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上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分析

2016-05-14 18:41黄国宁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做法成效

黄国宁

摘 要:文章介绍了河上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典型做法,并对其取得的成效进行了简要总结,为各地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河上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做法;成效

粮食是国家的战略物资,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为保持粮食安全所必需的生产能力,充分发挥粮食生产所无法替代的社会、生态效益,河上镇着力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作。根据《关于切实抓好2014年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工作的通知》(杭农作〔2014〕106号)文件,在市、区农业局精心指导下,河上镇高度重视粮食功能区建设工作,不仅成立了粮食功能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功能区项目的实施方案,而且对粮食功能区建设在政策、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目前,项目已建设完成,现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情况作以下分析。

一、粮食生产功能区基本情况

河上镇梧桐畈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位于河上镇东部,紫东村与璇山下村交接处,东至阮家坞山,南至五岭林场,西至塘村畈,北至凤山,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功能区面积980亩,由部分梯田和标准农田组成,自然条件好,土壤肥沃,田块成片,水源充足,无污染,参加农户为347户。其中,紫东村梯田部分土地198亩集中流转给种粮大户1户,璇山下村189亩土地集中流转大户1户,夏、秋季分别种植主导品种晚粳稻“浙粳88”及杂交晚粳“春优84”,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动效果。余下部分田块前作种植西瓜,目前由紫东村种粮大户积极进行流转种植小麦、油菜等作物。

二、实施计划及完成情况

1.实施计划。梧桐畈粮食生产功能区2014年计划新建排渠570米、疏浚清淤243米,新建灌渠1016米,新建机耕路803米,修复机耕路1016米,新建农用桥6座,完成后基础设施配套率达到90%。一年种植两季作物,农田空闲时间控制在三个月以内,农作物复种指数达到200%,冬种覆盖率达到100%。功能区建设投入资金20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62.3167万元。

2.完成情况。项目由河上镇人民政府作为实施单位,工程统一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根据招投标结果,该工程中标价为162.3167万元(预算审核价优惠15%),具体工程为新建排渠580米,疏浚清淤223米,新建灌渠1016米,新建机耕路803米,修复机耕路1016米,新建农用桥6座,于2015年3月初完成工程建设。

三、建设情况

1.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田成方,路成网、排灌分系,达到旱涝保收的要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排渠580米,疏浚清淤223米,新建灌渠1016米,新建机耕路803米,修复机耕路1016米,新建农用桥6座,使得基础设施配套率达到90%。

2.土壤肥力情况。功能区内土地有较高的肥力水平,冬季种植小麦等作物,冬季作物覆盖率100%,对稻麦全面实行秸秆还田,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行水旱轮作,粮经轮作,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等。

3.推广三新技术。(1)提升科技应用率。功能区内全面推广“三新”技术,以测土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栽培、主推品种全覆盖、土壤肥力提升等为抓手提升科技应用率。(2)创新粮田种植模式。2014年功能区内种植小麦374.3亩、黑麦草70亩、晚稻474.3亩、西瓜430.7亩、其他60亩,农作物复种指数达到200%。(3)示范高产高效。开展示范方攻关田建设,在粮食功能区的核心区块,设置了1块198亩的示范方,示范方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节约种植成本,提高粮食产量,平均亩产约580公斤/亩。设1块1.66亩的攻关田,品种为浙粳88,经测产验收亩产达到603.4公斤/亩。

4.创新工作机制。(1)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河上镇土地流转受历史习惯制约,仍以大户直接向散户流转为主,常导致田块不能合理连片整合,不利于大户管理种植的情况。目前,功能区内土地经由镇农办积极引导,由村集中流转散户土地统一发包给大户。现紫东村梯田部分土地198亩集中流转给种粮大户1户,璇山下村189亩土地集中流转大户1户。同时,镇农办正积极与紫东村对接,引导组织散户集中流转剩余部分土地,统一发包给1-2户大户种植粮食作物。(2)加大扶农力度。根据省、市、区文件精神,河上镇针对粮食生产出台了《河上镇关于扶持农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鼓励联片种植,联片种植早、晚稻面积在20亩以上的,补贴30元/亩,对粮食功能区内联片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规模户,给予20元/亩的补贴;对引进水稻新品种种植20亩以上的,给予20元/亩的补贴;对种植区农业局主推杂交品种的,联片面积50以上,给予20元/亩的补贴;冬季联片种植大麦、绿肥、油菜在20亩以上且长势良好的,给予50元/亩的补贴;联片种植小麦20亩以上的,按粮食订单数对完成订单任务的种植户每公斤奖励0.4元,同时对冬季种植大户实行小麦种子补贴等;开展大面积水稻机械化插秧的,按实施面积奖励具体实施单位20元/亩;实行早、晚稻粮食订单奖励,对完成国家早晚稻订单任务的售粮户每公斤奖励0.22元;对新创建省、市、区级粮食功能区的村,补助5万元。

5.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1)成立专业合作社。鼓励功能区内土地集中流转,成立专业合作社,今年来,功能区内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家。(2)开展社会化服务。在功能区内进一步开展统一机械化育插秧,统一机耕机收,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等“六统一”服务工作,节本增效,成果显著。

四、工作措施及建后管护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河上镇为响应市、区的粮食功能区建设规划,成立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农业副镇长为组长,农办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为副组长,对功能区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由镇农技员、水利员、村农业负责人和村农技员等技术人员为组员,负责对功能区内的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规划修整,对粮食生产进行技术指导,推广新的种子品种、新的高产节本技术,对农户进行培训等。

2.落实专人管护。成立管护小组,落实紫东村书记为功能区基础设施管护人。紫东村为梧桐畈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主体单位,管护单位对功能区内的农田水利、粮食生产设施工程的运行情况负责。

五、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通过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梧桐畈内路、渠配套建设,达到了旱涝保收的基本条件。梧桐畈内今年冬种预计种植小麦600余亩,剩余田地种植油菜、绿肥、蔬菜等,基本可实现绿色过冬。

2.经济效益:2014年功能区内单季晚稻平均产量达600公斤/亩,对项目实施完成后预期省工和增产等方面的测算,项目区每年每亩增效400元,总增效益近40万元。其中,通过机械作业、排灌水效提高,可在耕作、收割、排灌和田间管理等每亩节省用工,折用工费100元。通过提高土壤肥力,复种指数,农技推广到位率,社会化服务水平,较好的实行“六统一”服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粮食增产每亩100公斤,亩增产值300元以上。同时,项目通过示范辐射,对周围的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生产高产高效示范也有良好的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做法成效
浅谈利用网络浇灌党建之树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实践应用探讨
盐城市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呼吸科实习护士带教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