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大力发展技工教育 助推城市产业转型

2016-05-14 10:33马善国
职业·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亳州办学校企

马善国

近年来,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技工教育,牢固树立抓技工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不断加大技工教育投入,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全市技工教育的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办学理念都有了很大提升,技工教育成为城市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助推器,而专业的技术人才则成为推进城乡统筹、培育产业后备军的重要力量,为亳州市经济发展撑起了半边天。

2015年是亳州市中职学校参加各级各类大赛获得奖项最多、获奖层次最高的一年,全市中职师生共获得国家级奖项32个,有100多名师生在2015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比赛、安徽省中职学校优秀教研论文比赛等多项赛事中获个人或团体奖,彰显了全市技工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

基于拥有天下道源、曹魏故里、中华药都等众多亮丽城市名片的亳州在职业教育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本刊记者走进亳州市部分校园,听校长们讲述管理经验、所遇困惑、发展愿景,并记录成文,以期在安徽全省乃至全国进行推广。

亳州中药科技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刚:

提升办学能力,彰显专业特色

亳州中药科技学校是国家第二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与安徽亳州技师学院、亳州市卫生学校实行一校三牌。

一、服务地方经济,凸显专业特色

亳州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10左右,拥有GMP认证中药加工企业137家,中药饮片产量占全国的1/4左右。亳州市已形成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中药工业正在向中药保健品、中药兽药等方向延伸。规划建设药、酒、文化三大板块,构建现代中药、养生文化旅游、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三大体系。学校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主线,重点建设中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以及护理、康复技术延伸专业,每年为地方药业经济发展提供1500人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二、加强校企(校)合作,提升办学质量

作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校以此为切入点,以中药、中药制药两个专业为试点,与合作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学校与安徽联华医药公司共建安徽华善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建起了“厂中校”,开展深度合作。还与市残疾人联合会共建亳州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学校打通中高职贯通的立交桥,与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展合作办学,为中高职衔接和学生学历提升打开了通道。学校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合作建立的“中药材鉴定师”培养基地即将挂牌成立。

三、以赛促教(学),提高技能水平

学校重视学生技能培养,依托国家、省级技能大赛,广泛开展实习实训工作,并在国家、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得骄人成绩。仅2015年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创新成果交流大赛、全国中医护理技能大赛和全国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三项国家赛事中就获得2金4银12铜的好成绩,其中在全国职业院校创新成果交流大赛中,教育部鲁昕副部长亲自观看了学校参演的一等奖项目《华佗五禽戏》,对学校开展传统文化传承和学生技能培养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加强招生工作,扩大办学规模

学校通过订单培养、企业冠名班等形式,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模式,加大招生宣传工作。2015年度招生2800人,在招生和办学规模位居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前列。

同时,通过工学结合等形式,技师学院面向企业招收中、高级技工,采取送课去企业等形式,开展各类岗位提升培训。

五、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办学能力

学校按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方案,完成了各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同时加强校外基地建设步伐,实现专业、基地、实体一体化建设,占地300亩的校外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建设完成后,将极大推动中药类专业实习实训工作的开展,开拓学生视野,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技能水平。

六、加强质量提升,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学校完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任务。“十三五”期间,学校确定了以质量提升工程为中心,以办“全省一流、全国知名”中等职业学校为主要目标的发展规划。占地80亩、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投资8767万元的学校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随着二期工程的食堂、宿舍楼、实训楼和研发培训中心的建成投入使用,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蒙城县职教中心校长杨景泰:

强强联合 科学创新 示范引领

2011年8月,蒙城县以“争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和“筹建皖北职教园区”为契机,按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的要求,全面整合蒙城县高级职业中学和亳州汽车工业学校两所国家级重点职高,重组蒙城县职业教育中心,构建“强强组合、优势互补,全县联动、全面提速”的职教中心发展新格局。

学校凭借师资力量、学历教育、专业特色等优势,领导班子统一调配,专业错位发展,学生统一招生,实习实训统筹布局,南北两个校区共设置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13个,解决了两校区专业设置重叠、资源建设重复、招生宣传矛盾等问题。

学校突出地方特色,坚持“学生为先,发展为重,学做合一,实用至上”的办学方针,着力整合职教资源、优化专业设置、拓展合作渠道、扩大办学规模、提升职教内涵,走出了一条产学研并重、教工贸结合的发展之路。

学校始终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作为事关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持续均衡发展的系统工程来抓,创立“校园德育工作学生观察员”聘任制度,学生处编写的德育校本教材《学生生活学习导航》走进课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一联(楹联)、一戏(五禽戏)、一文化(庄子文化)”活动,增强师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学校先后被授予“安徽省德育先进集体”“亳州市师德先进集体”等称号。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蒙职学生肯吃苦、守纪律、会操作、素质高,德育已成为学校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品牌。

学校抢抓安徽省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战略机遇,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崭新形势,有效整合校内外职业教育资源。先后建立农民创业基地、农民技术培训基地、农技人员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民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等,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每年完成8000余人的培训任务,在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同时,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围绕全县快速崛起的汽车制造业及汽车服务业,学校成立了亳州汽车职业教育集团,实施校企对接、校企联动、校企合作,与上海南湖职校、江阴澄西船厂技校、江苏半导体协会实现跨区域联合办学,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举办“中德诺浩紧缺技能汽车人才培养项目”,与上海、苏州、南京、无锡等10多个城市的20多家大中型企业实现校企对接、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8%以上。

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双师型”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组织技能大赛,“以赛促练、以赛促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坚持升学与技能并重,抓住安徽省对口升学本科指标逐年递增的机遇,全力打造对口升学品牌,连续多年对口升学人数在全省名列前茅。

职教的生命力在于激发生产力。近年来,学校为蒙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上千名技术人才,成为主导产业、主打专业与当地就业相得益彰的典范。2012年,学校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并开始立项建设,2015年,学校在安徽省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中获得初评第一名的好成绩。

亳州工业学校党总支部书记、校长孙结红:

让每个学生都抬头走路

一、多渠道办学,打通学子成才“立交桥”

中高职衔接有利于促进中职生提升自我素养,让中职生既可实现升学又可实现就业创业。这也是职业教育优于普通高中教育的重要方面。学校在学历教育上,开办有三年制中专和“3+2”五年制大专,同时开展在校生成人高等教育函授,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成才的选择。学校与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五年高职合作办学。同时,学校与安徽理工大学合作开展成人函授学历教育。

拓展校企合作,实现教学与就业、招生招工一体化。近年来,学校相继与奇瑞集团、合肥海尔、合肥美的、武汉弗莱茵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慧众聚成科技有限公司、中航国铁教育集团、亳州英旗奇瑞4S店、亳州安腾长城4S店、安徽威铭汽车销售集团等多家品牌4S店达成了合作办学协议,把课堂搬进企业,把专家请到学校,切实推进工学交替、教师双向互动,为学生的培养和教师能力的提升拓展渠道。

学校每年的毕业生都被企业录用一空,受到企业的好评和重用。目前,学校的会计、汽修等拳头专业在社会上反响较好,其初次就业率达到了100%,企业满意率达90%以上。

二、多形式提升,实现教师队伍“三转型”

强校必先强师。学校一半以上都是45岁以上的老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实训教师和专业教师力量相对薄弱。为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学校把2016年确定为教师队伍提升年,出台了《亳州工业学校师资队伍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学校将在5年内实现教师队伍“三转型”目标,即在教育思想上由“应试型”转向“育人型”,在知识和能力上由“单一型”转向“综合型”,在工作方式上由“经验性”转向“科研型”。下一步学校教师将朝着“2+1”的模式培养,要求每人都能熟练掌握两门课程、精通一门课程,通过集中培训和培养,逐步摆脱学校在师资方面存在的“硬伤”。学校将结合“书香校园建设”,组织教师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激发其创新意识;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类高学历学习,实现在职教师学历本科化、研究生化;长期深入开展教师基本功和教育信息化培训;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培训,打造既能教学又能科研的“双角色”教师队伍。

三、多方式活动,开辟德育工作“第二课堂”

德育为五育之首。中职生大多数是学困生,长期得不到老师和父母的认可,学生多自卑、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差。因此,加强对中职生教育我认为首先是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成长中找到自信。学校大力开展“赏识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以学生处、校团委、校学生会为平台,成立各种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类社团活动以促进德育教育。成立国旗班、校园礼仪队、校园合唱队、校园足球队、校园广播站等,所有的成员都是面向全体学生“海选”产生。因此,入团的成员都以超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全身心投入训练,争取把最好的精神风貌展现在广大师生面前。

除常规活动外,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还充分利用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型真人秀活动和户外学雷锋实践活动。开展的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之服装设计和模特走秀大赛、国学经典创新表演大赛等均受到好评。

利辛县教育局局长、亳州新能源学校校长王玉实:

深度整合促发展

近年来,安徽亳州新能源学校抢抓利辛县县委、县政府支持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政策机遇,对内深度整合职教资源,对外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学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政府支持,主动谋划职教发展

2012年,安徽亳州新能源学校依据利辛县“单元化规划、组团式建设、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的基本思路,在县城滨河新区获取162亩地,投资1.7亿元,启动了安徽亳州新能源学校新校区建设。2015年5月新校区建成使用。围绕招生、就业等方面,利辛县教育局制定了促进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2015年,安徽亳州新能源学校招生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招收全日制新生1605人,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1500人招生计划。

二、科学统筹,深入推进资源整合

为有效整合资源,打破职教机构体制壁垒,县委县政府通过调研论证,成立了安徽亳州新能源学校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总体要求,依托原利辛一职高,优化整合利辛县教师进修学校、电化教育中心、卫生进修学校、农广校、农机校等全县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训资源,组建了安徽亳州新能源学校,使职教资源的整体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在土地上,被整合学校总占地252亩,整合后节约土地近百亩;在资源上,建设了统一的教育设施、实训设施、体育设施、生活设施和图书馆,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资金投入节约60%以上;在管理上,按照“统筹安排、集约使用”的原则,实行“五个统一”模式,即统一班子、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师资、统一财务,节约管理成本40%以上。通过整合,职业教育发展形成了合力、提升了水平。

三、创新思路,全面加强校企合作

一是转变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按照“政策引领、市场导向、专业支撑”的发展思路,紧密结合县域实际,坚持贴近产业办专业、突出特色创名校、依托市场育人才。根据我县板集煤矿、板集电厂、信义光伏电站和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学校开设了矿山机电、新能源发电、光伏技术、现代农艺等特色专业,大力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农村新增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学校先后开展了“两后生”(初、高中毕业后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转岗、农村就业困难妇女等培训3500多人次。同时,开创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办学模式。三年来,学校共有500余名在校中职生参加了涵盖19个工种的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其中有35名师生在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3位学生代表全省参加了2015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得团体赛三等奖。3位学生获得了免试升入本科院校学习的机会。

二是探索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积极搭建校企合作服务平台,与县内外企业全面对接,开展深层次、多方位合作。学校先后与江淮扬天汽车贸易公司等10余家县内企业,以及东莞富港集团等多家县外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等针对性培养,解决了学生的实训和就业问题,为企业培养了专业对口的技术人才,开创了校企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亳州办学校企
亳州司尔特——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居· 文化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历史名城亳州与古代军事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