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环境对学生交流意愿的影响

2016-05-14 15:38宋贤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课堂环境

宋贤

【摘 要】本片論文主要讨论中国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交流意愿,以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特殊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课堂环境因素作为着重考虑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①中国学生在英语课堂是否愿意交流;②交流意愿与课堂环境的关系;③焦虑如何影响交流意愿和课堂环境。经过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中国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愿意交流,整体上对英语课堂环境评价积极,且在课堂上,学生并没有表现出焦虑情绪。其中交流焦虑和学生之间的团结度与交流意愿关系密切且是正相关。

【关键词】交流意愿;课堂环境;交流焦虑;学生团结度

一、理论框架

交流意愿这一概念最初是在一语习得的环境下基于Burgoon(1976)不愿交流的理论提出的,指的是当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讲话者主动交流的可能性。对于学生而言,除了记住必要的语法知识和句型词汇,学习语言的目的是能够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因而试图了解进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意愿有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诸多学者开始了对交流意愿的研究兴趣. 融合了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的因素而构成的六层级金字塔模型基于路径模型提出交流意愿模型。但由于这个理论主要是基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被试和文化环境而提出的,并不能充分应用于其他文化环境。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下。Wen和Clément,(2003) 基于中国的文化环境和教学模式修改了这一理论,与MacIntyre的金字塔理论不同,新的交流意愿模型主要结合中国儒家思想,集体主义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着重于语法知识的传授的教学方法,指出在学生产生交流意向和真正发生交流这一行为之间的可能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涉及课堂上老师的支持,课堂指令的是否清晰,同学之间的团结度,情感因素,以及个人性格等。本片论文基于这个新的WTC模型开展,但由于个人性格的巨大差异性,在本论文中不会涉及,而是主要考虑课堂因素和情感因素。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内容

本论文主要基于Wen 和 Clément修正后的交流意愿模型,考察英语课堂生是否愿意交流,课堂环境与交流意愿的关系,以及课堂焦虑如何影响学生对课堂环境的评价和交流意愿。

2.调查工具

为了减少主观判断的误差,对于交流意愿,课堂环境和焦虑的测量都是采用量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测量。交流意愿和课堂环境量表是采用Peng and Woodrow (2010)后者包括老师支持,学生团结度和课堂指令清晰度三个维度的题目;焦虑是采用Horwitz (1986)的量表,包括交流焦虑,害怕消极评价和其他一般性焦虑三类子因素。

3.调查对象

被测对象是来自大学二年级三个班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由同一位英语老师教授。共有110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筛选出90份合格试卷进行收据分析。

三、结果分析

(1)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整体上中国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愿意交流。这样的结论是与之前很多的研究结论证明学生在课堂上很被动,不愿意配合老师积极回答问题是矛盾的,但是却是可以理解的。首先,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英语学习,英语对于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尤为重要;其次,英语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竞争力。再次,不断改善的教学环境,和更多英语为母语学生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越来越频繁,这些因素都促进学生的交流意愿的提升。

(2)学生对课堂环境评价积极,认为老师很耐心,老师的课堂指令很清晰,学生之间相处很好。交流意愿和课堂环境整体上成显著正相关,但是老师的支持以及课堂指令是否清晰并不能充分刺激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进行交流,当且仅当学生意识到可以帮助同学,与同学相处融洽时,学生在课堂上才更愿意交流。这一结论与前人研究发现在课堂上学生不愿意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这是受根植于中国人思想的孔孟文化影响。除了在解释交流意愿时提到的各种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因素,另一个可能因素是来自学生自身的强大动力,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成果的最大因素。此外,与高中时期相比,在大学,学生与老师的接触机会并没有之前频繁,而且大学生一般有一定程度的自制力,有条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相对而言,与同学的接触机会比较多,有的学生甚至会有专门练习英语口语的伙伴。与同学近距离接触,保持一致性有助于个体成为集体中的一员,呼应集体主义的文化思想。且来自同学的竞争也会促进学生的交流意愿。

(3)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并无太强烈的焦虑情绪,且当学生的焦虑水平处于平均值以下时,当存在一些焦虑情绪时,学生会更愿意交流,尤其是交流焦虑提高时。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当焦虑影响和同学交流时,不能为同学提供帮助,相处和谐时,这样的情况会促使学生通过交流加强与同学的联系。能够融入集体会使学生有满足感,当有焦虑的情感因素产生时学生意识到他们不能获得来自集体的满足感时,他们会更愿意加入集体进行交流。

四、结论

随着文化的不断融合,学生的提高自我交流意愿的意识不断加强。作为中国学生英语学生活动发生的主要场所,英语课堂的氛围影响着学生,尤其是来自同伴的竞争,和其他人保持友好关系的欲望促使学生更积极的加入交流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Burgoon, J.K. (1976) The unwillingness-to-communicate scales: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43, 60–69.

[2].Horwitz, E. K., Horwitz, M. B., & Cope, J. (1986).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0(2), 125–132.

[3]. Peng, J., & Woodrow, L. (2010).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A model in the Chinese EFL classroom context. Language Learning, 60, 834–876

[4]. Wen, W. P., & Clement, R. (2003). A Chinese conceptualisation of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ESL. 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 16(1), 18–38.

猜你喜欢
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浅谈如何改善高中物理教学
关于高中英语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探索
教师如何应对大学生外语学习中所产生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