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与改造:挺进城市的精神与希望之灯

2016-05-14 12:40铁艳艳
艺术科技 2016年6期

铁艳艳

摘 要:勤劳、善良的刘汉香,坚韧地面对生活中的失意,以圣母般的大爱与无私带领上梁村的村民通过养花致富,力求寻求一条弥合城乡差距,解救乡村困境的可行之路。她对乡村的守护与改造,使她成为一盏希望之灯,照亮了乡村挺进城市的道路。

关键词:守护之灯;启明之灯;希望之灯

在展现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人向城市突围、挺进的艰难历程的长篇小说《城的灯》自问世就备受关注。在小说中,女主人公刘汉香始终坚守着乡村的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在情感与生活遭受重重的打击之后,仍坚韧地以圣母般的大爱与无私带领上梁村的村民通过养花致富,试图寻求一条能弥合城乡差距,解救乡村困境的可行之路。尽管最终她短暂的生命只留给众人一座“香姑坟”,但她对乡村的守护与改造,使她成为一盏希望之灯,照亮了乡村挺进城市的精神之路。

1 乡村美好的守护之灯

上梁村的“一枝花”刘汉香,拥有令人神往的美丽外表和让众人艳羡的村支书女儿的身份的同时,更有一颗善良纯真的心。作为乡村美好一面的守护者与乡村传统中不良一面的反抗者,当爱上家境破败、遭人排斥和欺负的上梁村上门女婿“老姑父”的儿子冯家昌之后。她有乡村青春儿女的朴实与热情,勇敢地突破传统的尊卑观念,主动向对方发起爱情攻势,并把一生义无反顾地托付给了心上人。她的秘密被发现之后,她又勇敢地请母亲出面,拦下了父亲和民兵手中挥向冯家昌的棍棒,并用自己的倔强和执着赢得了与冯家昌交往的权力,即冯家昌能在部队穿上“四个兜”。刘汉香心怀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在将自己交给冯家昌的那一刻,她便认定了自己“生是冯家人,死是冯家鬼”。

冯家昌进入部队之后,冯家的老父亲与剩余四个“蛋儿”艰辛和困苦的生活都被善良的刘汉香看在眼里。此时的她,再一次以善良和勇敢为支撑,以反抗父亲手中代表村里最高权力的威严及决裂父女之情为代价,踩着母亲的眼泪和村里人的流言蜚语,没有任何婚礼仪式就踏入冯家,承担起身为一个未过门的儿媳和嫂嫂的责任,替夫养家尽孝。她满怀少女对爱情的期盼辛勤劳作。为改变家里的状况,昔日生活安逸的她开始学着烙饼子、做鞋子,甚至顶着被苇叶和冰碴割伤的危险去割苇子,熬夜将院子里堆成山的苇子编成席。坚强的刘汉香从不接受娘家的任何接济,凭借自己的辛勤支撑起全村最为贫困的家,供养着四个学生。

在漫长的等待时光里,刘汉香任凭岁月在身上刻下痕迹,没人知道曾柔弱的她克服了多少困难,咽下了多少辛酸,只是大家的闲言碎语逐渐淡了,纷纷对她投来赞许的目光。繁重的劳动中,她始终笑眯眯的。“蛋儿”们一声声“嫂嫂”的呼唤中,她“心里满当当”的。她的支撑力量就是冯家昌写回来的“等着我”三个字,同时也是她勤劳不辍、无私付出的所有动力。即使在攒满劲头为冯家盖新房得知对方要与他人结婚之时,在乡民的愤怒中,她依旧保持冷静。在陌生的城市里,她用最大的善良和理解,宽恕了这个迷失于城市闪烁灯光之下的背信弃义的男人,转而用更大的爱与无私带领乡亲寻找进城之路。

对于爱情,刘汉香是纯洁和忠贞的化身;对于一个贫困的家庭和一群无助的“蛋儿”,她是慈母的化身。她身上凝聚着勤劳、朴实、无私、善良、坚韧的美好品质,她用自身微薄的力量和圣洁的人性光辉,捍卫和守护着乡村最为质朴的美好的一面。

2 探寻改造乡村之路的启明之灯

八年的青春与等待像“一腔热血泼在了狗粪上”,转身离去的刘汉香茫然地徘徊于城市边缘,看到了城市里的丑恶和求生的无奈。在得到“智者”一般的老梅的教诲和指点后,她从狭小的个人情感藩篱中挣扎出来,投入园艺学习,并尝试勇敢地探寻一条不同于冯家昌的占有城市物质与权利的进城之路。即回到自己的生活空间,打破乡村旧有生活中落后的一面,在大爱与无私的奉献中引导村民们追逐“美”,摆脱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贫困。

刘汉香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自己改造乡村的事业中去。她用责任约束自己,对抗旧的干部作风,她告诉众人“从今天起,我已经不是一个女子了。你们也不要把我看成一个女子,职责是没有性别之分的”。她用善良感化村民,在带领大家种出苹果树之后,她献出自己的果园充当礼仪树接待参观者,去感化斤斤计较的村民。面对众人往树上甩鼻涕的不良举止,她在树上系上红手帕。她对女人们进行点化,让她们找回了自己的名字。她的一举一动,像是一面魔镜,映照出人性的丑陋,让村民们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村民的惰性和劣根性让刘汉香意识到了乡村的贫穷与落后之深,也让她明白了简单的改造行动无法从本质上改变现状,更无法弥合城乡之间的巨大鸿沟。因此,刘汉香用尽全力,想要寻找到一条可行的路径,带领乡民走向理想之城。有文化又聪明的她,翻阅大量的历史典籍和图书资料之后,终于发现了上梁村曾是著名花镇的历史。于是,她在冯家和(冯家老四)的追随和帮助下,经过一次次不懈的嫁接实验和艰难失败,终于培育出曾名噪一时的“蓝烟儿”。面对外商,为了全村人的将来和持久的幸福,她顶着权势的压力,放弃了500万的重金诱惑,拒绝出卖自己的技术和专利权。

此时的刘汉香,已在重重磨难之后从自己的情感生活中突围出来,担负起了推动乡村发展的重任,活出了人生的大格局。由于她的无私与博爱,港商终于答应了她提出的让其与上梁村合作的要求,致使这个她为了纪念爱情而将其改名为“月亮花”的“蓝烟儿”得以开发,走出了乡村。也使得她难以背负的沉重乡村,在她这盏启明灯的照耀下,得以走向通往城市的道路。

3 乡村挺进城市的精神和希望之灯

美丽的“月亮花”培育出来后,一心带领大家走向城市的刘汉香打出公告免费推广,可是重实利的村民却充满怀疑地抵触学习。但等到港商开出高价收购的时候,自上而下,自县长到乡民都为自己的目光短浅而惊得目瞪口呆。当港商问刘汉香“图什么”时,她沉吟之后说出“理想,我不能卖……”此时的县长也明白了,“也许,这里会出现一座新的城,那就是花城”。谈判到深夜回村时,刘汉香眼前出现的黑压压的人群眨着的眼睛,像灯一样亮!平凡的刘汉香,用自己的执着和坚韧,将自己的大爱从无形化为有形,点亮了乡村人进步的眼睛,也点亮了他们进步的精神之灯!

贫穷,尤其是精神上的贫穷是一种精神病源。刘汉香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点化乡民。在李佩甫敏锐的笔触之下,乡村与城市在刘汉香的努力之中,不再是二元对立的局面,而是可以互融共生。她拉着纤细的绳子,拖着沉重的乡村为了理想前行,即使在梦中,都是呕心沥血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只为让村民从物质到精神全方位地向着城市前行。

最后,最为圣洁的她却被几个无知的年轻乡村孩子残害致死,临死之前却发出了类似于鲁迅笔下“救救孩子”的呼喊。她的死彻底惊醒了村民的良知,也震撼了投资者,换来了花卉基地的建立和“月亮镇”的成立。村民们获得了城镇户口,住上了两层小楼,打扫卫生的老人们胸前都挂着手帕……

“香姑坟”前,有众人的感念,有县长的缅怀,更有走向物质城市的五个“蛋儿”的忏悔。正如作者所说:“……多年之后她会成为这块土地上的神话,人们口口相传,她的伟大就在于她彻底站立起来了。我觉得我们这个民族太缺乏神话和神圣意义了,应该有一盏灯点亮这种具有神圣意义的美。”虽然刘汉香如神话泡沫般消失在黑暗而沉重的大地,但她已经成了乡村通往城市的希望和精神之灯,用肉体毁灭和精神永驻印证了李佩甫“以简单写复杂,以黑暗照见光明,以绝望诞生希望”的写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