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马牙山

2016-05-14 18:41刘力坤
西部 2016年6期
关键词:云海山峰

刘力坤

马牙山举着三千零五十六米的头颅,目光越过湖水山川,穿过千年岁月风尘,沿着白云游走的通道,向东南方的博格达峰,直直望去……

这是山与山的对话,是“少年王子”与“埃及法老”的交流。

著名作家周涛先生认为,天山是一座有着突厥人面型,生就蒙古人、匈奴人、斯基泰人骨骼和血脉的伟大山脉,而博格达峰是天山之父派遣来守望天山南北的少年王子,它蓝袍镶金,白帽抹红,英俊伟岸,傲视众雄。

曾几何时,新疆的摄影人穿林越壑,卧冰爬雪,登高望远,一冲蓝天,将大美山河尽收镜头。马牙山的最高峰,在镜头中栩栩如生地写意出“埃及法老——狮身人面像”的惟妙惟肖。从此这个雄踞一方山林的“法老”,就成了马牙山的形象代表。

马牙山是环抱天池的十座山峰中最高的一座。这脉火山熔岩石林,有着轰轰烈烈、火光四溅、岩浆喷涌、震天动地的生命史,更有着千姿百态、粉身碎骨、鬼斧神工、谷幽峰奇的峰林地貌。五道穹状火山体,宛如五把天梳,匀称地摆放在西南方,并一律探向天池湖水,蘸水梳云,齿齿锋锐。山体与山体间,里勾外连,组接成五道垭口,羊路马道,绕山穿壑,自由如风的牲口们啃食山顶鲜嫩的酥油草……

在这个晴朗的冬日,天蓝得如一块宝石,太阳炫得像一颗钻石,无边的雪野轻轻地包裹着山川。我决定花一天的时间走到马牙山的最高峰,看看我仰望的“埃及法老”,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被误读的山

马牙山位于天山山脉东段的博格达峰西北侧。马牙山是哈萨克语“马牙阿散”的汉语音译加误读,原意是“长满酥油草的山”,但被人误解为“像马的牙齿一样的山”。误读旁逸斜出误解,以讹传讹,错上加错,本来人文历史就不堪甚解的马牙山就有些说不清了。为名之争、之辩时常发生,舌战无穷,费力而空茫。这一小小的正名之路,让我倍感千里传闻之厉害,书写历史须严谨。

这里山高谷深,壁立千仞,奇峰林立,怪石嶙峋,可是每座山峰的山顶则是平坦宽阔,长满了青青的酥油草和从春开到秋的各色野花,是天然优良的夏牧场。

曾经的先民们是否在这里放过牧,已无迹可寻。如今能回溯到的大概是1906年前后。据《阜康县志》载,1906年从阿勒泰福海迁徙过来的哈萨克乃蛮部三兄弟落脚三工河,从此哈萨克人在这里繁衍生息。

马牙山第二道垭口的山嘴子上,站着一座三四米高的天然石雕像,大腹便便,背手远眺,一副威风凛凛、傲视群山的模样。据当地哈萨克人讲,这位就是马牙山高山牧场曾经的主人——奇肯巴依。我追寻过这段历史,探访过他的后人。那位八十多岁的妇人,目光中仍然流泻出如马牙山一样纯洁的神情,她虽不甚懂汉语,但我仍然读懂了马牙山留在她记忆里的清纯和惊喜。

当她听到“马牙山”三个字时,眼睛一亮,放下手中的刺绣,凑过来问她在邮政部门工作的儿子:“他们是干啥的人?”她儿子告诉她,我们是天池上调查地名的人,想问些马牙山的事情。她步履蹒跚地走过来坐在花毡上,认真地等待我们询问。她儿子当翻译,我们得以知晓马牙山上个世纪的风貌……

那时候马牙山高得很,陡得很,经常有牲口失蹄从山上滚洼,葬身谷底。山顶上的草长得好,牛羊吃上长膘快。每年夏季奇肯巴依全家都会赶着大牲口、小畜生驻守马牙山顶。牲口卧在毡房边,侧侧身子就可以吃上鲜美的酥油草。妇女们每天的任务是挤奶、做饭、挑水。奶很多,一个夏天就可以晾晒很多奶疙瘩。但是马牙山连着雪山的地方很可怕,1954年古尔邦节那一天,她们家的牧羊人马哈依放羊走到那个山弯子里,天上打雷了,一道火光下来把马哈依打死了。这个地方从此有了地名“马哈依加依图斯坎”。老妇人在讲述这个真实的故事时,似乎还心有余悸,语调忽高忽低,眼神闪烁不定,流露出刻骨铭心的恐惧……

如今这个叫“马哈依加依图斯坎”的地方,长满了“天山大黄”,一种有名的中药材。大黄高高的枝干,肥硕的叶子,籽粒饱满如牧羊鞭一样高擎天际的果实,通体散发着黄白色的光芒和淡远的药香。没有人知道这个以牧羊人马哈依的生命命名的地名。当我从历史的尘埃中捡起这个史实的时候,那片长在羊场子上,年年开花结果的大黄,摇曳成风中的一味药,治疗我的惊悚。要不要记录这段家族史?个案如此惊慌地覆盖了一片土地,还有多少惊涛骇浪的自然成长史被我们遮蔽?

奇肯巴依站成了一座山。哈萨克民间传说他不肯离去,舍不得他满坡的牛羊,死了也要化成石头,看着他的牛羊。他的牛羊又被他看着看着变成了石头,相互守望在这片高山上的家园。

马牙山石林许多石头都长得像牛、像马、像羊、像骆驼,真可谓六畜兴旺、牛羊满坡。

随性生长的山

马牙山是典型的高山火山熔岩石林,是天山天池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资源区。在马牙山中穿行,这个破碎的火山熔岩石林长得非常随性,想怎么长,就怎么长,任性而肆意。

山峰仿佛被造物主随手捏的面团,一丛一丛的,似连非连。更奇怪的是,许多山峰最高处都长了个细而耸的尖,仿佛是山头上戴着尖顶帽子。给它起了个新名字——山纽(似乎湖南张家界的山峰上也有这样的纽)。这些细弱而昭著的山纽,勾起人们无限的好奇。我固执地认为,只要爬上山顶,转动这个细纽,山就会自动打开,像“芝麻开门”一样,所有山中裹藏的秘密都会展现。有这份冲动的还不止我一个,同行的小王也感慨地说:“修栈道的时候炸开过山没有?山里面也不知道有些什么?”

山里埋着什么?这一好奇牵动着多少人的想象和向往。尤其穿行在马牙山石林,山体一道一道通天彻地的裂缝,仿佛造物主有意留下的进入山体的进口。山峰岩石一块一块随意搭建,像小孩子堆的积木似的,玄玄乎乎,仿佛一阵风过,都会吹落。即使风和日丽,这些积木山峰也随时都会倒塌滚落似的。这个长得一点儿也不严谨、不缜密的山脉,招引的人不得不胡思乱想。然而,对于自然如此宠爱、放纵的一座山,我们除了惊奇、探寻、认知,还能怎样?

我和同行用四个小时时间爬上马牙山的最高峰,看见“法老”的头颅长在一片平地上,神情庄严肃穆。我折返数次,从不同的角度观赏这石山巨雕。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都将这尊雕像雕琢得形神兼备。

“法老”的目光越过我们的头顶,我感受到了目光的安泰和温暖。同行的青年人爬上了“法老”的头顶,可我不敢,虽然我还有体力,但对大自然的那颗敬畏之心,使我面对山峰的时候,总留有一段仰视的距离……

一座山长成了一只狗,而且是那种大耳朵的叭儿狗,惟妙惟肖,万山丛中,一眼可辨识。午后的阳光照亮了狗的脑袋,明暗交错在狗的脸上,凹凸有致,更显灵动,仿佛随时都会抬腿前行,云中漫步。天狗观湖,看的岂止是水?

两座山长成了一个故事——“天山问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威武雄壮,帝王风范。此刻却垂首帖耳,毕恭毕敬地聆听真神仙丘处机高谈“养生之道”。长春真人丘处机背负行囊,高古、内敛、娓娓论道。身后随行弟子或侧耳细听,或三二感悟,俨然一幅有故事、有人物的历史画卷。

三座山长成了一幅风俗画。牧羊姑娘怀抱着一只小羊羔,身后是如影相随、威猛高大的牧羊犬。每每走过第三道垭口,登上天梯,看到这三座山长成的风情图,耳畔就会响起德德玛悠扬、浑厚的歌声: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四座山长成了一首诗,一首让天山充满风花雪月和美酒乡愁的伟大诗章——“李白四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大写意的山岳石雕,将李白的豪放、才情,美酒的烈焰、忧伤,表达得淋漓尽致。山包容一切,山知道所有。山用山的长相,传达出人的思想和情感,那一定是山情满为患,无法承载,用生长的时空,物化情思的厚重。

五座山长成了佛国猴王精变的故事;六座山长成了“牛羊满圈”;七座山长成了“七剑下天山”,侠士葬剑为世宁的剑胆琴心、侠骨柔肠。千千万万座山长成了《西域番国志》里的十万罗汉剃度削发涅[般][木]之山……

十万罗汉涅[般][木]之山

1416年,明朝吏部员外郎陈诚一行,为宣国威出使西域,遍历哈烈、撒马尔罕、别失八里、于阗、土尔番(吐鲁番)、哈密等地,写下了《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陈竹山文集》等著作。在《西域番国志》中,他记述了灵山,即博格达山,“有灵山,相传为十万罗汉佛涅[般][木]之处”,“ ……池东面山石青黑,远望纷若毛发状,云十万罗汉佛于此洗头削发处,遗下此灵迹”。

那是个佛光普照的佛法黄金时代,只要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寺庙僧人,到处流传着佛的胜迹。人们在佛低垂、宽厚、仁慈的目光中,一心向佛,修炼着来生的幸福。明使陈诚到达土尔番时,听到、看到了灵山,“四面峻壑穷崖,千态万状,不可胜纪……真是灵境也”。

根据其描述记载,清代乾隆初年的杨应琚在其《火州灵山记》中,也描述了“石色青黑,皴画细若毛发……”“石笋剑拔,人立高下,巨细奇形异态,不可名状”的灵山地貌。之后清代一批流放、征战的文人都在其行旅笔记中,写灵山胜迹,大小龙潭(大小天池)及马牙山高山石林的奇山异貌。

马牙山纷乱如毛发的形状变成了十万罗汉佛洗头削发的遗物。这些罗汉佛涅[般][木]之前的最后人间遗物,使这座高山石林充满了神圣和神秘。穿行在如戟如戈、如笋如笏、如发如笔的石林,总有种气息伴随着你,就在不远处喘息、等待、显灵。你不会有孤独感,充溢身心、围裹左右的是满满的神性。你可以什么都不想,也可以什么都想,但唯一约束警醒我们的是,你必须检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佛在看,山在转……

马牙山的前世今生闪烁在典籍的字里行间,只待懂的人淘洗岁月,披沙拣金,结识一座真实的山。山的历史写在岩石层里。山的故事埋在石头缝里。山的心情挂在山的脸上,我们要能读得懂春花秋月,夏风冬雪。在四季时序中,马牙山变换着从不重样的容貌。

云海花山一世界

马牙山是从人间走向云端的山。它山根覆盖浓郁的森林,山腰展露石林的风骨,山顶平坦,才是长草长花、人畜徜徉望风的地方。山的身姿删繁就简,从人间伸向天堂,从阴郁走向阳光。

马牙山美轮美奂的景当属云海。雨雪来去,都会腾云驾雾,把偌大的一座山,裹挟得面目全非、真假难分,生生地幻化成了云海雾都中的一座岛屿,犹如神话传说中的天宫、仙岛。

云雾都是从山谷里生发的,乳白的流岚飘飘荡荡,埋谷填壑,不一会儿就淹没了山脉,只露出那些高峰的山尖,一个一个孤零零地飘荡在云雾之上。藏在云海中的山根,似乎随时都会走动,带走这些孤独、可怜的山尖。担忧的你,会沐浴在云中,直勾勾地盯着那些随时逃跑的山峰。盯久了,你会发现,逃跑的不是山峰,而是云雾。

最美的时刻是太阳跃出云层,照亮天空的时候。不论是朝霞还时夕阳,云层被涂了一层金红,云海之上的世界明亮、温暖、幸福!还原了神话的无极限和童话的梦幻感!亮蓝晶莹的天空,就是一颗蓝宝石。朵朵白云,悠悠飘荡,仿佛童话故事。脚下的云层遮住了地上的人事纷扰。隔在云天之间的就是金色的梦想。变化着的是山脉谷壑,不变的仿佛是时间。时空被镀成了金色华年。金光闪闪的无忧世界,充溢流淌的是佛国仙界的大自在、大逍遥、大鸣大放、大开大合。

悬浮云海间的一座山,就是一个禅定的高僧。一朵花便是世尊拾花示众时迦叶的微笑。一根草更是千古爱情凝结的至死不渝。这是一个六根清净、步步莲花的真境,也是一个超度凡人、脱俗入空之地。人在这样的地方漫步,身心是处于虚脱状态的,灵魂是出窍的,精神是漂移的。在亦真亦幻、云舒云卷中,幻想起起伏伏,一点点觉醒。

随着云海的波涛涌动,阳光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晕,一条条紫云英色的山谷,在云絮和光线的编织下,渐渐真切,又淡淡远去。

漂泊在山峦间的栈道,宛如通天梯,伸到山的那边去了。淡金色的蜿蜒,宛如忧伤河上的金桥,分化了人们脚步的重量。我们在这里寻找什么呢?前世的债?后世的缘?今生今世的安稳?芸芸众生在跋涉中,感悟生的况味……

光是魔术手,有云的配合,这场炫彩、移星大法就足已吸引咔嚓作响的镜头了!所有人都拿起拍摄工具,想记录下马牙山云海瞬息万变的美妙。所有人的眼眸中都显影了这场光影秀,我相信经历了这一刻的人,精神和自然天人合一,剪辑出了唯一的马牙山的世界,从此心田里种植了一块山峰之上的云田,在阳光雨露和时光的灌溉下,将收获生活诗意的栖居!

在时间的序列中,马牙山的花海从春天开到秋天,被植物学家称为“高山五花草甸”。冰雪消融时迎接春天的第一朵花蕾是报春花,那些鹅黄色、亮粉色、月白色的小小花朵,娇艳可爱地从冰缝雪裂中绽放,细弱的花姿和坚毅的精神,足以让春天怒放。五月的鲜花陆续登台,沿着林荫千里光指示的方向,踏着千叶蓍铺就的米白色花径,冲着山缝中一蓬一蓬茂盛的红色、黄色景天,拨开山顶一道道汹涌天山大黄挡道的荆丛,你遇到了毛绒玩具般的火绒草,跌倒在红蓼串起的砾石滩。你被披头散发的长萼石竹吸引,举着紫菀舌状莲座花盘,醉卧野罂粟橘黄色的花冠中……你在风姿绰约的花海中东倒西歪,被各种花香牵引的心迷魂飞,从春天迷失到大雪飘落。马牙山的百花绽放就是这样此起彼伏、春华秋实、岁岁年年……

在空间的四维中,马牙山的山石花草是大自然精心营造的山水盆景。尖山险峰,怪石嶙峋,树木花草,点缀其间,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山石,瘦、漏、透。树木,虬、枯、茂。花草,雅、姿、鲜。俨然一幅幅布局合理、诗情画意、匠心独具、蕴含深意的山水盆景。

看到马牙山的绵延奇峰,一草一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生相伴,我顿悟了中国盆景移天缩地、小中见大、意蕴深远的艺术创造,仍然来自于大自然的直观教化。这是马牙山云海花山孕化的一世界。

一年中大多数的日子,马牙山丽日高照,乾坤朗朗。风起云涌之时,这里就变成仙宫胜境了。云海淹没了群山,飘浮在云层之上的山峰,俨然仙山琼阁,神仙飞舞。若朝霞漫天或夕阳横扫,那埋谷填壑的云雾,变幻着五彩缤纷的霞光,亦真亦幻,人间胜天宫……沉浸其中的人,是风景眷顾的佛陀,是仙境缱绻的仙人。行走在这样的马牙山云海,每个人都似进入了梦幻世界,脚在云朵踩,心在云端翔。思想、感觉、意识、身体全都悬浮在半空,轻舞飞扬。唯一的真实就是但愿一梦不醒,老死在云山雾罩、梨花带雨的梦境里……

徜徉在马牙山四季风中,被阳光照着,被天风吹着,被鲜花拥着,被云雾裹着,被山峰绕着……那绝对是一种高敞的幸福,是一份生命的奢华!那么,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神住在山巅,远方就是诗意,风景的高点等待你的眼眸点亮!

栏目责编:李奕

猜你喜欢
云海山峰
天空低了
云海畅想曲
云海餐厅
新绿之山
大师秘籍,拍出最美云海
发呆
点燃山峰
拥抱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