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动漫中女性形象的定位与发展

2016-05-14 11:39刘佳慧
艺术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女性角色形象塑造动画电影

刘佳慧

摘 要:在以男性为主导下的话语中心的语境,女性角色塑造所表露出来的深刻所指是影视作品创作者始料未及的,尤其是在动画领域。如今,诸多影视作品中确实一些存在美化男性,丑化甚至歧视女性、隐蔽女性真实处境的表达方式。中国女性的影视形象不仅在一个历史性的涡轮中徘徊不前,而且越来越趋向并倾倒于男性的霸权。大众传媒有责任建立正确的两性关系格局,从而指引受众正确面对女性的命运及其丧失权利的现实。本文在对中国动漫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的同时,大力挖掘在提倡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中受过文明教育的现代女性形象。通过对动漫作品中传统女性形象及颠覆传统的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从中窥视中国动漫作品女性形象的定位,并探讨21世纪以来中国动漫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发展。

关键词:动画电影;女性角色;形象塑造

随着1941年《铁扇公主》的诞生,女性形象的塑造开始成为提升社会关注度的亮点。此后,女性对于地位的抗争、命运的转折和观念的发展等引人思考的社会热点,越来越成为动画编剧、导演所关注的焦点之一。进入21世纪之后,在表现具有传统美德的女性形象的同时,颠覆传统女性形象的剧作也在荧屏上大量涌现,这些自强、自立的新女性拥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及一定的社会地位。

1 传统的女性形象

在古代,女人没有地位,婚姻更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而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却要从一而终,遵从“男恕风流,妇戒淫邪”的双重两性道德。女主人公一般都是大家闺秀,她们勤奋,外柔内刚,吃苦耐劳,有责任心。正如1941年中国联合影业公司出品的《铁扇公主》中的铁扇公主,原本她“自幼修持,也是个得道的女仙”,但是在该作品中却变成了悍妇的形象:铁扇公主自己本也对丈夫寻花问柳感到伤心,可当知道自己的丈夫牛魔王被唐僧师徒打败,还是立即交出芭蕉扇来营救丈夫,同时还要忍受丧子之痛。这种对女性的形象描绘一直延续到现代,在现代审美视野中的女性形象通常具有勤劳、贤惠、聪明、柔顺等特色。在这一类动画作品中,女性形象身上承载了儒家传统文化所认同的女性的优秀特质:宽厚、豁达、忍耐、平和、坚韧、沉默、付出……正是由于她们性格中浓厚的传统文化积淀的影响.

2 颠覆传统的女性形象

以儒家思想为主题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精神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伦理本位主义。这种伦理本位是以人伦秩序为绝对价值和标准并建立在家庭伦理之上的专制式的伦理政治。因此,家庭伦理原则成为统治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首要原则。有学者将中国的家庭伦理原则归纳总结为五大特点:“第一,男主外,女主内的行为角色定位;第二,生育后代以继承私有财产的道德义务;第三,‘男恕风流,妇戒淫邪的双重两性道德;第四,‘女子无才便是德;第五,‘父母之命的婚姻。”

例如,《木头姑娘》《鹿女》等动画作品当中的女性形象,更多地像美国迪士尼动画中的公主一般,她们善良、美丽,但是却缺乏主动性,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通常要依赖男性,似乎天生就是为男性而生,当出现某一事件而受到阻力时,则毫无生存之力,最后只能以“以身相许”作为回报来结束故事。

或者像《哪吒闹海》《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的女性形象,只是一个温婉的贤妻良母,她们慈爱、稳重、勇于牺牲自我,但却毫无事业,将家庭放在第一位。

而这些特点在后现代主义与女权主义盛行的今天早已被一一打破。在影视作品,尤其是老少皆宜的动画作品中,女性形象不再是由媒介传播形成的温柔、美丽、软弱、依赖性强等既定模式,也不是默默奉献、贤妻良母的男性审美意识。她们并不缺乏豁达与平和,更重要的是她们独立、自主的,摆脱了对男性依附的、“围城”般的命运。这些新的女性形象实质上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中国妇女在新形势下对自身权利的认识和要求。

虽不像美国动画中出现了若干如同贝尔(《美女与野兽》)、茉莉公主(《阿拉丁》)、宝嘉公主(《风中奇缘》),或是日本动画中的珊《幽灵公主》的女英雄的形象,但是近年来,制作者也在慢慢意识到,中国动画中的女性形象也在不断地女权化,如《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红太郎。作为其中一个反面角色的配角,她贪婪、暴力、爱臭美,但同时也表现出她对那个略显幼稚丈夫的不离不弃以及对儿子的关爱。这个形象是立体而多元的,她可以拿着平底锅歇斯底里的训斥丈夫,也可以在跌入陷阱时让灰太狼先逃跑。这个近乎扭曲的形象改变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刻板形象,是受到流行的野蛮风潮文化的影响的反应。对于这个反面家庭中女性角色的暴力行为,应避免儿童和青少年在观看时单纯模仿,须对其加以正确引导,使其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但是不得不说,这样一个反面女性角色的出现,也在一个侧面体现出女权主义在整个社会的认知提升。

3 女性角色存在的发展空间

3.1 主角化

中国动画中以女性角色为主角的作品寥寥无几,既没有日本动画中的萌妹子,也没有美国动画中的美公主,更多的是作为作品中的配角出场。正如1998年迪士尼出品的《花木兰》,将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传统故事搬上了大荧幕,从此开拓了美国动画中又一类型:女性英雄片。在这个类型中,女性作为故事的主角,不再依赖男性,而是更加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中国有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女性形象可以作为蓝本进行创作,如古代女性英雄妇好、穆桂英(《杨家将》)、樊梨花(《薛家将》)、梁红玉《双列记》等,近代女性革命家秋瑾、宋庆龄等中华文学宝库中有无数的资源等待我们的开发,若是运用得当,完全可以拍出更多更优秀的女性形象为主导的国产动画。

3.2 正常化

目前中国动画中的女性形象存在两个问题:妖魔化和高尚化。无论是80后的共同记忆《葫芦兄弟》中的蛇精、《天书奇谈》中的狐狸还是《铁扇公主》中的铁扇公主,她们年轻美貌,却往往被描绘成绝代风骚,甚至象征着邪恶与黑暗,同时她们拥有着悲惨不幸的“下场”。反观迪士尼动画中那些美貌女子,通常都是善良正义的公主,总会有王子、骑士的出现拯救他们于水火,故事的结局都是“幸福完满地生活在一起”。然而中国动画中这些美貌女性却恰恰相反,女性美貌、妖艳的造型是迎合男性对女性的贪婪;而风骚、邪恶的个性则是男性对女性的贬斥和压迫,这种妖魔化的情形正是从男性中心视角来描写刻画的。《宝莲灯》《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哪吒闹海》等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被作者刻意高尚化了。这些作品中的女性通常扮演慈母的角色,她们遵从传统的儒家文化思想,“三从四德”,无怨无悔地为家庭、为子女牺牲与奉献,但是到头来却失去了一切。所以将人物正常化,塑造更加立体的、多元的女性人物形象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4 结语

中国动画中女性角色的长期缺失,是长久以来社会男性强权统治以及不合理的历史因素多方面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后,女性虽争取到了“男女平等”的权利,但一直只停留在形式上,最根本的对性别的自我意识还不强,甚至可以说还处在长期缺位的状态。这种缺位的畸形认识和错误利用,造成了女性对于男性的依赖性与惰性,将命运放在他人手中。有些则将女权主义话语过分夸大,如同“红太郎”将统治家里的男人作为报复手段,这同时可能成为女性争取两性平等与自由的阻力之一。只有将两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性属融容,超越对立,才能达到和谐的状态,而这种和谐势必可以对中国动画原创品开发开拓新思维,注入新活力。

猜你喜欢
女性角色形象塑造动画电影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浅谈日本动漫大师今敏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谈莫扎特歌剧中的女性角色
猎巫运动与女性角色的情节设定
浅析《诗经》祭祀诗中的女性角色
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
贾樟柯电影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