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角色”与“自我”

2016-05-14 12:11张效民
艺术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婆姨角色舞台

张效民

摘 要:蒲剧作为地方戏艺术,珍贵之处就在于源于生活。所以作为蒲剧演员,更需要细心体味生活。如果我们仅仅把舞台演出看成是不得不去完成的匠艺任务,那样就会忽视人物角色的情感归宿,必然造成远离生活,最终也必然形成表演上的脸谱化、程式化,甚至虚假、失真!由此可见,蒲剧演员的舞台表演必须遵循角色(人物)的情感逻辑和生活轨迹,按照自然法则赋予人物妥帖、真挚的情感。只有如此才能摆脱刻板的舞台程式束缚,才能塑造出丰满鲜活、有血有肉的舞台人物。

关键词:蒲剧;地方戏;武行

同行常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作为演员必须明白,剧本乃一出戏的根基!它要求演员,必须沉下心熟读、细读、深读剧本,静心揣摩剧情,反复体验人物,并从剧本里悟出作者赋予的境界高度,以及作品的厚重内涵。我想只有如此,才能为演好人物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在真正理解、吃透剧本后,同时还要寻找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生活轨迹,以及所演角色(人物)的情感逻辑,进而梳理其情感脉络及行动走向。与此同时,还要将这些心理感悟始终贯穿于人物塑造的全过程。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准确地把握所扮演的角色,甚至与角色融为一体,结交成朋友!使角色的鲜活形象,在你心里生根、发芽,直至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最终使得舞台呈现出活灵活现的场景,令人震撼!

除此外,在理解、分析人物上必须下苦功,切记处理好“角色”与“自我”的关系。作为地方戏演员,必须明白“自我”乃是本能的“我”,而“角色”则是截然不同“另一个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另辟蹊径再造“角色”,最终成为崭新的另一个“自我”。笔者认为,任何角色塑造无疑都是以“自我”为载体,而“角色”则是在重塑“自我”的感悟体验之上的。人们常说,“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演法”,其中道理不言自明。假设一千个演员都塑造出一模一样的哈姆雷特,那就没有“自我”了,这势必导致程式的僵化,或说是千人一面的“脸谱化”。由此可见,“自我”用没用心去理解“角色”,此刻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你塑造“角色”的成功与否。我在“自我”认识、体验“角色”的过程中,首先是发现“角色”的情感何在?典型的外貌特征是什么样?之后再去分析研究“角色”形成外貌特征的内在原因,用心过滤“角色”的生活阅历、性格特征、习惯性动作等,最终使得“自我”转化为“角色”,以此达到“自我”与“角色”融为一体。所以,若要切实塑造既真实又不造作,血肉分明、形象鲜活的舞台艺术形象,就必须在“自我”与“角色”转换上下功夫。

例如,笔者在陕州蒲剧团移植演出的独幕剧《顶针儿》中扮演生性毒辣的东家。这个角色奸诈心狠,总是一副面目阴沉、露有狰狞的面孔,所有陪伴他的大小婆姨,包括奴仆佣人,无人不惧怕于他,凡人见他都得磕头作揖!起初笔者心里明白,扮演该“角色”极易只顾考虑外貌特征,随之造成声嘶力竭的吼叫,形体动作的狂躁不羁,最终使得“角色”苍白、空虚。那么怎样才能在准确理解剧本,把握人物性格上,去寻找该“角色”更深层次的内涵呢?鉴于此,笔者便对“角色”冷静分析!研究发现,此“角色”父母早逝,加之他自小多于心计,早早就掌管了很是富有的一份家业,他也时常想,如果不具备霸道凶恶的震慑能力,怎能管好手下的各色人等?从另一侧面看,正因他有了“霸道、凶狠”之气,处处显现他唯我独尊。由此而得,此“角色”喜好女色也算常理,娶了大婆姨还不知足,还要再娶三房四妾!但也同时发现,此人几代单传,起初他很爱大婆姨,哪料大婆姨不能生育,所以他横下心,必须找到能为他传宗接代二婆姨、三婆姨!故此他非要将漂亮的顶针儿占为己有,然而又有谁能想到,最终酿成悲剧!纵观“角色”,笔者紧紧把握其性格形成、心理嬗变,以及“角色”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艰辛努力,笔者总算张弛有度地展现了这一“角色”,由此得到了同行、观众的肯定和好评。

作为地方戏演员,笔者精心熟读剧本,深刻理解“角色”,甚至喜欢爱上“角色”之后,很快就进入了实质性的舞台呈现过程。笔者首先借助先期的“角色感悟和印象”,发自内心似乎已开始承担“角色”,由此也由内心体验融汇于外在体现的合成环节,以至于将“角色”刻画得更加细腻到位,直至完美。

这里还需特别指出的是,必须学会在塑造“角色”期间控制情绪。试想,如果我们刻意夸张地为表现人物而表现人物,那样势必造成因缺乏生活原本的规定情境和情愫,其结果必然导致“角色”的“表演过火”,甚至失真。作为二度创作,演员必须要融入“角色”的本真情绪,从容自如般地去塑造“角色”。也就是说,要时刻保持塑造“角色”的最佳状态。每当遇到矛盾高潮,甚至需要“角色与角色”互为刺激时,作为自身“角色”的“自我”,必须要有本能的情感反映或反馈,以此达到瞬间情感碰撞之火花。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彼此间必然的情感交流”,它不是仅仅独自努力就可以完成的“自我塑造”,二是稍有不慎,势必会使得自己的过度情绪冲昏头脑,由此忘记“角色”的存在,甚至诱导观众似乎只是看见了一个过度激动的“演员”,而非是在看戏,最终留给观众的只不过是个过火虚假的“纯表演”卖弄而已。所以笔者认为,若要成为出类拔萃的戏曲演员,就必须学会调整把握“角色”情绪,自然娴熟地与其他“角色”默契的配合与交流。

又如,笔者在《江小东和刘小文》中扮演的男一号江小东,该剧主要描写出生于70后的江小东与其心爱的刘小文建立家庭之后出轨又被对方原谅,再后来突发心脏病丧命的故事。为能塑造好“江小东”,笔者先是做了诸多的案头工作,之后又专门采访了70后,细心观察他们的生活,有意识拉近“角色”间的距离。分析人物环节时,笔者欣喜发现江小东这个“角儿”有着诸多的“草根情结”,譬如,江小东性格看上去软弱,看上去“怕老婆!”,而笔者性格很强势,刚多柔少!于是笔者有意识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刚、柔”比例,在与其他“角色”搭档做戏当中,也尽可能地改变自己,塑造“角色”。比如老婆刘小文骂江小东,我就发自内心地去表现江小东那种惧怕、懦弱的一面……

戏曲理论界曾评价戏曲表演:“真正的表演艺术乃‘演人而非演戏”。可以见得,舞台演出就是要塑造性格鲜活、极富有魅力、观众喜欢的舞台人物!作为地方戏演员,笔者将把“角色”与“自我”认真地区分开来,并将其作为信条不懈努力,为观众奉献更多、更鲜活的舞台人物形象!

猜你喜欢
婆姨角色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婆姨”一词源于佛教
“婆姨”一词源于佛教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