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彩画创作中的综合材料与技法研究教学的思考

2016-05-14 03:39程宝刚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肌理水彩水彩画

到了高年级的水彩画教学中,感觉学生遇到创作的瓶颈,不能突破之前写生的范畴。很多学生停滞不前,对于水彩画专业的同学来说,尤其困难,导致很多同学对水彩创作失去信心。为什么会出现水彩画创作的障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只有在找到问题后,才能对症下药。

首先是水彩画本身的局限性。由于水彩画材料本身不能大面积修改的特性,导致水彩画不能深入,很多同学画到一半,往往半途而废,觉得没有画出自己要的效果,不能大面积覆盖、修改,导致对画面失去信心。水彩颜料和国画近似,都是只能用加法,假如过多的擦洗,肯定导致画面颜色脏,或者粉。

其次是素描基础问题。由于长时间画水彩,导致他们过分注意水彩的水分控制,结果忽视了水彩以外的东西,比如对素描的理解以及对艺术本身语言的纯粹性研究等问题,导致绘画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最后陷在里面,看不清全局。

再次是保存问题。这也是干扰水彩画的一个比较直接的问题。由于水彩画的颜色很薄,所以容易变色,容易被氧化。那么对于水彩画的保存,显得很重要。虽然现在的造纸技术进步很大,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不能承担比较昂贵的材料,导致有学生的作品,过了一到两年,变得颜色失去光泽。对作品失去信心。

最后是优秀作品不多。虽然国内画水彩的人较多,画得好的不多。这与油画等其他画种比较起来,真是少太多了。油画大师很多,可是水彩大师,尤其像王肇民这样一辈子画水彩,影响力巨大的大师实在不多,所以出现了学生可看的,可比较的余地不大。眼光有点局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除了给学生看较少的水彩作品,也介绍了很多油画大师,开阔视野。

鉴于以上几种原因,水彩画虽然魅力无穷,但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需要对水彩进行一定的改良,目的是为了丰富水彩画的表现能力,增加学生对水彩画的信心。在高年级创作教学中,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长期教学中,尤其在水彩画创作教学中,我更加意识到综合材料对于水彩画的重要性。为了拓展水彩创作的可能性,增加可塑的余地,我在教学之余也进行积极的探索。学校会根据具体情况,每年给出3周材料与技法课的时间,帮助同学解决材料运用的问题,并且学以致用,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水彩画技法分为一般技法和特殊技法,一般技法主要包括水分的控制,水分控制得当,水彩画就掌握了大半。本文重点介绍特殊技法,主要针对水彩画创作,及水彩画语言独特性的控制。

就水彩特殊材料而言,没有统一的规定,就特殊技法而言,没有统一的方法,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艺术理论是不存在的。假如真的存在,也就不存在艺术探索了,更加不需要这么多艺术家。很明显,艺术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也不会有统一的方法。在这里讨论的全部是关于艺术探索的问题,也是材料与技法课的初衷。因此难免会有一些个人主观的喜好,只是作为教学手段,不得不总结出来。一起学习,探讨。

对于水彩特殊技法来说。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用什么画,就是除了水彩画颜料,还有什么选择;一是画在什么地方,除了水彩纸,还可以画在什么材料上,会有什么效果。根据上课经验总结如下方法:

第一,蜡油水性混合法。

为了丰富水彩画的表现力,可以在画面的四周或某个设计好的地方,轻轻涂一层蜡烛油,或者用其他的油性材料轻轻涂上一层,这样会导致涂过的地方不易上色,产生一种斑驳的肌理,达到虚实相宜的效果。在涂抹时,可以取一段白蜡烛,均匀而有轻重变化地反复擦过纸面。画板最好平放,用力控制得当。待干后,可加入少许的松节油(或其他油类,类似食用油、洗洁精、机油等),油水混合,产生独特效果,既没有溶为一体,又你我相间,形成无数斑点,挤在一起。这种带油的水彩纸,画上颜料后,呈现出很多斑驳不规则的点,粗糙而稚拙,与不渗油的洁净的水彩色形成对比,别有一番味道。为了得到更深入的效果,也可将松节油、汽油等油剂滴在画面快干未干的地方,待色彩完全干透后便可产生奇特的肌理效果。广州美院黄曾炎,在创作时,经常会使用油性材料做底,达到油水不容,却又你中有我的效果。另外,可以用食用盐。方法是这样的:先将颜色涂在纸上,在纸半干状态时,一定是半干湿的状态。将精盐自然地散在色彩上,颜色太湿或完全干后散盐均无肌理效果,就会产生十分有趣的肌理效果,在散盐之后,我们还可以在上面用手或者牙刷指弹一些色彩小点子,这样会使肌理效果更加美妙。注意在散盐的时候控制好量,不可过多,也不要撒的过于均匀。用盐制作肌理的方法虽然简便而易出效果,但不可在画面上到处都用,在表现雨雪天气、草丛和树叶、石头及老墙、地面等内容时,盐的运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简单直接,丰富多彩。

第二,透明色与不透明色混色法。

白粉、黑色,对于传统的为了追求透明、轻快、亮丽、洒脱的艺术风格的水彩画来说,一般都是忌用的。尤其初学者,严谨的掌握水彩画技法,避免画面出现脏乱、粉气、黑色的弊端,不无道理。但实际上,眼界放远,英国、美国很多水彩画从来也不排斥用白粉。比如说怀斯、萨金特等大师。原因很简单,在透明的水彩颜色中混合不透明的水粉颜色,使色彩的纯度,从单一透明扩展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极大地丰富了水彩画的语言表达,绝对增强绘画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混色法有两种:一种大部分颜色是水彩色,小部分比较突出的地方用水粉或者丙烯白,待整个画面完成后,再用水粉白色处理细节,使整个画面充满轻重、粗细的对比;另一种方法是水粉水彩同时使用,也可同时用油画、国画颜料,因为带粉质的颜料较重,画的较湿时,容易控制造型。必须注意的是较为浓重的深颜色,为避免粉气,一般最好少调和白粉。后面在处理画面可以适当使用白粉,提亮画面,使画面看起来精神,对比强烈。

第三,纸上拓印法。

这个技法的重点,在于印,那么在印之前,必须找到媒介,一般可以用较光滑的类似玻璃或者塑料板的东西,在上面撒上颜色,或者油类的材料,混合,达到水色兼容的效果。色多水多,色与色之间自然会衔接,相互渗化,当然也可以不接触。总的说来,就是自由的挥洒、挤压、手指涂抹、用硬物按压,等等。待水快干时,用水彩纸覆盖在上面塑料或者木板上面,然后用手轻按,均匀用力。就形成自然丰富的肌理效果,反过来,既然是色彩的混搭,也就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与试验性,多次失败,或偶然成功,都是有可能的。

第四,肌理搽刮法。

除了用水彩笔,还可以用刀、笔杆、指甲、牙签、海绵等东西代替水彩笔。在画面上颜色未干时,用上面的物件刮擦出来不同的线条和肌理。注意,力量要控制好,不要刮穿纸张,达到刮出的线条比画出的要自然、有力的效果。而且可以使画面透明,层次更加分明,尤其画风景表现树枝、草木纹等较容易出效果。广州美院龙虎教授的风景画中,出现过用油画刀刮的效果,十分自然生动。

用刀刮时要预先设计好,不要犹豫,要预想到刮出的效果,控制好时间,注意画面干湿程度,调整力度,方向。刮早了,纸面上仍有大量水分,不仅白刮,还损伤纸张。底色全部干了,不容意刮了。一些及其亮的地方,可以用美工刀,刮,破坏一点纸,也无妨,会产生自然的高亮效果。用水彩笔杆或指甲刮色,色相比较柔和。另外,还可以用刮刀作画。用不同的油画刀把厚厚的粉质颜料刮上去,形成粗中带细,拙里见巧,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为了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需要运用刮刀,不同力度,不同的方向。用刀调色,不需加太多水,只要颜料不是很干,最好是刚挤出的。正因为刮刀画用色较厚,干后色彩艳丽,变色可能不大。这也是刮刀画的极大优点。当然也要适当了解水粉颜料,比较粉,可能会变色,那么在用色时,可以多用颜料。

第五,喷溅色法。

就是用喷壶,或者牙刷类的东西,将颜色喷溅在纸面上或颜色上面,由于纸面的干湿程度和质地不同,色彩的干湿变化也不同,喷溅上去的颜色也会跟着产生不同的自然的效果,创造出变化多端的肌理效果。可以将所需要的色彩蘸在比较硬的笔刷,如油画笔、牙刷等上,用来弹溅在纸面所需的部分。这个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画面干湿程度的控制很重要,直接决定画面效果;二是色彩喷溅时的浓淡程度,太淡了没效果,太浓的话,会影响整体效果。

第六,颜料肌理沉淀法。

沉淀法的特点是利用水彩纸的纹理及颜料本身的颗粒沉淀,制造画面上凹凸不平的颜色颗粒沉淀状态,形成水彩画独特的魅力。别的画种不能取代这种效果,连画家本人也不能重复这种效果。法国水彩画家维纽尔,在描绘光影下的建筑物时,常运用群青、赭石两色,表现暗部与反光达到透明又沉淀,有整体又不失细节,用笔简练,刻画深入。

第七,复合粘贴法。

需要准备两大类材料,一类是准备粘贴的材料,一类是胶水类,可以粘住的材料。然后将不同质地和性能的纸张,或者亚麻布、报纸、沙粒等贴在刚刚涂上颜色或者没有涂颜色的部分,使粘着物将画面上的颜色部分吸收转移,或者做底,待颜色干了之后,将纸片撕掉,就可以看到特殊的肌理变化。或者不撕掉,留在画面产生凹凸的效果。贴上去的纸可以是采用吸水性比较强的和较薄的类似国画用的生宣纸或餐巾纸和卫生纸等,也可以用亚麻布等比较有质感的材料来做。为了使肌理的效果更明显,还可以把颜色涂在贴上去的纸片上。还可以将胶水涂在画面上,然后再在胶水上面涂颜色,颜色与胶水结合在一起就会出现特有的效果,有朦胧的感觉。或者直接拿胶水调颜色,尤其是水彩颜料,会产生较强的覆盖力,虽不易修改,但是可以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反过来,既然不易修改,就表明色彩穿透力强,也会起到保存的作用。

综上所述,水彩画技法变化无穷,形式多样。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材料,需要大量做尝试,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材料与方法,最终为创作做准备。

作者简介:

程宝刚,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肌理水彩水彩画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徐惠水彩作品九则
肌理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感受肌理
住宅室内设计中材料肌理运用的思考
与水彩对话
水彩城市剪影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