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淮安科技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

2016-05-14 12:40王东方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7期
关键词:十三五探讨创新

王东方

【摘 要】“十二五”以来,淮安高度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创新驱动在全市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逐步确立,科技综合实力得到全面提升。“十三五”期间,淮安科技发展站上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江苏更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新要求,淮安如何解决科技发展中的核心问题,进一步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科技 创新 路径 探讨

1 全面优化创新布局,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建设有竞争力的创新型科技园区。积极推动淮安高新区向国家级高新区升级,推动人才、资金等要素向园区汇聚,努力把淮安高新区建设成为苏北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导区。积极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建设,探索和完善载体建设的运行机制,尝试“政府主导、合作共建、民营运作”等多元孵化器建设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孵化器建设,对投资孵化器的各种投资行为给予政策支持。推进科技人才居住载体建设,为国内高科技人才以及留学海外的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提供综合服务的发展空间,提升孵化器服务功能。以“智慧谷”为核心区域,围绕盐化工、特钢、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产学研联合创新载体,同时结合各县区的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通过分中心、研发分支的建设,充分实现对县区的全辐射。

强化技术创新节点功能。着眼于淮安打造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着力打造苏北地区重要的创新资源集聚地。拓展淮安市与中科院及国内知名院校的合作,引导企业与高校开展长期战略合作,大力建设校企联盟,促进校企联合共建研发机构。发挥各类园区主体作用,重点建设一批支撑产业升级的研发设计、试验验证、中试放大、检验检测等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发展一批信息咨询、管理咨询、评估评价、知识产权服务领域高水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市科教产业园、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加快引进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技企业孵化器,形成孵化器孵化种子企业、加速器扶持企业成长、高新区支持企业发展壮大的企业孵化体系,打响淮安市科技创业高端阵地品牌。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面向大众创新创业和区域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依托主城区、高新区创新核心区等优势科教资源,推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集聚发展,集聚一批科技服务骨干机构、专业人员和品牌业务,打造一批以区域为核心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培育科技服务骨干机构,支持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等领域,打造若干连锁型、平台型科技服务集团。支持“互联网+科技服务业”融合发展,引导科技服务中小微机构向高成长、新模式与新业态转型。进一步推动政府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科技服务业市场法规和监管体制,充分借助产业技术联盟、行业协会等第三方行业组织和机构,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科技服务市场体系。

推进协同与开放创新。紧紧围绕盐化工新材料、特钢、电子信息、食品和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发展的产业,依托高新区等淮安产业发展高地,面向国内国外两类创新资源,加快引进国际研发机构、中科院研究所、高等院校研究所、长三角地区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和技术服务单位以委托开发、合作开发、技术入股等各种形式与高等学校、省内外科研机构建立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机制,共建研发机构、中试基地,建立紧密型的技术合作关系。吸引中央企业、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知名上市公司等到淮安设立合资合作研发机构。积极承接长三角或江苏省范围内整体搬迁意向或新设分支机构的科研院所、高校落户,使淮安成为苏中地区科研机构的重要聚集地。

2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形成创新型企业集群

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具有较强创新实力的企业集团与高校院所联合建设企业研究院。集聚各级资金,支持现有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鼓励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进一步加大高层次研发人才、研发团队等创新资源的招引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努力实现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水平和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双提升”。培育扶持新生研发机构,引进吸纳国内外有实力的科研机构落户或建立分支机构。

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在全市特色、优势产业领域,遴选较大规模优势、较强创新实力、较好发展潜质的骨干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支持方式,制定培育方案,落实关键措施,加大集成扶持力度,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引领领域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选择特色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中科技型优势企业,培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建设孵化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科技创业园,推动服务内容和运行机制创新,促进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持续涌现,催生一批高科技产业新业态。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主业集团,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扩大规模影响,加强产业高端技术研发、整体方案解决、国际品牌创建、多元化发展,促进高层次人才集聚型龙头骨干企业高端发展、全球发展。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承担更多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修)订,为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推进品牌高端化提供技术保障。探索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举措,对创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研发中心的企业给予不同奖励,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制定“一企一策”个性化的支持措施。

3 加强产业技术创新与升级,推动产业中高端迈进

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继续提升“中国新盐都”品牌影响力,发挥盐硝产品规模优势,建设中国东部重要的盐、元明粉生产和出口基地。充分发挥现有的盐、硝、卤水等资源优势,积极向下游拓展,发展洗衣粉、洗涤剂、白炭黑、联碱等产业,增加整个产业链的附加值。着力培育特钢棒材产业链,发展制造用特钢、管材钢以及高级无缝钢管、大型铸锻件、金属制品等延伸加工产品;加速发展以计算机产业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扩大产品门类,培育电子元器件、应用电子等特色产业和平板显示、LED等潜在产业增长点。依托双汇食品、民康油脂、三得利啤酒、新象面粉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实施农产品资源深加工、精度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农副产品的多层次加工增值。

培育孵化新兴产业。重点在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发展金属新材料、凹土新材料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打造“中国凹土之都”,建设全省最大的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骨干企业,大力促进化学药制剂、中药制剂、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的研发、中试和产业化,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建成全国重要的心脑血管类、抗肿瘤类、精神系统类、消化类新药研发生产基地;加强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合作,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形成核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风电等新能源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力争在生物质能利用方面形成淮安特色。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服务业优化提升战略,以科技服务、现代物流、金融商务、研发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推动高技术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的融合创新,细化专业分工,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中高端发展。发展科技服务业。依托高新科技园区等平台,大力发展技术实验、技术检测、技术交易、知识产权、专利代理、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对区域创新的支撑作用,构筑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环环相扣的服务产业链,打造为苏北地区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发展现代物流。依托现有的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载体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专业市场进和现代产业物流、区域枢纽物流,打造高效率的生产流通网络体系。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接淮安市和沿江沿海地区的区域发展需求,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以价值链提升为目的,重点发展创意设计、广告、会展、广播电视、休闲旅游等产业。

4 构筑人才支撑体系,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打造创新创业人才梯队。根据全市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大力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紧缺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注重集聚既熟悉科技又了解市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人才。在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创业投资、金融、法律、财务、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管理咨询、专业培训、猎头等领域聚集、培育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服务团队。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队伍。

大力支持众创空间建设。着力构建适应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和特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发展一批新型创业服务机构,为大众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提供投资路演、交流推介、技术转移等增值服务,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在线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加强创业主体培育,重点做好青年和大学生、大企业高管、科技人员和留学归国人员等为代表的创新创业主体的培育工作,推动更多群体投身创新创业。

猜你喜欢
十三五探讨创新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