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唤醒困兽沉睡的灵魂

2016-05-14 11:39王艺颖
艺术科技 2016年6期

摘 要:电影《为奴十二载》人物形象塑造的素材取向来自于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真实原型,是根据索罗门·诺瑟普在1853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为奴十二载》改编而成的,整部影片是综合人物形象真实性、全面性、立体化的最佳创作。

关键词:人物发展轨迹;形象定位;外形层面;内心层面;行为层面

1 剧本创作中的人物发展轨迹

《为奴十二载》的主人公索罗门·诺瑟普遵循了剧本创作中“平静生活——打破——进入情境——发展——情节1——情节2——高潮——结局”的人物发展轨迹:

索罗门·诺瑟普是一名木匠兼小提琴手,他受过一定教育并且已婚,在美国纽约州的萨拉托加过着平静的生活。在一次想要寻找“打工”机会的过程中被两个白人诱拐绑架,而这一切打破了他原有的生活,开始进入“奴隶生涯”的情境。故事的发展是他被迫改名为“普拉特”并被卖给种植园主福特。情节点一是索罗门与种植园的管家迪比茨相处并不融洽,在一次被处以残忍私刑之后,福特不得已将所罗门卖给凶残的埃德蒙·艾普斯,这开始了他奴隶生涯中的又一次转折。情节点二是索罗门妄想用钱请一位白人帮他寄一封信到纽约,不料背地却被告发,他只能悄悄将唯一的希望烧掉。故事的高潮是索罗门经过不懈努力寻求到了来自加拿大木匠巴斯的帮助。结局是重获自由,回到纽约的家。

整部影片的剧情和世界化的人性阐述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触动,美国的黑奴制度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历史问题,更是世界人类发展史中难以抹去的一笔。导演史蒂夫·麦奎因能够客观全面地消化原著,并利用电影手法从细节处着手带领我们一步步走进索罗门·诺瑟普的内心世界。从刚刚被绑架为奴隶时的自报家门辩白自身身份,到渐渐变得安静含辱偷生,在这过程中的伺机逃跑作罢,绝望着一直到后来,那个曾经血气方刚的索罗门几乎连自己都快要相信自己是从乔治亚州逃跑出来的奴隶。

2 人物形象定位之外形层面

从人物形象定位的第一个层面肖像、外貌、神态来看,索罗门黝黑的皮肤,蜷缩的卷发,紧皱的眉头,向外凸出的眼球和泛白的眼珠以及厚实的嘴唇,永远刮不干净的胡茬和破烂不堪的衣服,这几乎将黑人奴隶的全部特质融入血液。从他含情脉脉地凝视妻子可以看出索罗门深爱他的妻子儿女,爱自己的家庭;但从他与两个白人骗子交谈时流露出的笃定神情又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而单纯的人。另外,在这一层面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极大的反差和对比,在未被绑架赎卖之前,索罗门是西装笔挺、杖棍在手的翩翩绅士,而不幸进入奴隶群体后就只剩下破旧肮脏的薄衣衫和整日的蓬头垢面。初进牢房时,索罗门的神情是带有反抗性的,坚毅而倔强,但经过一次次的虐待毒打,甚至目睹了黑奴被杀的过程之后,索罗门的神态更大程度地变为顺从柔软、胆怯和恐惧。直至最后时刻,巴斯答应他的请求并被救出,索罗门才充满希冀地泪流满面。

索罗门神情态度的变化并不是一朝夕间就完成的,主人公是在经历了与原有生活极为不符甚至惨绝人寰的压迫之后一点点转变的。其中一个转折点就是几天来跟他“共苦”的克莱门斯被主人救赎逃生,这给了索罗门不小的打击。之后的重点转折是在福特老爷的种植园中,索罗门得到了福特老爷小小的“尊重和重用”,他天真地以为福特会了解他的苦衷给予他重生的机会,却不曾想自己竟被福特狠心卖给下一任奴隶主,这件事情对索罗门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他几乎不敢更不能去信任任何人,所谓的“奴性”不得已地慢慢被激发出来。

3 人物形象定位之内心层面

神态外貌的变动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这要归结于它们的根——内心层面。从人物形象定位的第二个层面——性格、心理、情绪来看,作为一个受过教育并拥有良好修养的人,索罗门的性格是坚毅刚强、自信而高傲的。例如,在影片中,索罗门听闻两个白人对自己的夸赞后骄傲自豪之感油然而生,哪怕是在被贩卖后索罗门向福特老爷讲述自己的工程观点时都是自信而胸有成竹的。而就是这样一个性情的人,在眼看着女奴伊莱莎与子女分离、自己惨遭转卖、被令亲自鞭打帕茨后心理状态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一次意图妄自寄信的大胆行为被埃德温识破,埃德温夹紧他的脖子质问,索罗门的心情紧张不安到了极点,烧信时汩汩的泪水也将所罗门所有的美好向往和积极心绪摧毁。但从索罗门“卧薪尝胆”的忍辱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他性格中坚毅隐忍、刚强笃定、充满智慧的一面,即使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索罗门还是在不断地寻求自救的途径。他在与自己所处的整个历史背景相抗衡,更是在与自身几乎被摧垮的心理情绪相抗衡,在逆境荆棘中的无声奔走,用淋淋鲜血开辟自由之路。

4 人物形象定位之行为层面

从人物形象定位分析的第三个层面——语言、动作、行为,我们更容易直观地剖析主人公索罗门。从影片开头索罗门调试琴弦、拉小提琴的行为动作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有着高雅情调的人。在牢房中他一脚踢走地上的饭碗并站起来大声解释自己的身份,可以看出他的爱憎分明和对自我的重视。他的多处语言如“为了捍卫自由,我的背上满是伤痕,你别乱谴责我”,“你得知道,我不是奴隶,我来您这儿之前是个自由人”等表明索罗门是一个崇尚自由、拥有极强自尊心的人。他严词拒绝帕茨的自杀要求,可以看出索罗门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品质。他将桑葚汁当作墨水,削尖竹签写字体现了他的机智灵活、有想法和主见。但在经历了难以承受的种种之后,他却欣然捧起了黑奴主分发的食物,这样回答埃德温夫人的疑问:只懂“零零星星一两个词,但书面文字我根本看不懂”。他用力地摔烂自己曾经如获至宝的小提琴,用粗糙的手一遍遍抚摸刻在上面的妻儿的名字,也许这里是最让观众感动的地方,也许这就是支持索罗门不断改变自己、放低自己、忍辱负重等待偷生机会的全部力量。

在影片的00:47:05~00:51:22长达四分多钟的时段,索罗门被吊在一棵树上,清晨到黄昏,来往的奴隶没有一人敢将其救下,唯有女奴帕茨偷偷喂他一口水后匆匆离开。就像影片前半部分克莱门斯所说的“生来就是黑奴,黑奴可没胆量反抗”。索罗门·诺瑟普的人物形象承载了一个黑奴的十二年乃至一生,这也是旧殖民地时代千千万万个黑人奴隶的缩影。也许最可怕的不是被贩卖至异处它地,可怕的是失去自由、失去对非自由的反抗、失去追寻自由的念头。

5 结语

坚毅、刚强、求生、要自由,就是索罗门。导演史蒂夫·麦奎因曾经讲过一句话:“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进入奴隶制的角度,后来我找到了这本书《为奴十二载》,一个自由的人,因为绑架而被卖为黑奴。选择自由之身的角度是因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他。”一个宏大繁杂的史诗性题材如何拍摄,导演选择从最微不足道、切实可行的电影人物入手,永远站在最普通的观众角度,实为明智。其实我们都没发现,索罗门也许不仅仅是电影的主人公,也是一个带着我们讲完整个历史故事的人。

参考文献:

[1] 陈祖继,于宁.影视编剧教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2] 路易斯·贾内梯(美).认识电影[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3] 尼尔·D·希克斯(美).编剧的核心技巧[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作者简介:王艺颖(1994—),女,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