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在幼儿心中萌芽

2016-05-14 14:38陈雪芬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失学爱心游戏

陈雪芬

【摘 要】目前幼儿“爱心缺失”的现象十分普遍,加强对幼儿的爱心启蒙教育,对家庭及对整个社会来说都非常重要。实践证明,将爱心启蒙教育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在生活“实景”中分层进入,培养幼儿的爱心可以提高促进幼儿爱的行为,并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为成为文明世界的有教养的文明人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爱心;良好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3-6岁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是培养幼儿爱他人、爱动物、爱祖国等良好情感的最佳时期。对幼儿进行爱心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前不久,国内一项现代儿童生存状况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孩子有“唯我独尊”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他们很少帮父母做家务,没有觉得父母挣钱辛苦,也很少帮助身边的人。而大多数父母很少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另外,在公共场合对几十名4岁到7岁的孩子调查显示,95%以上的孩子并不知道助残日、盲人节、老人节等日期,他们的家长也很少利用这样的节日对孩子进行助人、爱人的教育。在这些孩子中,主动帮助过残疾人、老人或是自己身边有困难的小朋友的人只有2%,父母生病时知道照顾、安慰的只有15%左右。

我们以爱心启蒙教育理论为指导,将爱心启蒙教育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在生活“实景”中分层进入,培养幼儿的爱心。

二、幼儿爱心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方向,具化“爱心”目标

幼儿道德认识水平是较低的,往往离不开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和人物,对是非的理解和认识也常常是表面的、肤浅的。幼儿往往只对通过情感体验的东西才能理解得比较深刻。所以,在进行爱心启蒙教育时,我们以与幼儿生活最贴近的人、事、物开始,层层深入地激发幼儿的情感,将目标制定如下:

(1)爱护幼儿园的公共设施,和教师、同伴建立深厚的感情。

(2)认识家乡的自然风景,知道家乡有名的建筑,名优产品和外胜古迹,了解家乡近年的变化,有家乡美、家乡好的认识与情感体验。

(3)知道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民族众多,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4)培养幼儿探索、观察自然的兴趣,积累环境保护的粗浅知识,形成对自然、对社会的积极态度。

(二)系列化活動,强化“爱心”载体

系列化活动:即把一个阶段的教育要求,分解成几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环节,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中,审事理于环境中,寓道理于故事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接受故事。如对幼儿进行爱家乡教育时,我们运用看录相、参观、品尝特产等活动来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我们通过播放“衢州风光”录像片,向幼儿讲述衢州城的发展变化等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为自己是个衢州人而自豪。再如:“关爱失学儿童”系列活动,我们开展走进失学儿童——了解失学儿童——帮助失学儿童。以《玩具义卖会》的形式献爱心,我们鼓励孩子们捐出自己不用的旧玩具,标好价格参加义卖,把义卖的款项捐给希望工程。孩子感受、体验了父母、老师、同伴对失学儿童的关爱,激发他对失学儿童爱的情感,并实施于行动之中。

(三)渗透性活动,细化“爱心”内容

渗透性活动:即从各学科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际出发,使爱心启蒙教育目标渗透到学期、月、日及各个活动的具体计划中去,并根据这些要求来设计活动,布置环境。如我们就把爱幼儿园的教育和三月份的园种植活动、爱图书活动、“我是幼儿园的主人”的班会内容及目标联系在一起。不仅如此,我们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进行随机教育,真正把爱心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加强了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注重环境这一“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让幼儿与环境“对话”,尽可能利用所有的空间资源。大到活动区域、午睡室(安静提示语)草坪(爱护草坪标语),小到门厅(礼貌标语)、拐角(小心注意提示语)、盥洗室的镜子、水龙头(珍惜小水滴标语)、在走廊围墙上布置一些有关品德行为教育的图片,都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孩子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成为激发他爱心意识的资源。让环境感染人,让环境教育人,使环境在幼儿爱心启蒙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使我们的幼儿置身于浓厚的爱心启蒙教育氛围中。

把爱心启蒙教育内容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学习、劳动,及娱乐的整个过程,容易做到爱心启蒙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幼儿进行良好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练习。如各班建立值日生制度,每天由两名幼儿轮流担任值日生,佩带值日生标志,整理桌椅分饭菜,负责检查小朋友指甲、服装,知道关心生病同伴,提醒他们按时吃药。通过做值日生,培养幼儿爱劳动、关心他人、意志坚强、有责任心等良好个性品质。在自由活动时,教育幼儿礼让“三先”,上下楼梯会说“请你先走”上厕所、洗手拥挤时会说“请你先来”,有好的玩具会说:“请你先玩”。午睡起床开展“你帮我来我帮你”,互相帮忙穿脱衣服和整理衣服。通过教育和反复练习,使良好的行为逐渐固定下来内化为习惯。

(四)游戏性活动,促进“爱心”内化

游戏性活动:孩子们喜欢游戏,将游戏与爱心故事相结合,幼儿兴致高,有积极性,往往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教育。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很多时候他们要借助具体的情境或形象来理解学习内容。爱心启蒙教育活动中的情境表演,就是借助表演的形式将爱心教育内容的全部或部分展示在幼儿面前,由此激发幼儿爱的情感。通过游戏的表演,学习到判断善恶、美丑、好坏、是非等简单道德行为规则,不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对幼儿爱心行为养成的作用。如在“保护蛋妹妹”活动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了解了鸡蛋易碎的特点,并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保护蛋妹妹。增强幼儿“爱”与“被爱”的双重体验,萌发爱心与责任感。如角色游戏“民族园”,幼儿身着民族服装,卖着各地特产、小吃,生动有趣,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了民族亲情。

游戏教育是培养幼儿道德品德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我们从教入手,使教育游戏化,让幼儿在玩、学、练中逐步培养。例如:通过“学走猫步”的游戏,学习轻轻进入房间午睡,以“玩具找家”的游戏,学习正确收拾玩具,并放在固定的地方;以“给小动物喂食”的游戏培养幼儿的爱心;以“老少同乐”的游戏,培养幼儿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等等。

三、思考与建议

(1)爱心启蒙教育活动中,如何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地位是关键也是难点。教师往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突出自己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很容易使幼儿在活动中处“被动地位”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所以在活动中要考虑:活动是否是幼儿主动自愿的选择?活动的方式方法是否由幼儿自行商量决定?

(2)活动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是重点。活动应即符合爱心启蒙教育目的的要求,又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每一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与特点不同,对他们的教育要求也不同,因此每一年龄段幼儿的游戏活动的难度(任务)应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康德英主编.《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北京教育出版社.

[3]徐明编著.《幼儿社会教育》.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4]陈帼眉主编.《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失学爱心游戏
英政府要给“失学”儿童请私教
爱心树(下)
世界多半失学儿童在尼日利亚
从失学现状窥探乡村教育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爆笑游戏
失学的一百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