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春亮:吃水不忘挖井人

2016-05-14 16:30高阳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乡亲们群众社区

高阳

他曾是一个饱受磨难的苦命娃,是乡亲们帮助他渡过难关;他从修理电器起家,如今已成为一名优秀农民企业家;他曾个人投资3000万元,无偿为全村村民建造160栋两层小楼及学校、敬老院、卫生院等配套设施。他,就是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

人物简介:裴春亮,男,1972年生,中共党员,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春江集团董事长。曾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村官”“全国劳动模范”。

有房住也要有钱赚

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位于太行山区丘陵地带,1970年,裴春亮出生在这里。

少年时代,裴春亮经历的磨难与打击,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他12岁以后的四五年间,家里祸不单行:他不到20岁的三哥死于矿难,不到30岁的二哥死于车祸,大哥不到40岁突患脑中风卧床不起,大嫂、二嫂不堪忍受家庭重负,撇下3个年幼的孩子先后离家出走。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让裴春亮的父母在痛苦的煎熬中双双染病,生活的重担无情地落到了裴春亮身上,既要伺候重病的父母,还得养活3个不懂事的侄儿、侄女。看到裴春亮生活艰难,乡亲们纷纷送来衣服和米面,邻居们也经常把3个孩子接到家里轮流抚养。

裴春亮16岁那年,卧床4年的老父亲去世。村支书领人刨掉集体的两棵桐树做了棺材,党员干部兑钱买了寿衣,乡亲们这家一升米,那家一把柴,帮裴春亮安葬了父亲。就这样,乡亲们用温暖的双手帮着裴春亮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日子。

面对命运的磨难,裴春亮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把苦难化作顽强拼搏的信念和奋发图强的动力,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报答乡亲们的恩情。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意志,裴春亮白手起家,最终成为一名青年农民企业家,率先走上了致富道路。

2005年,裴寨村进行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乡亲们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在年轻有为的裴春亮身上,一致选他为裴寨村村委会主任。上任以后,面对一穷二白的裴寨村,裴春亮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下定决心要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说干就干,他个人投资100多万元,为村里架桥铺路,开挖涵洞,安装路灯,并购买两台大型农业机械,服务村里的农业生产。

众所周知,在农村,乡亲们最大的愿望就是给孩子盖房子、娶媳妇。然而,在这样一个仅仅解决了温饱问题的穷山村,拥有新房的愿望犹如一场梦。2005年5月,裴春亮决定自掏腰包3000万元,挖平荒山,在不占耕地的前提下,建设裴寨新村,让全体村民免费住进新楼房。挖荒山、修公路、打水井、建楼房,裴春亮带领群众奋战3年半。2008年12月21日,一个集160套居民住宅、办公楼、幼儿园、超市、体育场等配套设施于一体的裴寨新村正式落成,全体村民终于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圆了祖祖辈辈的新房梦。

2010年,裴春亮担任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他大力推进社区建设。以裴寨新村为依托,整合张村乡山区23个行政村、1.5万多口人建设裴寨社区。社区建设同样是不占用一分耕地,平整了1192亩荒山坡地进行建设。为了减轻群众购房负担,裴春亮积极寻求各级部门对社区建设的支持,还自己出资为每户群众购买了10吨水泥。

在国家提出扶贫攻坚、建设新型城镇化社区目标后,已经把本村群众带上了富裕路的裴春亮,又把精准扶贫的目光投向了距离裴寨60公里、生产生活困难的辉县市西部深山区平甸、潭头、宝泉、东寨4个村。为了彻底解决这些村300多户群众的贫困问题,引导他们走向富裕之路,裴春亮又出资8000万元,建设了宝泉花园社区,一次性解决了他们住房、就业、就医、就学等难题,让山区群众得到了实惠,拥有了温暖的家。

乡亲们住上了新房,解决了温饱,下一步就该引导他们如何走上致富路了。裴春亮和社区“两委”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找项目、跑资金,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实现了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项目,就地城镇化、就近能就业、增收能致富的目标。

裴春亮多方筹资15亿元,成立了以水泥为主导产业的春江集团。2010年,集团建成3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年产优质低碱水泥500万吨,成为河南省重点水泥企业。集团现有员工3100名,有500多名社区居民在企业上班,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而且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为提升裴寨村的商业竞争力,裴春亮还带领群众规划建设了商业一条街,把原来坑坑洼洼、只有7米宽的道路,拓宽为25米,并在道路两旁建起了900多间新颖美观的商业楼房,让社区450多名居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为了解决土地灌溉问题,裴春亮和乡亲们自行施工,兴修水利设施。他们引来100公里以外太行山水库的水,建设提水灌溉工程。此项工程,裴春亮个人出资860万元,与乡亲们在工地共同奋战两年半,建成了5000立方米蓄水池,铺设了11公里地埋管道到田间地头,实现了自流灌溉。

解决了水的问题,裴春亮又带领群众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他们把老村的破土房全部拆除,复垦土地600余亩,建设了玻璃日光温室和钢架地温温室,种植鲜切花和无公害蔬菜。不仅如此,他们还专门成立了裴寨社区蔬菜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菜农解决资金、技术、销路等难题。现在,裴寨社区的高效农业已发展到1500余亩,共建成各类温室750余座,共有350余户、1250余名村民从事高效农业种植。

2011年3月,裴春亮带领群众利用老村天然深沟建设裴寨社区拦洪蓄水水库。水库全长2300米,蓄水量可达80万立方米。工程投资6300万元,其中政府支持1100万元,社区群众和社会各界捐款100万元,裴春亮个人出资5100万元。裴寨水库的建成,不仅彻底解决了社区干旱缺水的难题,还有效涵养了当地地下水资源,让周边乡镇的3万多口人、近2万亩耕地受益。

俗话说:“宁管千军、不管一村。”裴春亮深知当村干部的难处,任何一件事情解决不好都会影响到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但是,裴春亮相信,只要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群众心中,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就能得到群众的爱戴与拥护。

物质的富有不是真正的富有,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有才是真正的财富。作为“全国道德模范”,裴春亮提出了“情德法治村”的理念,用真挚的感情温暖人的心灵、以道德的力量鼓舞人的精神、以法律的尊严规范人的行动,把提高村民法律意识、道德修养、文化素质放在与发展经济的同等高度来建设。

现在的裴寨社区居民,真可谓是“在路东当农民,到路西当工人,商业街里当商人,走进春江是主人,来到夜校是读书人,住进社区是城里人”。

裴春亮语录:

“我富起来了,不能忘记生我养我的裴寨村,不能忘记对我恩重如山的裴寨人。”

“乡亲们的信任如千斤重担压在我的肩上,我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

“不能让社区居民住着新房子,饿着肚皮子。”

“我们的目标,不光是人人‘有房住、有钱赚,还要人人‘有活干、有发展。”

“过去,在我最苦、最难的时候,是村里的党组织和父老乡亲帮我渡过一道道难关。今天,是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让我率先富裕起来,想方设法去回报社会,报答父老乡亲是我的信念,也是我的理想。”

“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我决不能空享荣誉,止步不前。我会以荣誉为动力,把乡亲们的愿望作为我奋斗的目标,带领群众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评论

勇于担当的典范

中国有句俗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另外一句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知恩图报,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为这两句话作了最好的诠释。

裴春亮,少年时命运多舛、历经磨难,是乡亲们帮助他渡过一个个难关;长大后自强不息、艰苦拼搏,是党的富民政策让他率先走上致富路;现如今恩报乡里、对党忠诚,是心中的誓言和信念支撑他立志改变家乡的困境。

裴寨村,曾经是土薄石厚、干旱缺水、种地靠天,村民吃粮靠救济、花钱靠补助;现在是楼房林立,环境优美,经济发展,社区居民既安居又乐业。这一转变,没有裴春亮的全身心投入,恐怕很难实现,或者说至少要推迟实现。至于实现得怎么样、什么程度,更是难说。

“他是个好人,我们信他……”这是1.5万名朴实的村民对裴春亮最真挚的评价。

那么,裴春亮是怎么个好法,怎么个信法?好就好在,他感恩乡亲、奉献社会,由小到大,回报家乡的誓言从不曾忘记,10多年来,他用于新型社区建设以及帮贫助困的资金达1.83亿元;信就信在,他坚定信念、为党增光,克己奉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履行干部职责,带领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科学发展,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城镇化、居民就业能致富的成功之路。今天的裴寨村已从一个仅有595口人、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的穷山村,变成了入住11830口人、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可以这么说,裴春亮这三个字在很多人心中就是懂得感恩、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代名词,就是对党忠诚、为民服务、勇担重任的同义语。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靠什么?除了要靠党的正确领导、人民团结奋斗,当然还要靠像裴春亮这样致富不忘乡亲,一心为党为民并勇于担当的基层干部。

猜你喜欢
乡亲们群众社区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多让群众咧嘴笑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3D打印社区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