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人與裁人並存的就業喜憂

2016-05-14 13:55鄭玉燕
台商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陸經濟市場

鄭玉燕

大陸勞動力供給的大幅減少影響著當前就業市場,在經濟下行與去產能的雙重壓力之下,就業市場的景氣程度持續走弱。如何處理經濟週期引發的失業,成為擺在企業和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大陸勞動力供給大幅減少影響著當前就業市場,在經濟下行與去產能的雙重壓力之下,失業風險正在煤炭、鋼鐵等行業中累積,就業市場的景氣程度持續走弱。儘管供不應求仍然是勞動力市場的總格局,但週期性就業市場景氣指數連續4個季度下降卻需要引起高度關注,如何處理經濟週期引發的失業成為擺在企業和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整體好局部差

近年來,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新增就業衡量就業狀況最重要的指標。2015年大陸城鎮新增就業131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05%,全面完成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4.5%以內的目標。2015年新增就業比既定目標多完成了30%。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日前表示,雖然面臨較大經濟下行壓力,但不會出現新一輪「失業潮」的首要原因是經濟穩定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變。不僅官方就業數據表現不錯,基於智聯招聘職位庫大數據的CIER指數也顯示,2015年第4季度CIER指數從3季度的1.96小幅回升至2.09,就業市場繼續保持供不應求的格局。

從細分行業來看,互聯網/電子商務、基金/證券等新興服務業的就業形勢相對較好;但能源/礦產等傳統服務業和加工製造業的就業形勢相對較差。

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指出,就業數據與經濟數據出現背離的首要原因是勞動力供給下降,3年來大陸勞動力減少已經超過1000萬,而且年輕勞動力受教育年限在延長,加劇了勞動力參與率的下降。另一個原因是沒有統計隱性失業,一些僵屍企業的員工雖然早已沒工作幹了,但他們沒有和企業解除勞動關係,無法進入失業統計中。

去產能、處置「僵屍」企業會不會引發大規模的下崗失業?是否存在隱性失業顯性化的風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回應稱,監測顯示,大陸目前就業總體穩定,預計2016全年將延續這種穩定態勢,但是局部地區、局部行業存在規模性失業的風險,需要予以更多的重視。

東中西苦樂不均

《中國就業市場景氣報告》稱,CIER指數按照東、中、西部的順序依次遞減,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提供了充分的就業崗位,就業形勢較好;中部地區產業經濟增長仍需更多勞動力提供助力,就業形勢有所好轉;西部地區經濟增速較低,招聘需求相對較少,就業形勢相對較差。

智聯招聘不同地區用工需求數據顯示,中部地區在2015年第4季度的表現最佳:線上招聘職位數同比增加了14%,幅度超過全大陸平均增速(10%),及東部的10%和西部的8%。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稱,當前勞動力市場整體較為活躍,過剩勞動力可順利實現流動就業,針對煤炭鋼鐵等過剩嚴重的行業指出,國務院出台了關於鋼鐵和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將加強獎補支持。

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認為,東部地區企業用工需求保持高位,即使有一些企業倒閉,員工也很容易實現再就業。與 1998年和2008年兩次就業出現問題的年份相比,2016年政府所面臨的大環境有了很大的不同,一是服務業發展對勞動力需求很大,二是大陸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社保制度,失業人員可以領取失業保險並獲得就業服務,對社會造成的震動會比較小。再看人力資源市場的運行狀況,2015年市場用工需求趨弱,監測企業有減員現象,求人倍率有所回落,但是,求人倍率仍在1以下,即崗位數量大於求職者數量。「2015年大陸保持了就業的總體穩定。」鄭東亮說。

大企業「躺槍」求職者無奈

2015年,大陸農村勞動力轉移僅增長了1%,人力成本的上漲幾乎不可避免,致使原先趨之若鶩的東部沿海企業並不如以往般吸引求職者主動去找工作。 受「用工荒」影響的企業不堪人力成本的增加,一些面臨的「招工難」的高線城市企業為了壓縮成本,想到了「曲線救國」的辦法,跑到二線城市挖人才,「跨省」招聘就這樣有了市場。

這種「招聘」出現在大陸勞動力市場經歷轉折性變化的時刻,本身卻濃縮了當前就業市場的某些變化。

廣州市人社局局長楊秦表示,東部城市的「用工荒」背後有幾個直接的原因:一是絕對工資不是很高;二是住房很貴;三是家屬子女入不了學以及生活成本高。這些原因使得即使雇主提高工資,也很難如以往那樣對求職者有吸引力。

根據中國人力資源市場資訊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3大區域市場需求均略大於供給。2015年4季度的數據最能反映當前的情況。4季度與2014年同期相比:東、中、西部地區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分別為1.08、1.13、1.13,市場需求均略大於供給。

從供需角度看,求職者在中西部應該更容易找到工作。然而春節後,位於西安市雁塔區南二環的市人才市場和西安金領人才市場的多場招聘會上,佈展的企業多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大型企業除了幾家保險公司和房產公司外難尋蹤影。在陝西,大型企業諸如延長石油、陝煤集團、陝西有色、陝汽集團、中國西電等大型企業多為能源、機械製造企業,在過去的2015年大多經歷了利潤下滑,這些企業近兩年的招聘員工數量也在下滑。

「人口紅利時間」還有多久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人力資源市場資訊監測中心2015年對全大陸100多個城市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狀況監測顯示,當前勞動力市場需求略大於供給。2015年第4季度的匯總數據表明,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求人倍率)約為1.10。這與世紀初時的情況實現了明顯的反轉:2001年一季度,求人倍率為0.65,即100個求職者競爭65個崗位,崗位供不應求。

在製造業重鎮廣東佛山,佛山市就業服務中心開展的一項調研顯示,2015年市場工人需求量達到260000人,而勞動力供給僅約180000人。勞動力供給的短缺,抬升企業的人力成本正侵蝕大陸製造業企業的利潤,其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的主導地位正遭遇挑戰。勞動力成本上漲導致許多企業停運或將工廠遷離中國大陸。據耐克公司年報顯示,2000年時,耐克品牌運動鞋中國製造份額為 40%,越南製造份額為13%;到2013年,中國製造份額降至30%,而越南製造份額升至42%。

當前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人口紅利還能延續到2030年以後;然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在2030年之前,這種優勢就將消失。通常「人口紅利」消失指的是在人口週期中總撫養比觸底後上升,伴隨勞動力人口增量逐年下降,直至總撫養比超過50%。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2011年時曾公開稱,中國大陸人口紅利的最大化時期將在撫養比降到2013年最低點之前達到,並且於2013年之後迅速消失。他認為,人口紅利消失不是某時點就消失,而是一個逐漸緩慢的過程。大陸的人口紅利不僅不會延續至2030年以後,實際上目前已經越過了最豐裕的收穫期。

猜你喜欢
大陸經濟市場
冰之大陆
李稻葵 中國實體經濟未來5~10年將有質的提高
市场观察(1)
市场观察(2)
市场观察(1)
市场观察(2)
帮助红尾鸢回家
江丙坤對大陸台商的期待
「十三五」與台商的「路」
李稻葵 未來中國經濟應該是U型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