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研究

2016-05-14 15:09肖飞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6期

肖飞

摘要: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不但有利于实现大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知行统一”,而且有利于尊重大学生在道德品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还有利于构建渗透式的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模式,据此,以学校社会工作为背景和载体深入探讨了学校社会工作和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融合研究的新路径。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大学生道德品质;“知行统一”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6.07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中也对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作出了明确要求。这些要求既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本质特征,也是大学生道德品质修养的核心内容。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环境纷繁复杂,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和对外开放带来的价值观的多元化及碰撞加之高校管理机制的滞后,均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领域之一,利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来完成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就是把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运用到学校中,帮助学生和老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理念、方法和服务内容是对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有益探索。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内,王杨在《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探析》一文中指出学校社会工作有助于高校学生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有助于增强学生工作体系的系统性。魏爽在《高校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空间略论》尝试从时代背景、专业发展、组织架构和服务内涵四个方面初步探索高校社会工作的介入空间。由此可见,将社会工作的理念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和教育,将社会工作的方法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在实践上,我国高等学校中的学校社会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目前高校的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却是十分紧缺的,从调查结果来看,是由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和具有与社会工作专业近似的学科教师来担任学校社会工作的任务。对于“社会工作怎样提供服务以及社会工作如何介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问题并没有十分针对性的回答,所以,对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研究少之又少,更是缺少实证性研究。

在国外,学校社会工作研究十分重视对从业人员构成、专业素养、工作内容、工作模式、监控评估等方面的探讨,特别强调以实践性研究为主,能够为一线社会工作者提供直接可以借鉴和操作的实质性指导;呈现出寻求社会支持力量,强调国际合作,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模式,重视学校社会工作的监控和评估,强调研究的本土化等发展趋势。以大学生群体为服务对象的学校社会工作研究主要表现在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方面,更深一步的研究表现在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方面。

2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研究的重要性

2.1有利于实现大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知行统一”

众所周知,高校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对于道德品质培养的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完全不注重道德品质培养课堂的实践教学也是万万不可取的。在道德品质培养过程中要坚持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统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各种思想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纯理论的道德品质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生活需求,这就显得高校的道德品质培养课堂的成效较低,而社区实践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有利于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学校社会工作可以整合各种资源,通过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组织大学生群体参与其中,真正实现道德教育的“知行统一”。

2.2有利于尊重大学生在道德品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

高校道德品质培养往往以社会公认的原则作为切入点,而实际上高校大学生本身有自己个性化的需求。现实生活中,高校教育几乎忽略了大学生的个性需求,这将严重降低高校道德品质培养的成效,也不利于道德品质培养水平提升,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校社会工作利用专业工作方法能帮助大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在服务过程中充分尊重其内在需要,引导其独立自主地做出取舍和判断,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2.3有利于构建渗透式的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模式

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在教育形式、教育方式上都表现出“单一式”的特征,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能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学校社会工作拥有一套完整的实务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从实际操作层面上看,利用社会工作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能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通过选修、辅修社会工作课程可以提升大学生群体的道德认知。通过小组工作组织团体活动,可以提升参与者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利用社区工作手法建设大学生社区,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或者为他人提供服务。本研究旨在构建以社会工作为载体的渗透式德育模式,让大学生群体在愉快的情绪和工作的氛围中,自我感悟“为什么”和“怎么办”,通过量的逐步积累,实现思想上的质变。

3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研究的路径选择

(1)以学校社会工作为背景开拓高校学生管理的新领域。从现有的资料查证结果来看,将社会工作的理念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和教育,将社会工作的方法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但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研究尚未出现。针对学校社会工作和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交叉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本课题将通过比较两者的异同,找寻两者在道德认知上的价值认同,总结出两者相互融合、相互契合的交叉点,开拓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创新的新领域和新空间。

(2)以学校社会工作为载体提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平台。在实践上,我国高等学校中的学校社会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目前高校的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却是十分紧缺的,从调查结果来看,是由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和具有与社会工作专业近似的学科教师来担任学校社会工作的任务。对于“社会工作怎样提供服务以及社会工作如何介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问题并没有十分针对性的回答,所以,对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研究少之又少,更是缺少实证性研究。经资料查证,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实证性研究尚属空白。本课题联合专业服务机构,以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为主题,进行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实证性研究。这一研究成果必将填补两者交叉融合的实证研究空白,同时也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实践平台。

(3)学校社会工作和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融合研究开创渗透式教育新模式。要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坚持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的有机统一,构建互补式、渗透式教育模式。在学校社会工作和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融合研究中,以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为着力点,整合各种资源,构建整体性、立体式的道德品质培养体系,即为新型的渗透式教育模式。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到学生管理工作已经是现实所迫,只有以学校社会工作为背景开拓高校学生管理的新领域、以学校社会工作为载体提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平台,并且深入学校社会工作和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融合研究开创渗透式教育新模式,才能更好的促进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