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五月逾九成私募仍亏损

2016-05-14 22:13雒招霞
中国证券期货 2016年7期
关键词:股灾旗下亏损

雒招霞

2015年6月15日A股股灾发生至今已满一年。经历市场动荡之后,私募基金产品仍大面积亏损,净值修复压力较大。据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只有少数几家私募实现正收益,大部分仍是亏损状态。

2015年6月15日A股股灾发生至今已满一年。经历市场动荡之后,私募基金产品仍大面积亏损,净值修复压力较大。私募排排网统计了其平台上千家私募的股票产品业绩表现,今年前5个月,16家百亿级私募中,仅有1家获得正收益,其他皆亏损,50亿级私募大多数亏损幅度在10%以内,中小规模的私募表现较好,实现正收益的占18%左右。

近九成私募仍亏损

“规模是业绩的杀手”这是永恒不变的铁律。对于私募来讲,亦是如此,不少私募在规模小的时候表现惊人,然而随着管理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优势却很难延续,获取高收益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在其平台上有股票策略产品展示的私募机构,截至5月底总共有1002家,其中,管理规模在100亿以上(含100亿)的巨型私募为16家,规模超过50亿(含50亿)小于100亿的大型私募有19家,中小私募数量较多,规模10亿(含10亿)至50亿的中型私募多达88家,规模在10亿以下的小型私募数量高达879家。

私募在规模上呈现明显的二八分化现象,然而看业绩则有另一番风景。今年前5个月,市场震荡较为剧烈,大小私募旗下产品获取收益和控制风险能力差距很大。记者梳理发现,前5个月大私募九成以上皆亏损,但是,今年来实现正收益的中小私募占比为18%;而大私募整体风控较好,平均回撤水平不超过20%。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今年来高达15家巨型私募机构收益为负,占比高达93.75%,不过大多数亏损幅度都不大,在20%以内。唯一一家实现正收益的私募机构是上海青骓投资,旗下股票策略产品平均收益为2.22%;还有几家巨型私募虽然平均收益为负,但总体回撤控制较好,比如产品较多的和聚投资,旗下有99只股票产品前5个月将平均回撤控制在6.67%。另外,星石投资旗下产品也多达29只,平均回撤控制在10.41%。

规模超过50亿(含50亿)小于100亿的大型私募也不好做。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今年来高达18家大型私募机构收益为负,占比高达94.74%,不过大多数亏损幅度在10%以内,仅5家私募机构亏损超过10%,最差的今年来浮亏也就20.19%。唯一一家实现正收益的私募机构是海银资产,旗下3只股票策略产品平均收益为2.12%。另外,股票产品较多的海宁拾贝投资、睿策投资、映雪投资等私募,旗下产品平均回撤控制在7%左右。

一家私募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百亿级私募成为行业的标杆,但是,私募规模上去后并不好管理,总体调度起来较难,业绩会比较平淡。不过,这些私募因为有较为完善的投资和风控体系,回撤控制能力较好,能够维持稳定的水平。

数据显示,88家10亿规模级别的中型私募亦难逃亏损,但实现正收益的私募机构占比较巨型和大型私募明显提升,这些中型私募机构中,今年来实现正收益的私募机构有16家,占比为18.18%。前十名中,尊嘉资产和创势翔投资表现极为抢眼,旗下股票策略产品平均收益均超20%。与此同时,相比巨型和大型私募而言,中型私募机构中今年来浮亏超过20%的私募机构数量明显增多,高达8家中型私募机构今年来浮亏超过20%。

统计数据还显示,879家小型私募中,今年前5个月实现正收益的有159家,占18.09%,比例明显上升。同时,高收益的也比较多,9家小型私募平均收益超过20%,其中,杜兹投资和中诚卓锐旗下产品的平均收益甚至超过30%。另外,九铭资产、海中湾投资旗下产品平均收益超过25%。

梳理发现,中小私募亏损幅度也明显提高,比如中型私募中有8家平均亏损超过20%。业内人士认为,这充分印证了私募“船小好调头”的道理,小私募规模小、操作灵活,但他们在获取高收益的同时,由于风控不完善,有些回撤也比较大。

私募牛熊风格转换

A股经过几轮雪崩之后,相当一部分私募基金产品夭折,尤以普通股票型产品为最。数据显示,去年7月至今年5月底,共有2500多只私募基金产品遭到清盘。

数据统计显示,去年4月1日至今年6月10日,股票型私募产品明确清盘的有348只,5月1日后还有1038只更新净值。由于一些产品清盘并不会发布公告,有些产品净值更新按季度或者两个月,实际清盘数量无法统计。

此外,相比于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私募在策略上也是百花齐放。按照目前国内较为统一的分类方式,除了普通股票型策略外,还有市场中性、定向增发、债券、组合基金、多空仓、套利、组合基金、多策略等。

一年前受益于牛市行情,股票型私募产品发行量较高,但如今,股市筑底迹象未明,在前几轮暴跌中受伤的投资者还未完全恢复对股市信心,投资股票型私募基金也显得更加谨慎,反而对FOF、量化对冲、债券型等风险较低的产品独有偏爱。

其中,加入股指期货进行风险管理的策略私募收益就要明显稳健一些,近一年市场中性策略、宏观对冲策略产品的平均收益分别为4.47%和6.47%。债券策略产品也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性,收益为6.31%。

在所有策略当中,近一年表现最突出的当属管理期货策略,其与股票、债券等传统市场及其他对冲策略的低相关性,使管理期货在股灾以来的一年中收益独领风骚,平均收益高达18.58%。

股灾以后,市场的风险偏好明显降低,上述收益领先、表现稳定的策略受到市场追捧。自从去年7月份股指期货受限以来,市场中性、宏观对冲、管理期货等策略都受到明显影响。以管理期货为例,由于期指受限前国内管理期货策略大都以股指期货为主要交易标的,期指受限之后原来的一些产品有的停止操作,也有一些积极寻求新的标的,如商品期货、国债期货的交易量都一度放大。这从产品的发行量也可见一斑。去年7月份至今年5月底,管理期货策略的私募产品月平均发行量为53.5只,且出现逐月下降趋势,而往前推一年的月平均发行量约为74.4只。

与此同时,私募基金的投资者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自从去年股灾发生后,私募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出现了较大下降,其中避险类标的比如黄金、低估值蓝筹受到青睐,另外一个就是主题投资的范围和持续时间都有一定萎缩,部分主题仅能维持两三个交易日。

猜你喜欢
股灾旗下亏损
党旗下的誓言
第一次站在队旗下
无印良品:从亏损10亿到营收1410亿 4年内起死回生就靠这7招
Dorel及其Cycling Sports Group报告2016年亏损
军旗下的士兵
股灾一周年重要数据
股灾爆发近一周年 人均亏损46.65万元
大幅亏损的氮肥企业该何去何从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
股灾带给我们的六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