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文化中“服从精神”词义褒贬差异历史成因探究

2016-05-14 05:12黄晨仪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奴性产生原因

黄晨仪

摘 要:奴性与臣仆精神本质上都是强调下级对上级的服从。通过简要追述奴性与臣仆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影响因素,本文试图找到导致这两个词褒贬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奴性;臣仆精神;产生原因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079-01

服从精神是阶级社会的自然产物,在不同文化都可以找到体现服从精神的表述:如在中国有奴性一词,在德国服从则被称作臣仆精神(Untertanengeist)。然而无论表述如何,这些概念的形成过程主要具有以下共性:首先,这种思想在形成初期受外部因素影响严重,如宗教或是伦理道德思想;其次,在形成中期,这种思想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内化为一种自觉或义务,而这一内化过程往往是无意识的;最后,在上述过程中产生的服从精神最终会被无条件执行。

奴性是个语气十分强烈的贬义词,而与之相反臣仆精神则是个中性词,在特定语境下甚至更倾向于褒义词。为何奴性与臣仆精神在词意褒贬中会存在如此明显的差异?产生这一差别的原因是什么?为更好的回答这些问题,需先简要阐明其在各自文化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回顾这两个词产生的历史背景。

奴性往往被用来形容那些为了得到某种利益,无原则无底线,不择手段谄媚上级的行为。奴性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对强者的崇拜,对弱者的欺凌以及意见随大流。强弱是一组相对的概念,所针对的对象多种多样,既可以是指人的身体素质强弱,也可以指其所处的社会地位高低,所拥有的财富/权利多少等等。“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具有奴性性格的人往往会根据别人所穿的衣物所佩带的饰品上判断这个人所处的社会阶层。随大流本质上其实是随权威,因为这个最终的意见往往是由这个圈子里的权威给出的,然后周边的人纷纷效仿。这么做的目的主要在于避免潜在风险与责任或将其最小化。

奴性的起源大概可以追溯到在中国产生了深刻影响但不幸被封建统治者曲解利用的儒家学说。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一贯强调要划清各社会阶层间的界限,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认为如果乱了君臣,则社会无法稳定有序地发展。孔子之后,另一位大儒,汉代的董仲舒,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这一套等级观念。董仲舒认为万物分阴阳,而阴阳二者间又以阳为尊阴为贱。故在他看来所有属阴的人/物自然也要低于属阳的人/物一等。而在阶级社会中统治者为阳,被统治者为阴,故被统治者应无条件服从于统治者。而这一服从的思想在文革中后期的军队/大院文化中又再次得以加强,以致军装一度流行,人人皆以能穿一身军装出门为豪,军装甚至在女性中也广受欢迎,“不爱红装爱武装”蔚然成风。

与奴性不同,臣仆精神是一个中性词。臣仆精神对德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说他塑造了现今德国在世人面前严谨/守序的形象。促使这种臣仆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普鲁士的统治。普鲁士是一个典型的军事国家。对上级无条件的服从被看作是军人的美德并得到大力的推崇。普鲁士国家管理的本质就是一套军事管理系统,而军事管理系统又恰好是阶级社会的一种典型的表现方式。普鲁士军事治国的传统很大程度上使得早在中世纪就开始流淌在德意志民族血液中的臣仆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追根溯源,这一精神主要源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路德提出了两个世界的理论。他认为人存在于两个世界中,一个精神世界,一个世俗世界。在精神世界中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的等级之分,在精神世界中人们享有完全的自由,然而在世俗世界中,人们是不自由的,人们必须遵守各种社会制度与规范,必须无条件服从上级下达的命令和指示。基督教认为,在尘世间生活的每个人都是有罪的。自亚当夏娃偷吃了伊甸园的禁果被上帝放逐至凡间产生了人类后,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孩童还是头发花白的年迈长者都是背负着原罪的,人生在世就是为了赎罪。为了使世界有序地运转,上帝制订了严格的制度与规定并从中挑选了有智慧的人来替自己管理其他罪人。因此处于下层的人必须无条件服从于上级的指示,无论其认为这指示是否正确,唯有这样才能洗清自己身上的罪恶并得到最终的救赎。然而毕竟这两个世界的观点间是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的,因此德国式的服从正是在这矛盾中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既强调对上级指令的服从又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是一种“相对的”服从。

综上所述,虽然奴性与臣仆精神本质上都是在强调服从的重要性,但二者还是有所侧重的——奴性要求的是绝对服从而臣仆精神则是相对服从。臣仆精神最早源于宗教,是关于自身救赎的一种思想,往往被看作是一种义务,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奴性思想则主要源于封建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一种自上而下的要求,目的是为了方便掌权者更好地管理其下属。而这一点差异正是导致这两个词褒贬差异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李伯杰.德国文化史[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咏清. “文革”时期的“军装服”大流行现象[J].装饰,2006(07).

[3]傅琳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奴性产生原因
苏童笔下的女性形象
多变与奴性:《动物庄园》中人性的探讨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浅析企业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及化解对策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