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之隐逸诗

2016-05-14 14:03王广清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春愁春景归隐

王广清

隐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一种人生方式,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从孔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道隐”,到庄子追求超然之精神存在的“心隐”,中国历代浪漫的诗人们在这种出世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崇拜隐士、崇拜自然、追求与自然山水合一的思想境界,隐逸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独特的精神追求。而归隐者对噪乱尘世的回避,对人间种种羁绊的逃脱,加上独自归隐的孤独,影响了他们的创作,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点。同学们要学会从隐逸生活、隐士形象出发分析隐逸诗所蕴涵的隐逸情感,那么,对隐逸诗的鉴赏要注意什么呢?

[考查环境特点]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解析 解答环境特点题首先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其次,从品味关键字词入手把每个意象综合起来提炼意境的特点;再次,进行必要的联想、想象,体会诗歌中这些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带给我们的感受;最后,选择准确的词语概括。常见的术语有:幽深僻远、清幽宁静、幽静平和、雄浑壮阔、孤寂冷(凄)清、萧瑟凄凉、凄苦悲凉、恬静优美、恬淡闲适、瑰丽清新、安谧美好、清新自然等。

本诗中“莓苔”说明少有人来,给人幽静的感觉,“白云”“春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气氛,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没有受丝毫打扰。抓住这些内容就把握住了解答这道题的关键。

示例 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例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蟾宫曲 自乐

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注】 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间接考查隐居环境的特点,作者以隐逸生活为乐,此作就是写他感受到的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生活简朴,用山竹做粳米饭,用山水煮山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都可食用。住在山上,吃在山林,欣赏的是山中风光,事事离不开“山”。伟岸的山、崇高的山,使得他乐在其中,也表明了作者的志向高洁。作者采用白描写法,每一个意象之前都冠以“山”这一定语,作者通过反复渲染,意在传递山之于作者的生活、情感的影响。

示例 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使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探究隐者情感]

例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 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草] [频]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 本题题干部分已经给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愁”或“喜”,同学们可以选取任意一个角度作答,也可以两者兼而有之。解答时可以分为两步,第1步写出诗歌主要表达的情感(或悲,或喜,或“悲喜”兼有),第2步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示例 ①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②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草] [频]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③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例4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 “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 解答这类题,要先在全面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抓住重要意象(比如诗中出现的多个凄清的意象)、意境或某种手法做简要分析。

示例 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表达归隐之愿]

例5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 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②禁:消受。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体察,当然这是建立在对诗歌内容理解的基础之上的。要求同学们回答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只看诗歌本身,或许略显朦胧,所以命题人在题干中给出“小乌巾”的注解——“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因此我们知道诗人因为韦曲春景之美而心生归隐之意。而诗歌后面的注释表明了作诗背景“求仕于长安而未果”,求仕不得,难免心灰意冷,于是说上几句归隐之语自然之极,这种情感很复杂,说是要归隐,未必真归隐,发发牢骚或自我安慰均有可能,不过对自然美景的不舍倒是真实可感。解答此题,要求同学们综合利用文本试题中的各种信息,甚至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诗人的情怀。

示例 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同时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猜你喜欢
春愁春景归隐
春景
朱绍昌
草堂归隐
庚子春愁
春天·春景
天宫院
微评
人间春景
李春景摄影作品选
论陶渊明归隐的挣扎与追寻——基于《饮酒》其四的诗歌文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