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的隐性粮食渗透

2016-05-14 11:41李爽
学理论·下 2016年6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美国政府中国

李爽

摘 要:随着中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的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的势头,食物的升级换代导致中国粮食进口的规模逐年增大。基于此,美国政府和以谷物协会为代表的农业利益集团從多边和双边层面对中国施加影响,通过一系列隐性的手段来侵蚀中国的粮食主权。美国谷物协会致力于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最有效率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因此它投身于开拓、维护和扩大美国的粮食出口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这一点与美国政府的战略不谋而合。

关键词:美国政府;谷物协会;中国;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6-0058-02

1973—1974年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第一次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为此,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提出了著名的论断: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全人类[1]。在后冷战时代的今天,全球化加速发展,对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而言,粮食安全问题正日益变得尖锐。不断增加的人口数量及其消费需求与有限的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并制约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一、美国政府的对华粮食战略

从中国的外部环境来看,美国的粮食霸权在冷战结束后不仅没有削弱,反而进一步增强。特别是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参与全球的国际分工之后,美国政府鼓励大量的包括跨国粮商在内的跨国公司积极进入中国市场,力图控制中国从上游到下游的粮食产业链,中国粮食主权受到侵蚀。美国政府对中国的粮食战略服从和服务于美国全球的粮食战略,同时又有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美国政府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制和规则,把其他国家吸纳到农产品自由贸易体制下,以粮食作为武器影响全球所有国家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使其丧失独立的粮食生产体系,产生对美国粮食生产的依赖。然后再通过强大的粮食全产业链控制,使这些国家接受美国提供的单一而方便的食物体系。另一方面,美国政府通过巨额的粮食补贴使美国粮食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形成粮食生产的绝对优势后,再利用WTO规则建立的自由贸易体系,挤垮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独立粮食生产体系,使他们的粮食生产进一步依赖美国。并且,不但是粮食生产依赖美国,粮食的消费、食品体系也依赖美国,使美国控制粮食生产的全过程,并从粮食生产的全过程中攫取垄断利润。

第二,美国政府通过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等方式积极鼓励其跨国粮商和种业巨头在中国渗透,侵蚀中国粮食主权。当前,中国的大豆产业以及食用油行业已经被外资主导和垄断,玉米和稻米近几年也开始依赖大量进口。在种子领域,外资对中国种业的排头兵企业早就开始了收购。在近几年国务院新的利用外资的政策下,收购并购还会增加。目前在中国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农作物种业公司已有76家,其中有26家独资公司、42家合资公司、8家中外合作经营公司。这些名义上只占合资公司49%股份的外国资本,实际上掌握着种子公司的核心资源——专利与技术。

第三,美国政府尤其是美国农业部发布某一粮食品种的月度供需报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粮食加工企业都以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权威”报告为依据,而掌握粮食定价权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纽约华尔街也以这一报告为依据。缺乏国际经验、风险意识和套期保值观念的中国企业很容易会被美国农业部的报告所误导。2004年中国的大豆危机即是一个典型的案例。2003年,美国农业部以天气影响为由,对大豆月度供需报告做出重大调整,将大豆库存数据调整到20多年来的最低点。于是大豆价格创下近16年来新高。中国压榨企业在恐慌心理的支配下,纷纷加大采购力度。但随后,国际大豆市场风云突变,大豆价格快速回落,2004年8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合约收盘价暴跌至590美分/蒲式耳。国内大豆加工由原先的盈利变为全行业亏损。面对如此差价,国内部分加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无奈采取了违约行为,放弃原先在高价位签订的采购合同和定金。对此,美方采取的措施包括:一些国际大豆供应商起诉中国进口商毁约,索赔金额高达60亿元左右;国际粮商联合抵制中国民营企业,除一部分他们参股的中国企业外,对其他中国进口商不再报价;这些供应商联合修改对中国的大豆出口合同文本,修改后的合同条款对中国进口商更为不利。国内媒体把这次我国大豆全行业性的大规模亏损称为“大豆风波”,从此之后中国大豆行业一蹶不振,大豆进口越来越依靠国际市场,外资垄断了中国的大豆压榨产业及相关行业。

二、美国谷物协会在华的粮食扩张

如果说美国政府主要从宏观层面和国家战略层面来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施加影响,那么以美国谷物协会为代表的跨国粮商则从微观层面和具体的执行层面来扩大在华的影响。

美国谷物协会(USGrains Council)成立于1960年,目的是为了解决美国国内大量粮食过剩的问题。它是一个由100多个美国农场主和粮食企业组成的大联合组织和利益集团,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美国政府的拨款,以及美国农场主和粮食企业的捐款,其任务是通过与美国农场主、粮食企业、美国政府和消费者的合作来提升美国农业的价值,引领市场发展,促进美国粮食出口及相关产品出口增长。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类的食品需求越来越强烈,对粮食的高消费也越来越大,这一点让美国谷物协会的人员感到欢欣鼓舞,一想起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巨大粮食消费市场,美国农场主和粮食企业不免跃跃欲试,为此,中国在美国谷物协会全球版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在日本、韩国等美国传统粮食消费市场逐渐趋于饱和的情况下,美国谷物协会将更多的业务和精力放在中国市场,为了使十三亿张嘴巴和胃能够升级换代,由原来的消化粗粮变成消化肉蛋奶,首先要使在中国无数的牲畜和家禽的胃升级换代,由消耗中国的草类和粮食变成享用美国的粮食,由原来的食草动物变成吃粮牲畜,由原来的散养变成统一标准的圈养,动物们失去了活动自由,拥挤在狭小的饲养车间内拼命消费来自美国大平原的谷物,经过几个月的速成饲养后被拉到屠宰车间最后变成人们餐桌上的美味。

美国谷物协会在中国的最终目标是打开中国的粮食市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美国谷物协会通过各种手段来推销美国的粮食,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通过技术示范员即科学家和市场推销员共同合作来向中国牲畜饲养者示范如何运用美国的粮食来增加奶牛的产奶量和牲畜(如猪)的重量。按照美国谷物协会聘用的美国科学家的说法,草料类型对于物质摄入量、产奶量和乳脂率有一定的影响。草料类型也影响乳蛋白含量。在使用青贮玉米与苜蓿的混合物时,与单一使用青贮玉米或苜蓿相比,乳蛋白的含量要高。由此说明,单一使用某种草料极有可能会导致氨基酸供应不足,无法满足乳蛋白的最大合成需求。这样导致奶牛的产奶量会减少。因此,应该将玉米与草料即苜蓿按照一定的比例合理地搭配,玉米的比例要远远高于苜蓿的比例,如此每天能增加多达1.5公斤的牛奶。因此,中国的奶牛如果原来只吃草料,现在则要吃粮食,由食草动物变成食粮动物,但对于天生食草的奶牛而言,长期食用玉米会不可避免地带来胃结构的改变,牛的胃本来是用来消化草料的,而现在却来消化玉米,食物结构的改变很容易导致胃病的发生。为了解决这种情况,美国谷物协会的第二步就是用美国生产的抗生素药类如金霉素、土霉素等来治疗动物出现的胃肠疾病。这带来的后果就是一方面中国的养殖户要依靠美国的玉米和抗生素,另一方面给中国消费者带来的问题是食品安全的隐患越发严重。

同样,对猪的喂养也是如此的逻辑。猪是杂食动物,在农村主要喂养的原料是泔水,但随着美国谷物协会的宣传,农民喂猪不再使用泔水,而是变为玉米和大豆,通过将玉米和大豆按照一定的混合比例喂给猪,猪则由杂食动物变为食粮动物,食物消费结构的改变很容易导致胃肠疾病的发生,抗生素也在等着猪享用。试想一下,食用大量催肥剂、助长素和抗生素的猪肉被人类消费之后,所隐含的食品安全的危害有多大。

在具体的推销方式上,美国谷物协会雇佣的技术示范员首先向农民和饲养者示范提高奶量和肉含量的饲养方法,即按照一定的混合比例将从美国进口的粮食喂养给动物,然后市场推销员再向他们推销美国的饲养方式和美国的粮食,最后让中国农民为了经济效益改变原来的饲养方式。①②

第二,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培训班来对中国饲养者进行培训,培训的课程内容有:奶牛繁殖管理的关键;牧场的粪污管理;围产期奶牛的营养管理;规模牧场的管理;犊牛的饲养管理。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来扩大美国粮食的消费市场,从而解决美国农场主因粮食生产过剩而带来的滞销问题。迄今为止,谷物协会已在中国举办了20期的现代化奶牛管理培训班。同时,针对近年来中国养猪业日益突出的环保问题,美国谷物协会北京办事处邀请了美国猪营养专家前来中国进行技术交流和举办培训班。与开办培训班同步的是,资助中国的喂养大户去美国参观考察,这些大户是采用美国谷物协会推荐的养殖方式来养殖的标兵,他们通过实地采访和亲身经历,感受到美国工业化和标准化养殖的巨大生产效率,以及高科技的运用所带来的高效益。不难看出,谷物协会的良苦用心是通过这些标兵带动中国更多的养殖户来消费美国的粮食。如同协会的一位管理人员所言,协会的技术项目是教给家畜和家禽生产者如何有效地使用饲料谷物及管理其农场。协会的贸易服务是幫助潜在的客户和已有客户了解美国的营销制度,包括融资、政府项目、美国饲料谷物的质量和价格。

第三,提升美国粮食尤其是玉米的新价值,发展玉米的新用途。当今中国,玉米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不仅当作饲料作物,而且当作工业原料和酒精原料。为此,谷物协会积极向中国企业包括粮食加工企业、造酒厂和生物乙醇企业推销美国玉米的新用途,与中国各地的饲料行业协会举办美国玉米、高粱供求及市场的研讨会和展览会,邀请中国各地饲料、养殖、淀粉和酒精行业、玉米贸易公司及感兴趣的有关部门、企业参加。

三、结语

美国谷物协会的会长曾说过:如果协会不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更有效地利用美国的粮食,美国的海外市场将不会扩大[2]。而粮食出口有利于美国的贸易和收支平衡,这是美国政府所乐见其成的。因此,出口是美国政府促进农业平稳发展的唯一途径,谷物协会将美国三分之一的玉米用来出口,但它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却熟视无睹。针对美国的一系列隐性的粮食渗透与扩张,我们理应引起高度的关注和警惕。因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而且主要装中国的粮食。

参考文献:

[1]威廉·恩道尔.粮食危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110.

[2]U.S. Grains Council.Forty Years of Change[M].Washington: U.S. Grains Council Office,2000:83.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美国政府中国
美国媒体与政府间关系探究
美国媒体与政府间关系探究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无人驾驶飞机
圣诞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