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地综合整治促进藏粮于地战略实施的构想

2016-05-14 12:19王炳华刘敬财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构想

王炳华 刘敬财

摘 要: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现状以及土地综合整治的所遇到的困境,提出选取一部分耕地实行休耕,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为实现“藏粮于地”战略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土地综合整治;藏粮于地;构想

一、前言

粮食安全是事关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要求我们时刻都不能放松“确保粮食安全”这根弦;但是,由于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库存增加较多,导致了高额的仓储费用,形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藏粮于仓”转变为“藏粮于地”,选取一部分耕地实行休耕,休耕期间加强土地综合整治,通过休耕及土地综合整治,减轻储存粮食的财政压力,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增加粮食产能,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面临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1.我国的国情现状分析。我国人口多,耕地资源相对贫乏,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且中低产田面积超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农田灌排设施配套程度低,有效灌溉耕地面积刚刚过半,靠天吃饭的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仍以家庭承包为主,大型农业机械使用率偏低,耕地零碎化严重。在这样的国情条件下,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我们一直在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量,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虽然粮食连年丰收保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但是由于国际粮价自2010年以来持续走低,致使国内外市场粮价倒挂明显,库存增加,财政压力变大。

2.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分析。2015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达到170010.7万亩,化肥使用量超过美国和印度的总和。这些虽然为我国粮食的连续增收提供了基础,但是也挤压了其他经济作物的生长空间,影响了农民增收,另外耕地被长期耕种,得不到休养生息,造成了地力透支,而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产品的过度使用,破坏了土壤的结构,造成了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影响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农业的健康发展。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还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及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而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破坏耕作层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力,不利于水分和营养物质在土壤中的传输,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最终导致农作物减产。

3.我国土地综合整治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众多,发改委、国土、水利、农开、农委、财政等部门都有专项资金可以用于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但是各个部门的涉农资金都是分散管理,缺乏集中统一使用的机制,难以形成合力。另外,各项资金投资的内容也不尽相同,除国土部门的资金可以用于土地平整和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工程外,其他部门资金主要用于灌溉与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建设,因此其他部门的土地综合整治的效果较差;而国土部门的投资虽然可以用于土地平整工程,但是土地平整工程受季节的约束性较强,施工期短,注定土地平整的工程规模不太大。土地平整后,需要重新确定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范围,矛盾多、阻力大,而且群众普遍担心土地平整后,耕作层地力下降,造成粮食减产。因此,真正用于土地平整工程的资金并不多,土地综合整治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三、藏粮于地战略实施的构想

藏粮于地就是在粮食供过于求时,对一部分土地采取休耕的方式来减少粮食生产数量,粮食紧缺时又能将这部分土地快速用于粮食生产,满足粮食需求。休耕不是撂荒,更不是减少耕地面积,而是用来平衡粮食供给,涵养地力,使粮食的生产能力储存在耕地中。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落实藏粮于地战略,选取一部分耕地实行休耕,同时对休耕土地的承包经营者进行补偿,休耕期间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根据耕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来促进藏粮于地战略的实现。

1.建立资金整合机制,形成土地综合整治的合力。坚持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建立资金整合机制,对于用于农村耕地质量提高的资金进行整合,统筹规划,集中资金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形成土地综合整治的合力。

2.加大土地平整力度,破解耕地零碎化现状。对休耕的土地加大土地平整力度,挖高填低,对于一些废弃的坑塘、沟渠进行填埋,对于一些废弃的房屋、工矿用地进行复垦,以减少造成耕地零碎的因素。土地平整时,先将耕地的表土进行剥离,堆放在一边,然后再将表土下面的生土进行平整,平整完成后,再将表土复原,对于新填埋的坑塘、沟渠及房屋、工矿的表土可结合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来实施。土地平整后,原有的零散地块得到归并,耕地零碎化的现状得到彻底改变。

3.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耕地抗击自然灾害能力。在土地平整工程完成后,根据土地的自然资源条件,配套灌溉设施,对主要渠道进行升级改造,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管道灌溉,在易发生涝灾的地块,加大排水沟疏浚力度,完善田间排水沟布置,降低地下水水位,在降雨不均匀的地块,加强蓄水设施的建设,蓄积雨水,抵抗旱灾,同时对休耕土地上的主要田间道路进行改造,裁弯取直,对田间道路路面进行升级改造,尽量采用水泥路面,方便大型农业机械进出田块,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彻底改变田间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的现状。

4.推广绿肥种植,改善土壤质量。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推广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绿肥种植,绿肥经过腐解,能大量地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及各种微量元素,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质量及自身调节水、肥、气、热的能力,使土壤地力得到维持和提高。同时,绿肥还可活化、吸收土壤中难溶性磷、钾,改善土壤板结的现状。从而减少了化学肥料的使用,从根本上避免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另外,由于绿肥的种植,还可减少水、土、肥的流失。

5.实施测土配方工程,提高肥料利用率。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肥规律,在对土壤进行测试和对肥料进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按照土壤的供肥性能以及各种肥料的效应,在充分考虑有机肥使用的条件下,确定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从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的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使用量的目的。

6.加强土地翻耕,增强耕地保水保肥能力。根据农作物的种植种类、土壤质地、节气气候等多种因素,合理确定翻耕的次数,加强对土地耕作层的深耕,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改善耕地的理化性状,提高耕地质量,增强耕地保水保肥能力。

7.科学引导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地方,科学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流转之前做好公众参与调查,切实了解农民的真实意愿,通过流转,使田块规整、单个地块面积变大,更加有利于大型农机的使用及科学技术的普及,减少人工成本的投入,从而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增加与国际粮价的抗衡能力。

四、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粮食生产也要积极适应新常态,抓住机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休耕,休耕期间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改良土壤,培养地力,提高耕地质量,真正实现藏粮于地战略。

猜你喜欢
构想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自主探究模式的构想与实施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自主探究模式的构想与实施
谈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构想
关于在乌鲁木齐地区建立冰雪风情主题图书馆的构想
信息技术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对现存“小产权房”分类处置的构想
生态安全法框架体系完善构想
安庆广播电视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