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你好!

2016-05-14 14:56
广东第二课堂·小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旅行梦想

梦想是什么?

小花朵甲说,梦想是结出大大的果子;

小花朵乙说,梦想就是美丽的大红裙子不褪色。

大黄狗说,梦想是清晨汪汪汪的声音盖过公鸡喔喔喔的声音;

大公鸡说,梦想就是小主人不埋怨我的大嗓门吵醒他。

邮差丁冬说,梦想是在邮筒里看到全世界;

水手彭鹏说,梦想就是在世界的另一边找到家乡。

他们哪个说得对?

他们都说得对!梦想就是你做梦都想要做到的事!

梦想无分贵贱,也没有门槛。

梦想,就是切切实实地付出,快快乐乐地收获。

梦想是生活的动力!是每一个人成长的维生素!

你找到你的“维生素”了吗?

Part 1 梦想开花啦啦啦

没有梦想的日子,该多无趣呀!无论什么年龄、什么职业的人,都要有梦想。有梦想的日子,每一天都充实而有意义。

“啦啦啦!”你听到吗?梦想开花的声音真好听。

梦想的种子

小的时候,我们农村没有电灯,也没有什么纸张,妈妈就在石板上出算术题让我来算。妈妈的学问不大,她只能出些非常简单的题目。

一次,这样一道题目深深地吸引了我:在不改变顺序的1234567中,添入适当的运算符号,使它成为得100的算式。

当时上小学,只认识加号时,妈妈告诉了我两种答案:

1+23+4+5+67=100

1+2+34+56+7=100

于是,这道小题成了我喜欢数学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激发了我对数学的兴趣。我深深陷入到对此题的思考中:如果使用其他运算符号,还会有哪些答案呢?这竟然成了我童年的一个大大的问号。周围的人没有谁能告诉我答案,于是我的好奇心越来越重,想着终究有一天我会揭开它。

这问题从没有被生活中的事所淹没,始终清晰地保存在我的脑海里。一有时间,我就会与同学一同研究一番。其间,有的人认为我无聊,一道小题值得那么“犟”吗?也有人鼓励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找到它的全部答案的。”

一直到了1985年我当了教师后,仍旧没忘记。我还会让班里的学生做这道题。当了教师,我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趣味数学的编写与研究工作,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由于工作出色,1995年我被山东省政府表彰,授予“山东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荣誉称号。慢慢地,一些少儿报刊刊登了我的作品,连国内著名的晚报上也有我的趣味数学、智力趣题的专栏。后来,我还成为山东省科普作协的理事。

如果说可以使用+、-、×、÷及括号的话,让1234567得100还能有哪些答案呢?妈妈给出的题目,我始终没有忘记,也因此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计算技巧。我现在已经知道了它的全部答案,竟然还有25个之多!多年来想得到一套算式完整答案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但也带来了新的思考:既然能得100,必然能得200、300……于是,我求索的欲望越来越大,又进行了更深一层的研究……当我找到这些算式的时候,不亚于任何一个收藏爱好者得到心仪的宝物:心里那个美呀!

我知道有不少的小朋友有收藏的爱好,邮票、书签等等不一而足,而我在收藏智慧和快乐。我要用自己的快乐,送给大家更多的快乐;用自己的苦思,换来更多的人的乐趣。

这,就是我从事趣味数学、成为“数学游戏达人”的起源。当初,我从妈妈那里得来的,更像是一枚“种子”,它悄悄地生长着,几十年未曾泯灭。它带给了我良好的思维品质,带给了我对于任何一个问题都要认真对待的人生态度。我将这“种子”播在课堂上,将“种子”播在生活中,我的周围总是有那么一帮精灵,他们也都有了这方面的爱好。

几年前,一位少儿杂志主编来信跟我说,现在的报刊上的智力趣题大多是来自国外的,什么时候吴老师能编写出咱们中国自己的智力趣题就好了。如今,我正在践行着这样一个心愿。我在报刊上发表了上百万字的作品,并出版了十几本书。

在童年时代,妈妈给出的一道小题竟然圆了我当作家的梦,圆了我当老师的梦,也将伴我走过快乐而有趣的人生。小朋友,你的梦想的种子是什么?

远方的梦想

少女时期,看三毛的书,听她的《橄榄树》,远方与流浪,便理所当然地成了我梦想的关键词。想去看看橄榄树长什么样,去不了,就买一包橄榄,咸的,甜的,甘草味的。感觉梦想就是一颗橄榄,很耐咀嚼回味。少女的一帘幽梦像青春期的雷阵雨,来得快,也去得快;但旅行,对我来说,却是一生都恐怕难以走出的“雷阵雨”。

海子说:“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旅行需要时间,我最终选择了辞职。旅行再洒脱也需要物质这个“短暂情人”,很幸运,我发现边走边拍边写,只要不奢求太多,旅行写作也能够养活自己。

年少气盛,我曾梦想在三十岁之前要走遍中国。可当我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才走了一个省的小部分,才发现,这个梦想是多么的浅薄狂妄。今年,我即将40岁了,算起来,相对详细地走过的省份也就那么寥寥数个,大多数是走马观花。越旅行就越发现,走过的地方是个圈,这个圈包括的地方再多,其面积也是算得出来的,而未去过的地方永远是圈外的世界,广袤得难以计量。不过,有没有实现的梦想,也挺好,接下来的日子就永远有努力的方向。

旅行,最大的收获不是去了多少地方、看了多少风景,而是在路上发现、成就了更好的自己。旅行,可以说是我的第二课堂,多年坚持的旅行习惯,让我有机会读到一部不一样的人生大书。每去一个地方旅行之前,我都必须做好人文风情、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储备,而旅游当中实地接触到的知识,更能印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走着走着,便丢掉了狭隘,收获了真知。胸中藏下了青藏高原、黄土高坡的峰峦沟壑,人生就会变得更加高远旷达。

在国内旅行十年后,我开始梦想着去探索整个地球。长期的境外游,让我找到了新的追求,我想站在中华文化的角度去解读世界,创造中国品牌的境外旅游图书。几年的努力终于换来了我策划并主笔的《俭游天下》丛书的面世,先后出版了十几种旅行类图书。

常有人问我:该不该为旅行而辞职去从事自由职业?我总是先告诉他们,自由职业,看似天马行空的自由不羁的背后,是高度的自律、专注和奉献精神。自由职业意味着要放弃稳定的收入来源,放弃融入一个团队或组织的归属感,放弃相对可预期的职业进步,等等。选择了自由职业,其实就是选择了一场人生的挑战。把爱好变成职业,并且是自由职业,靠的是持续的热爱和坚韧的毅力,就如一次走向远方的自由行,一切都要靠自己对自己负责。有了自律,才能做到文明旅游、绿色出行,保证自己在未知旅途中的安全;有了专注和奉献,才能承担旅行的艰苦险阻,让梦想的路不仅局限于脚下。

我的十年

为自己梦想而奋斗的人,就像炎热沙漠里长途跋涉的骆驼,而那看上去不切实际的梦想,则好比遥不可及的水源。如果我们没有对它的憧憬,就只能毫无希望地淹没在黄沙中。

我的过去十年,就是一段为拒绝和选择而奋斗的历程。十年前我正在华南师大读本科四年级,准备着考研。前三年我过得太舒服了,胸无大志,每天上网看闲书度日。到了第四年,我发现我的学习成绩不足以被推荐保送读研,而大学应届生就业形势严峻,个人性格洒脱不羁又难以忍受企事业单位的复杂人际关系,所以最终只有考研这一条路适合自己。我想我必须要从事能够体现我自身价值的工作,那就是搞学术。那时我自诩聪明,要考名校来证明自己,于是连续两次报考中国人民大学。

第一次从四月底开始准备,半年时间每天10小时在图书馆看书学习。最终虽然刚好过了复试分数线,却因为过线的人数过多,并没有获得复试资格。此后我去了白云山风景区管理处工作了三个月。住在山里,空气潮湿,我的两箱书全部长了绿毛。我看着那些甚至尚未看完的书就这样被毁掉了,不由得感伤:难道我也要像这些书那样,因为被错置于不当的地方,就得承认我就这点儿出息了吗?那时候最常泛上心头的一句自嘲就是:少学屠龙术,今为杀猪忙。这当然不是我要的人生!

从2007年9月开始,我又鼓起勇气再次考研。当时我与好友合租,住在广外对面的陈田村,每天早上7点起床就去广外的图书馆自习室看书,直到晚上11点图书馆关门才回来睡觉。那时候,我觉得自己一无所有,根本没有想过如果不能成功的退路,我不允许自己不成功。这个时期读书的专注力极强,连续读书十多个小时,不被任何东西干扰,甚至不跟周围的人说一句话,因此学习效率也极高。到现在,我还记得查录取名单的那个下午的欣喜若狂。终于不负我所耗费的心血,考上了!

人大果然学习氛围浓厚,虽然校园很小,但是图书馆和通宵自习室里面全是孜孜不倦地学习的人们。我也加入自习大军,每天早上离开宿舍,晚上10点后才回来。研一的时候,我得知上一届有师兄师姐成功申请了出国读博士的。我想我也行,于是有意识地将阅读范围的大部分都放在外文理论书籍上。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在理论文献上我每小时的阅读速度已经能够达到10页以上。最后一年,我加强英文学术写作训练,开始到处联系欧美高校的教授,“推销”自己的研究计划。最终,我拿到了荷兰和比利时两所大学的博士生入学通知书。

我正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接受它那开放、自由和严谨的学术训练。执笔此刻,我的博士论文最终版尚未提交,不敢谈何成就。毕竟这还是一个朝向未知的未来的起点。不过,面对无穷的知识和智慧,我们难道不是永远处于起点处吗?希望我分享的人生经历,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对各位小读者选择自己人生和实现梦想有所启发。

生命无Take Two

记得以前流行一句广告语:“生命无Take Two(生命没有第二次),远离×××。”

当我真正理解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的时候,我想到的是:在我有限的时间里,除了远离什么,是否还需要追求点什么呢?

小时候父母工作忙碌,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沟通,后来父母为了我的升学前途,把我从镇上的小学转学到市区的小学。当时独自在外上学,遇到很多委屈都只能自己扛,年幼的我总感觉自己被父母抛弃,暗自梦想长大后要建一所孤儿院,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那些像我一样被父母抛弃的小孩。

大学毕业时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建孤儿院不是光有爱心就可以的,还需要政府和资金的支持,需要解决很多我不能解决的问题——像我这么渺小,根本就是空想。我失落了一阵子,做了一个重要决定,这个决定也让我深刻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爱。当听到我要出国留学时,他们虽然错愕,但也没有反对。他们更多的是担忧,因为万里之外的国度,对于他们对于我都是陌生的,我一个人在那里能不能好好生活,没有人知道。

为了寻找关于我梦想的各种答案,我踏上了法国的土地。离开家人和故土的时候我没有哭,但当我拉着笨重的行李,看到法国房东的时候,眼泪就流出来了。独在异乡为异客,从那一刻开始,孤单感被无限放大,远方的父母爱莫能助。这时我仿佛是新生的弃婴,看到的是陌生人,听到的是陌生的语言,接触的是陌生的环境,吃的是陌生的食物。新鲜感很快就被彷徨打败了,我陷入困境。此时,又想起那句广告语:生命无Take Two。不努力尝试怎么知道自己能走多远呢?孤儿除了需要政府、资金和爱心的支持,更需要有一颗迎难而上的坚强之心,依靠别人之前先要学会靠自己。之后,我学习法语,学习法国的规章制度,学习法国人的生活态度,生活慢慢步入正轨。我渐渐发现法国有完善的收养制度,法国人对孩子没有种族歧视,白人夫妻收养黑人小孩是很常见的。他们认为,一个所谓“幸福的家”,重点不在于房子大小、地段或奢华,而是里面的成员有谁,以及他们如何对待彼此……

我的梦想很遥远,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我一辈子都完成不了。比起建孤儿院,现在的我更愿意致力于减少孤儿的数量。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父母,但愿将来成为父母的我们能善待孩子。

我平凡的小梦想

我是一名95后的大学生,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编辑,或者所有与文字有关的工作。

不要笑。我可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敲定这个“伟大”的梦想的。小时候大人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把“你的梦想是什么”这个问题抛给我,我也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我要当一名科学家。”科学家啊,在我的想象中,是站在科学界巅峰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物。每次说出这个金光闪闪的梦想时,总能受到大人们的嘉许。

可是,这个梦想在我知道了科学家到底要做什么时,被我忙不迭打入冷宫了。要做科学家,得学好数理化,仅这一点就足够让我灰溜溜收拾铺盖,从排队等着当科学家的“科学家预备团”中狼狈退出了。毕竟我总是有办法在全班都考了90多分的数学考试中拿一个80。看来我应该想一想新的梦想了。

在升学压力的裹挟下,这一想就是好多年。其间我想过当作家,最终决定梦想是和作家联系紧密的职业——编辑。我当然不会告诉你这是因为当编辑比起当作家来实现难度低点,而且编辑听起来比较“酷”,毕竟我小时候同班同学的梦想无非就是在科学家和作家之间扔骰子抛硬币决定而已。最重要的是,对文字的热忱和情怀,不亏不溢,刚刚好支撑我对编辑美好梦想的追求。不伟大,很平凡,这就是我的梦想。

炖一碗梦想鸡汤

在我看来,只有在夜深人静星斗阑珊时分,才能直面自己这些普通得甚至不值一提的梦想。因为我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Big Dream,有的只是人生历程上一个个小心愿。如果一定要描述一个准确宏大的梦想,那它应该就是这些小心愿堆砌而成的人生梦想小路吧。

少年的时候,学习成绩单上的名字能够从第二竖排进入到第一竖排就是我大大的梦想。

青春飞扬的时候,能够成为演出受人瞩目的吉他歌手是我的梦想。

初恋的时候,能够一辈子对她好是我傻傻的梦想。

步入社会工作之后,能够凭自己的天赋和勤奋换回一摞摞红本本奖状证书是一个又一个的梦想。

做了爸爸之后,我甚至一度认为能够让女儿永远不会伤心流泪就是最大的梦想……

没错,实现这些所谓“梦想”的大大小小心愿,其实就是不紧不慢充实地过好我平凡的日子。这些看起来很世俗、说起来有点不堪的梦想,就是马拉松人生历程中一个又一个或深或浅的脚印。

关于梦想,我愿用一生炖一碗简单朴素普适的“鸡汤”——

爱自己爱的人,干自己爱干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猜你喜欢
旅行梦想
如此梦想
小梦想
梦想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