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俐侎人生态民俗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性遭遇

2016-05-14 13:26鲁云
艺术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现代性

摘 要:彝族俐侎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了独特的生态民俗文化。俐侎人重视家族传统,讲究团结互助,崇尚诚实守信,信奉万物有灵,认为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是平等的关系。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俐侎人民俗得到了空前开发,生态民俗文化内核逐渐散失,传统伦理制度受到严重冲击,社会风尚欠佳。对彝族俐侎人生态民俗文化进行研究,弃糟粕取精华,对推动俐侎人民俗文化传承和生态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俐侎人;生态民俗;现代性

彝族是云南省民俗文化最发达且支系最繁多的民族。俐侎人古称“列密”“小列密”,与“尼苏泼”“罗罗泼”、撒尼人、阿细人等一样,同为云南彝族的一个重要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凤庆县和云县,普洱市有少量居住,目前人口不足30000人。俐侎人多生活于高寒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物质条件匮乏,生产生活条件较为艰辛。在长期征服自然、与大自然搏斗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神灵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改造的生态民俗文化,对俐侎人传统伦理的延续起了重要的作用。

1 俐侎人传统生态民俗文化观念

1.1 重视家支的传统观念

家支制度是奴隶制社会中,彝族维持社会的政治运转、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和生产正常开展、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运行机制。彝族俐侎人重伦理、论家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家支是处理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维护社会平稳和安定、促进民俗文化的健康发展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根基。俐侎人重孝道,讲究尊卑有别,火塘落座的次序要求也展现了这一观念。家族内部成员之间,通过“论支数”(看辈分)而不是看年龄确定称谓的长幼,并将此代代相传下去。

1.2 诚实团结的人伦关系

俐侎人讲究诚实守信,不论是划分地界、分配财产,还是商贾买卖、朋友相交,都恪守着“信用第一”的传统理念,那些“言而无信”的行为和“言过其实”的语言是被俐侎人所唾弃和憎恶的。俐侎人讲团结,一家有事户户帮,一人有难全村帮。传统生产生活、节庆活动和婚丧嫁娶等活动中都采取互相帮工的形式。而在抵御外族袭扰和解决家族纷争的过程中,俐侎人也较为团结。在生存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诚实团结成了俐侎人生存的法宝,成为与自然、与人群和生态相处的熔接器。

1.3 崇尚神灵的自然信仰

俐侎人崇信“万物有灵”,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笃信自然崇拜。俐侎人祭龙、祭山神,祭色林、祭田公地母,认为被祭祀的对象神圣不可侵犯,感恩一切给予人们生存和生活资料的神灵,体现出浓浓的尊重自然的生态思想。

俐侎人信奉原始宗教,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墓地,在墓地的后面,选取一棵树作为“号头树”,掌管着这个家族的兴旺与发达情况。“号头树”作为“神树”,神圣至极,任何破坏他的集体和个人都会生病或遇到灾祸,显现出植物崇拜的意识。

2 俐侎人生态民俗文化的现状

2.1 传统文化的匮乏和对教育的漠视

在俐侎人聚居地区,民众进行文化娱乐消闲的地方较少,没有文化站之类的基层文化传播点,图书室也只是作为村委会的陈列项目,没有走入百姓生活。当问及是否需要建造这方面的设施时,大部分人的答案是否定的。

读过书的人,一旦融入生产活动中,学校所学的东西基本上都不再使用。接受过教育的受访者都表示,上学时学得的东西就不太多,经过时间的洗练现在更是一无所知。在这里,除了正在上学的学生和屈指可数的教师外,没有人有阅读的习惯。村里人唯一的娱乐方式便是看电视,而且多限于看电视剧。

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了多年,但就在目前仍然有部分学生未能上完初中。总的来说,主要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父母渴求其回家帮工的制约,认为教育的回报没法收回投资成本。有部分适龄学生不在课堂里读书,而是外出打工或回家帮忙做活。

2.2 重男轻女思想和计划生育的前瞻性

过去农民生活艰苦,妇女地位低下,一个家庭中没有一个男性,总会受到街坊邻居的欺侮与笑话,于是重男轻女成了一种生存模式和生存法则。除去传宗接代和养老送终的因素,更多的还是为了能在艰苦的环境中有一个立足之地。在90代末期出生的年轻人,随着国家对独生子女教育补贴等政策的出台,多户人家在可以生两胎的政策下,办了独生子女证,成了新时代独生一族的践行者。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对俐侎人的生活影响甚微。

2.3 经济的发展与良好风气的失落

近年来,多数俐侎村寨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努力下,全面改善了交通情况,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茶叶及泡核桃产业,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村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正如开窗放进阳光时没法把蚊虫挡在外边一样,部分村寨也存在着年轻一代中各种赌博、斗殴情况,并呈上涨趋势。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人人忙于赚钱、个个变得自私的浮躁状态。

3 俐侎人民俗文化现代化应对措施

3.1 重视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意识

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俐侎人在新时期国家战略大背景的发展机遇下,更应该加强对教育的重视,用掌握先进理念的现代化人才来传承传统文化,发扬和保护传统文化。提高对本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要一味地认为外来的文化就是先进的文化。深刻挖掘那些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优秀传统,通过建立民俗文化传习馆、建设民俗文化图书馆、开展特色民俗文化活动、保护民俗文化传承人等方式,提高俐侎人民俗的传承意识。

3.2 树立天人合一的生态保护意识

将俐侎人传统观念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能运用到文化开发中,运用到生态平衡的保持中。俐侎山寨环境优美、资源丰富,被污染程度较低,在开发和保护的过程中,应将这一优势发扬光大,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性老路。保持人对自然、对天神、对神灵的敬畏心,走真正的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

3.3 养成科学生态的经济发展观念

在当下的发展形势下,少数俐侎人还存在着“小富即安”的思想,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没有扩大生产规模和更新消费观念的意识,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为了追求吃饱穿暖,缺乏更深层次的诉求。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下,俐侎人一方面要开拓新视野,另一方面又要保持老传统,在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寻求精准的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内核,生态文化是民俗文化发展的一种科学范式。探讨俐侎人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化境遇,对推动俐侎人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和生态文明的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荣昆,鲁新明.彝族俐侎人民俗生态文化及其当代价值[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5(2).

[2] 杨明艳.彝族支系俐侎人宗教信仰习俗与生态保护初探[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3] 王明东.彝族生态文化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5).

作者简介:鲁云(1983—),男,云南凤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俗文化。

猜你喜欢
现代性
建筑设计中的现代性观念
北京晚清园林中的现代性线索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牛仔少年的孤独:论《骏马》中现代性对西部空间的争夺
也谈现当代诗词的“入史”及所谓“现代性”的问题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欧战”与中国的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