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河故人》隐喻的哲学思想

2016-05-14 13:26吕婧华林楠
艺术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山河故人哲学思想辩证法

吕婧华 林楠

摘 要:《山河故人》是导演贾樟柯于2015年拍摄的艺术片,由赵涛、张译、梁景东、董子健主演。本文用哲学思想中的辩证法来分析《山河故人》中的矛盾与冲突所蕴含的人生道理,并探究贾樟柯导演在电影中使用了哪些隐喻手法。导演通过三个不同的画幅来表现三个不同的时代,把四个主要人物的个性在时代背景的衬托下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部片子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故人终将离去,山河始终依旧,而我们所能做的,便是珍惜每一个当下。

关键词:哲学思想;辩证法;矛盾与冲突;隐喻

从电影发展初始至今,已有许多蕴含丰富哲学道理的好电影出现,这些片子让我们从中明白人生哲理,感触良多。其实每一部片子,都可以当成是一种思维展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体会和感触都是不一样的。而《山河故人》这部片子里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哲学思想,片中运用的所有细节,无论是画幅、人物角色安排和时间跨度掌控,还是语言与场景设置,都可以看出贾樟柯导演的用心,每看一次都会让人有更多的感受。本篇文章结合影片内容来分析片中蕴含的哲学道理以及学习贾樟柯导演对隐喻手法的运用。

1 《山河故人》中隐喻手法的对白运用

影片中的对白用了普通话、山西话、上海话和英语。而山西方言,也是贾樟柯电影中的标志性符号。

举几个关键对白来加以分析。《山河故人》中的涛一出场,就点出了这部片子中的金句:“那是什么问题了?几何问题?还是代数问题?”这句话在片中出现了多次,在这里笔者想起一句话:“符号出现多次时,才有意义。”这体现了贾樟柯电影中惯用的符号意象。这个“代数问题”隐喻了梁子与晋升两人之间不可忽视的差距,这差距包括两人的眼界、实力以及财富差距。而“几何问题”,则隐喻了他们三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三角关系。

“过去,现在,未来,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这句台词无不透出了本片中山河依旧,故人已去的无奈。

影片中涛在送儿子到乐回上海的时候,没有选择送儿子去机场,而是选择跟儿子一起坐火车送他回去,母子俩在火车上一人一边耳机听着《珍重》,当儿子问涛为什么有飞机和高铁不坐却要坐慢吞吞的火车时,涛回答:“火车慢一些,妈妈就可以多陪你一会。”这句话,体现了涛对送走儿子那深深的不舍之情。

2 《山河故人》中隐喻手法的人物设定

本片的三位主人公沈涛、梁子、晋生都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人,而到乐却是作为90后的我们可以理解的。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笔者对涛这个人物是喜爱不起来的,导演将涛表现成一个在两个男人之间不断徘徊的坏女人,后来选择了有钱的晋生,在看过三次影片后,笔者才理解了,导演镜头下的涛,其实是个敢爱敢恨的女人,人年轻的时候都会犯错,婚姻的失败、父亲的逝世、对儿子的思念,都让她成长。但是后来的涛,表现得真实、善良、乐观、倔强,对生病的梁子慷慨解囊展现了她的乐观,和晋生离婚表现了她的倔强,结局时在雪中舞蹈表现了她的乐观,那一声涛的幻听则让她更加的真实。

对于张晋生这个角色,笔者总感觉在片中看到了我们这一代父辈的身影,他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那么一群人,他们精明能干、有胆有识,他们跟上了时代发展的脚步。但是一个这样的人,在家庭方面却是失败的,离婚、和儿子无法沟通的问题不仅出现在语言上,还有两人之间的代沟。他固执、骄傲、孤独,内心澎湃却无处发泄。这样的人是可怜的,但他们的可怜之处却恰好是不知道自己可怜。

梁子这个角色代表了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一生都在努力谋生,勤劳并且没有怨言,就算没有赚到很多钱,但是一直活得很有尊严;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结尾的梁子劳苦一生,还是落得一身重病,还不得不向曾经的对象借钱,当初那个离家时立誓再不回来的话和后来手里拿着钱问的那句“方便吗?”对比鲜明,这个人物的存在,更告诉我们,现实的无奈,生而为人的不易。

张到乐,他的名字寄托了张晋生对金钱的追求,从小便没有选择的余地,7岁离开了母亲,跟着父亲四处游离,从山西到上海,再从上海到了国外,渴望自由但却受父亲的掌控。他在同学眼中是个异类,在家中找不到归属,已经成年的他内心是苦闷的,他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想要逃离父亲的掌控,向往他心中的自由。到乐的悲哀是作为90后的我们可以体会的,但是笔者相信,他最后一定会找到自己心中的自由归属,因为时代一直在进步

3 《山河故人》中隐喻手法的场景设置

本片分为三个年代,为了达到真实的效果,导演对影片场景的设置可谓用心良苦。

影片中出现过三次人们站在河边的场景,第一次出现时,梁子、晋升、涛三人在河边放了烟花。到第二次时,只剩下两个人,点燃了一捆炸药。到了第三次,三个人只有一个人还在。山河是“满目山河空念远”的山河,故人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故人。片中的河依旧是那条蜿蜒的河,但是周围的建筑,和曾出现在河边的人,都已经发生翻覆地的变化。

《山河故人》中,在汾阳的片段里总是有一座古塔频频出现,经调查此建筑物是汾阳本地始建于明末的文峰塔,属于汾阳的标志性建筑。这座文峰塔在影片中的三个时间段里都处于建设状态,在这二十多年里一直少有人问津,但是它却在片中多次出现,并且贯穿全片。《山河故人》一开始的画面,就是汾阳本地群众举办的春节晚会表演,沈涛(女主)在片中表演的是汾阳的伞头秧歌,表演时沈涛唱的歌词是“家住汾阳龙门地,表里河山留美誉,文峰塔上升紫气,迈步走向新世纪”。之后镜头再转到沈涛、梁子和晋生三人坐在车里经过文峰塔,在这个时候,女主沈涛又再次唱起了这句歌词,文峰塔出现,同时也预示着他们像歌词中描述的一样,开始迈步走向新的未来,只是这好坏并无人知晓,这是文峰塔第一次在观众的视野中出现。而《山河故人》的结尾,又是沈涛独自在漫天飞雪中跳着舞,文峰塔又一次出现,在皑皑大雪里,这座建筑一身灰白。在这二十余年的岁月变迁里,沈涛身边的人一个个相继离去,但是这座文峰塔依然屹立在这里,身上只是添了几许岁月的痕迹。文峰塔在片中就代表着家乡,它在片中代表汾阳的标志。对于每一个远离家乡在外漂泊的人来说,无论你去向何方,有什么变化,家乡永远都在那里,不偏不倚不离不弃,它是每一个游子的精神坐标。也许这便是贾樟柯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那种情怀,我们在将来或许会远离家乡远离故人,但是那份乡愁,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这些东西是我们走到哪里都不会消失的。

参考文献:

[1] 伊伯特(美).伟大的电影[M].广西师大出版社,2012.

[2] 郑树森.文化批评与华语电影[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许鞍华.一个人的电影[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山河故人哲学思想辩证法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山河故人》:从民俗符号的颠覆看全球化语境下“文化乡愁”
《山河故人》与山西方言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
转诊率下降背后的“辩证法”
立足实践的邓小平哲学思想
商鞅军事哲学思想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