养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增强他们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促使其形成刚毅和自强的个性。又如,教学“十进制记数法”,介绍我国公元前商朝就开始使用了这种先进记数法,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这种记数法的国家。让学生体验到我国悠久的文明发展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再如,教学百分数三类应用题之后,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国民收入、进出口总额、发电量、棉花产量、粮食总产量、职工平均工资等数据设计成一张表格,让学填写,使学生通过计算增长率,具体地体会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在数学课堂内,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积极倡导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大胆尝试研究性学习。在班级内组建数学学习小组,明确各自分工和职责,建立互帮互学、互争互进的学习氛围,培养集体主义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并且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情感交流。

例如,教学“重量单位”时,补充了“每人节约一粒米,全国13亿人可以节约3510000克,合多少千克?”的问题。学生算出合3510千克的结果后,教师马上告诉学生,这些米大约可以供350左右的人吃一个月。以此教育学生要节约一粒米、一滴水,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又如教学“年、月、日”时,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出重大的纪念日,“国庆节”、“八一”建军节、“七一”党的生日、“五四”青年节、“植树节”……以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只要教师树立德育意识,将数学知识中德育因素挖掘出来,适时、适度,点点滴滴的渗透,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数学课堂外,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最直接、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锻炼,巩固数学知识,强化思想品德意识。如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结合生活,加强数学应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增强科学精神。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德育数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