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结构之困 迈过产能过剩这道坎

2016-05-14 03:40卞文志
时代金融 2016年7期
关键词:经济企业

卞文志

2015年12月底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2016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其中,去产能被摆在首位。结构性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顽疾,而化解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绕不过去的关口。

化解过剩产能将成为重要突破口

当前,我国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包括传统原材料工业中的钢铁、煤化工、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而这些产能之所以过剩,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原材料工业产品的产能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一路上扬。尤其是钢铁、煤炭产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电解铝占到世界总产能的40%,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平板玻璃生产国。长期以来,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支撑着中国经济保持了30年的高速增长,但是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耗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原材料工业出现了大面积的积压,由此造成了产能的大量过剩。

2013年以来,我国每年生产的钢材大约有四分之一是根本卖不出去的。即使卖出去价格也是一跌再跌,钢铁价格最低时每斤卖到1块6毛钱,钢材卖出了白菜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传统产能过剩的五大产业钢铁、有色金属、煤炭、水泥、石油都齐刷刷地出现了生产滑坡、价格下跌、效益恶化的局面。工信部《工业信息业运行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产能过剩已呈现出行业面广、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基于此,化解过剩产能已经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破解结构之困的重要突破口。由于去产能涉及面广、周期长、任务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政策上做出了前瞻性的安排,并且开出了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药方,而其中的一剂猛药,就是处置那些连年亏损、停产半停产、资不抵债、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存在的僵尸企业。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僵尸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毒瘤。

而僵尸企业的主要表现是:占有着许多优质资源,例如土地、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矿产、销售渠道。僵尸企业吸附了这些资源,而生产质量不高、附加值低、产量过剩的产品导致极大的浪费。更重要的是,此类企业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因为,僵尸企业往往不具备“造血”能力,不得不靠金融机构的“输血”续命。在还款期限届满时,又不得不借新贷还旧贷,如此下去只会形成“困难—放贷—再困难—再放贷”的恶性怪圈,所以可能出现连锁反应,引发系统金融风险。

引导增量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积极稳妥地处置僵尸企业,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牛鼻子,要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稳妥解决。主动减量,化解产能过剩;引导增量,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提供有效供给。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将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只有突破结构之困,中国经济才能迈过产能过剩这道坎。

徐绍史还指出,要认真落实由发改委牵头的重点改革任务,研究提出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突出抓好发改委主导和协调推进的改革任务。各地也要积极主动地谋划和推进改革,抓好重点任务,使各项改革任务尽快落地。他表示,国家发改委将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向纵深发展。发改系统重点是建立并实施“2张清单4张网”。要再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权限,防止权力复归和边减边增。“2张清单”是指要实施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4张网”是指要整合对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12358价格举报信息管理系统,并用好大数据,为强化监管和调控提供支撑。

据有关专家分析,2016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较高、部分省份经济下滑过快等问题将更加突出,通货紧缩等新的经济问题开始显现。一是经济滑入通货紧缩的风险较大。从历史经验看,由于产能过剩严重与有效需求不足并存,经济一旦陷入通缩,将很可能在一定期间内持续。2016年,我国经济供给侧去库存和需求侧不旺盛将继续压降一般价格水平,总体上存在陷入通缩的风险。二是企业生产成本上涨过快。2015年10月,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6.09%,较上年同期上升了0.07个百分点,为历史同期最高。三是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目前,高炉、浮法玻璃、焦化等企业开工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粗钢、水泥、平板玻璃等产量持续负增长,相关行业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仍处于被动去库存状态,预计产能过剩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

针对这种状况,中国经济发展必须突破结构之困,只有迈过产能过剩这道坎,才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前景。目前,中央已经部署打好“四个歼灭战”,即应对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防范金融风险四大领域。中央部署的这“四个歼灭战”,实际上就是要积极化解经济领域存在的风险,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从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看,解决好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防范金融风险这四大领域的问题,既是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行稳致远的必然选择,也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谋划经济新蓝图的重要路径。

当然,打好“四个歼灭战”,要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要建立审慎稳健的金融体制框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还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牢牢把握根本方向不动摇,为打好“四个歼灭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优化政策为抓手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要行稳至远,就需要我们以极大的勇气和智慧,攻坚克难,勇闯结构性改革的历史关口,努力推动社会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可持续的发展。从现有条件看,挑战和机遇并存,形势难言乐观,中国经济发展处在阶段更替、结构转换、模式重建、风险释放的关键期,总体呈现低增长、低通胀和高杠杆特征。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旧愁未消又添新愁”,全球通缩风险尚未消除,需求刺激政策效力递减,供给侧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尚未形成带动经济走出低迷的主导力量。经济全球化进入调整期,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和宏观政策分化,国际经贸规则重塑步伐加快。特别是2015年俄土战机事件、欧洲难民以及恐怖主义等问题为本已脆弱的全球经济蒙上了多层阴影。

从国内看,前期稳增长政策正在显效,未来政策依然趋松,消费稳定增长且热点频现,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这些都有助于宏观经济保持稳健运行。同时,全社会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新常态预期逐步趋稳,有利于促进经济主体开展经济活动。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弱复苏,美国主导的TPP已达成协议,TTIP也正在谈判之中,中国对外出口依然面临不少挑战与困难,加之总需求依然较弱,产能过剩问题持续,企业盈利不佳,产业投资恐难有力恢复,由地方债、汇率、国际资本流动等引发的财政金融风险依然值得关注,这些都将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带来不确定性。

所以说,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新精神,以优化政策为抓手,推动经济平稳增长,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金融政策都有很大的优化空间。专家分析认为,一是用好用活财政金融产业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稳步发展。坚持稳增长靠宏观调控创新、靠改革激发增长活力这一已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思路。二是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政策。宏观调控具有较强的动态性,更注重解决长期的稳增长问题,目标既是保持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又通过激活力、优结构、释放长期发展潜力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三是在一些重点领域加大调控的力度。可考虑结合“三驾马车”的情况以及行业和区域的变化情况,在重大基础设施、中西部铁路、城际铁路、水利工程、安居工程、城市交通、地下管网、节能环保等方面定向发力。

总之,为突破结构之困,迈过产能过剩这道坎,在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增长仍旧低迷的情况下,为实现新旧动力的顺利转换,保持经济金融基本稳定,在宏观政策上仍然要坚持宽松取向。尤其是“稳增长”方面应持续加码,在坚持扩大需求的同时,要更加重视供给侧的管理和改革,把着力点放在加快改革步伐、释放制度红利,减税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并举上。惟有如此,才能有效扩大企业投资生产和居民消费,加快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使新供给更好地满足新常态下的新需求。

猜你喜欢
经济企业
企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拥抱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