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材要关注情感表达的需要

2016-05-14 11:18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北平蜻蜓老舍

选择素材是写作前的重要准备工作,如何对大量生活材料进行筛选、剪裁,用什么样的材料表现文章的主题、表达写作者的情感,是同学们写作中遇到的一个大问题。苏教版《语文·必修一》中,老舍先生的《想北平》一文在选材上很有特色,学习这篇课文可以从中明白怎样选材。

《想北平》是老舍先生在抗战时期身在重庆心念北平而写的一篇散文,文中用极朴实的语言、极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北平的深沉思念。整篇文章是以作者的情感为线索组织的,文中选用了哪些材料来表达情感呢?

雨后什刹海的蜻蜓;

梦里玉泉山的塔影;

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

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蜓;

温和的香片茶;

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院子与树;

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

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

雨后的韭菜叶上往往带着落雨时溅起的泥点;

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

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的西山的沙果、海棠;

北山的黑枣、柿子。

老舍先生在文中选择的都是一些直接、细小、亲切的意(物)象,即使写建筑,所选的也只是小胡同里的房子。他为什么不写北平的标志性建筑和景点,如天安门、长城、故宫、颐和园呢?

《想北平》是一篇情感浓厚的散文,作者在文中多次表露自己对北平的爱,其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因为对母亲如此熟悉、亲切,母亲已经成为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融入了“我”的血里、性格里、脾气里,以致“我”几乎察觉不到、形容不出。老舍先生说:“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可见,对母亲的爱是如此深沉,只有微笑或者流泪这样细微的情节才能显露出一点内心情感。正如孟郊在《游子吟》中回忆母亲对自己的呵护、表达对母亲的思念时,想到的也只是母亲为自己缝衣服那样的小事。

同理,爱北平就像爱母亲的作者,也只有通过那些平常、细碎、朴实、亲切的生活材料,才能真切地传达对北平“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深厚感情。

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是北平的“常客”,不是观光客。正因如此,他平日里休闲、游玩不是去游人如织的陶然亭,而是如他所言:“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实际生活中,他接触最多的也是“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胡同里的房子、院子与树”,还有“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生活的细节被选作材料进入文章,传递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熟悉的家乡味道,读来亲切、温馨,仿佛道出了整个儿生活化的、真实可感的北京,也很好地传达了作者对北京就像“爱母亲”一样深刻、朴实的情感。

《想北平》给我们的启示是:记叙文要能准确表达作者所思所感,材料必须服从情感的表达。老舍先生对北京的爱,如亲人之爱,源于平凡的、细碎的、又深入骨髓的生活,而这,也正是他没有选择描写北京城那些更宏伟、更具有标志性的建筑、景物的原因。对那些建筑留下深刻印象的,更多的应该是游客,对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来说,它们仿佛早已演化为一道生活的背景。

猜你喜欢
北平蜻蜓老舍
北平的秋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十路大军进北平
十路大军进北平
老舍的求婚
蜻蜓
蜻蜓点水
想北平
蜻蜓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