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后现代女权主义与女性内衣的多元化发展

2016-05-14 13:39宋海帆
艺术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女权主义多元化

宋海帆

摘 要:女性内衣在服装史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女性精神需求的物化反映,而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思想和实践与女性内衣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解读后现代女权主义与现代女性内衣的多元化发展,对研究女性内衣未来的设计方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女权主义;女性内衣;多元化;流行趋势

“女权主义”的概念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它是女权运动的指导思想,而女权运动是指妇女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争取与男性平等权利的运动。她们努力把自身从父权制文化和制度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以改变自身的从属地位。女权主义从第一代的女权主义及其运动发展到现在的后现代女权主义,其内涵已不再局限于女性从经济、政治方面寻求解放,而是扩展到了超出女性范围的全面的哲学思考。

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女权主义提倡“性解放”,并将男女对立起来,这样的思想导致了60年代以后的诸多社会问题,如家庭破裂、单亲母亲、问题儿童等。但是,越来越多的女人在政府、商业等领域占据的领导地位使她们在经济上获得了独立,“男女”平等确实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于是,后现代的女权主义应运而生。如果说之前的“女权主义”重实践,那么“后现代女权主义”更重视超出女性范围的哲学思考,具有更浓厚的社会意义和性自由色彩。其核心思想:以社会性别的理论为依据,提倡男女的“阴阳合一”,主张没有“男人”和“女人”的社会,承认并强调男女在性别上的根本差异和性别特征;主张男女关系的和谐。这次的女权运动浪潮无疑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注意到女性内部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女权主义理论开始趋向于对性别的研究,主张将种族、国家、文化、经济、政治等因素纳入对性别不平等的思考,反对二元的思维模式,提倡多元化。以这样的理论指导女权运动,不仅为妇女争取到与男性在法律上相同的权利,更从整体唤醒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意识,显示出了女性的力量和价值。同时颠覆了男性的中心地位,改变了两性权力关系,有力地冲击了传统文化范式,从而催生出了新的社会性别文化观念。女权运动促使了性别观念的逐渐淡化,人们开始“淡出”传统着装的固有秩序、规范和定式,取而代之的是女性自己酝酿的时尚,是女性着装自主意识的觉醒,并直接引导了女性内衣的多元化发展。

进入20世纪70年代,女权主义的发展着重于批判传统的性角色观点,她们认为男性无权干涉女人爱美的权利,女人的爱美是关乎于自己的,高兴怎样穿,就怎么穿。于是,“回归自然”成了社会的时尚潮流。这种趋势讲究自然美,不受厚重内衣的束缚,强调简单、自由浮动的样式。内衣生产商的目标是要使女人穿着内衣却又看不出来。针织类以及具有提升效果的内衣被轻型面料以及简单的设计所取代,以至于有时乳头都能看出来。带钢圈的胸罩已经过时,女性的胸部单由织物来托起,市面上的大部分内衣几乎没有任何支撑。意大利Playtex内衣制造公司,最出名的设计就是一款叫做“越跨心胸”(Cross Your Heart)的无钢圈胸罩,其宽肩带和杯罩设计,可以为胸部提供足够的支撑。意大利内衣名牌La Perla也设计了符合自由的需要,但同时又起到支撑作用的胸罩。他们还做了长期测试,研究一些像莱卡一样的弹性面料,将它们融入纱、丝和蕾丝中,以保证胸罩的柔软舒适。另外,出于对丑陋的“多层着装风格”的痛恨,贴身的紧身衣再度成为潮流,那些透明,接近肤色的精品成为女士们的必备品。裤装的盛行致使半短裤成为整个70年代主要的短裤装,这些裤子一般是棉布与尼龙制成,还有一些由主要内衣品牌公司推出的高档半短裤。这些半短裤在后来演变成了极简风格的系细带的比基尼,甚至是更暴露的皮带装。无缝内衣在这时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了展示最新的技术,胸罩和短裤均出现了紧身衣所具有的条纹,时髦新奇的内衣激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到了80年代,女士的工作机会不断增加,经济上也获得独立,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Margaret Hilda Thatcher)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充分说明了女性在政治领域的杰出成就。“男女平等”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有能力的女性希望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获得成功,职业女性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展现出智慧、优雅、有个性却又不失含蓄的风貌。为了表达这种个性不失含蓄的精神需求,女性用带垫肩的衬衫外套把自身武装起来的同时,内衣设计者则通过强调性感来呼应这种新兴女性的形象,用柔软舒适的内衣来对抗时尚职业装的男性形象。世界著名摄影大师赫尔穆特·牛顿(Helmut Newton)镜头里的女郎,高挑自然中融合了男性的刚强气质。她们常穿着齐身长的大衣,敞开前襟以露出黑色内衣,自信地踱着步,这样的画面成了当时女性思想的最佳写照。就内衣而言,之前流行的外形柔软自然的胸罩与吝啬而简单的内裤被人扔在一旁。此时的内衣使女性更为性感,尤其是如黑色、红色、紫色一般的深色内衣,加上诱人的款式以及透明的蕾丝花边,高角内裤,连身衬裤,真正令人神往。尤其是卡尔文·克莱恩(Calvin Klein)设计的倒Y形三角裤,美丽中透出硬朗的气息,以大理石灰色棉制成,贴身又舒适,再搭配一件外套,就受到了那些讲究精致雕琢的小资们的青睐。泳衣也成为女性炫耀魅力的工具,尤其是比基尼,在沙滩文化中尽显女性妩媚。80年代的比基尼还是有骨架支撑的,下身的短裤也裁剪得很高,在女性希望展现更多美丽的要求下,许多内衣品牌如美国的Victorias Secret、意大利La Perla都争相设计具有比基尼外形的女性内衣。另外,时尚界还掀起了“内衣外穿”的着装潮流。女权主义十足的流行天后麦当娜(Madonna)引领了这种时尚潮流:她首次出现在流行舞台上就大胆地袒露出上腹部,从背心中露出胸罩的肩带来;在影片《神秘约会》(Desparetely Seeking Suan)中,她公然穿着饰有白色蕾丝的男人拳击短裤,配上吊袜带游行;1989年的全球巡演中,麦当娜身着让·保罗·高提耶(Jean Paul Gaultier)设计的“尖胸装”,更是成为“内衣外穿”的经典代表。

在女权主义的影响下,80年代新型男子出现,这是对男性观念的一种重新估价。女权主义导致了对“硬汉”形象的批评和对男性观念的否定,同时对自己以及他人的关怀成为男性特点的新成分。到了90年代,性革命成为当时的特色,同性恋解放运动和女权运动的兴起,致使人们对性和性别角色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从职场到家庭,传统的男女两性角色正发生着变革。特别是现代新兴职业对性别的生理因素依赖已然减少,它要求的是实力。同时,后现代女权主义强调身体的感觉和直觉,抨击男性中心的精神、理性和逻辑,力图用新的话语来取代性别主义的话语。在这种性别、性向模糊的时代,人们开始推崇那种瘦弱的形象。女性们乐于购买漂亮的内衣,用以装饰或者塑造美丽的胸部,“神奇胸罩”(wonder-bra)的出现则充分满足了广大女性的需要,它几乎成了时尚美女制造者的代名词。它是一款改变胸部的内衣,具有神奇的上托能力,即使非常下垂、平坦的胸部,也能被托出拥有深深乳沟的丰满印象,给女性内衣带来了暧昧和亲密的感受。后来,卡尔文·克莱恩(Calvin Klein)又设计了一系列简单的棉制胸罩和内裤,这些内衣穿着在那种骨感的身材可以呈现十分理想的效果。尽管这样的设计并不适合肉感的身材,但模特穿着时流露出成熟、干练、中性感的诱惑,依旧使这种设计在大街小巷迅速流行开来。内衣设计师们由此开始引入“裸露”系列。例如,香奈儿(Chanel)的极简比基尼,整体不过由几片巴掌大的布料和几根细带组成,“简洁”到了极致。

女权主义发展到新千年,开始发掘女性作为群体和个体的独特性,赋予女性存在和经验以全新的价值和意义,并对先前曾使妇女成为牺牲品的统治秩序所依据的范畴重新予以评价。在承认并强调两性差异的同时,肯定女性的价值和情感,将女性体验和价值作为重新评价的标准,以期待通过建立女性文化,弘扬女性的独特性来否定父权文化的所谓“正统”思想。这就要求女性的时尚世界应该推崇自我尊重和自我表现,努力在尽情展现自我形象中实现自己的精神解放。因此,这一时期的时尚内衣,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为女性提供体形,而是为了展示女性“理想”的体形——现代女性已经不再需要用限制性的内衣完全改变自己的曲线。同时,女性肩负(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妻子、母亲、劳动者的身份,这些身份决定了内衣必然走向多样化。一个职业女性,白天需要塑身内裤无痕内衣,晚上可能要黑色蕾丝丁字裤,运动时也许就需换上透气吸汗的运动内衣。同时,“内衣外穿”继续盛行,内衣和外衣之间的区别已模糊不清,这更加促进了内衣的多元化发展。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潮对女性社会定位以及性别的认识,促进了女性思想新的变化,推动了女性追求身体解放的思想发展,从而对最贴近身体的内衣产生了多样的影响。它促使内衣朝着凸显女性特征、表达自由思想、重塑女性曲线等多元方向发展。笔者对后现代女权主义与女性内衣的关系所做的一些抛砖引玉的分析,是以期有助于从思想文化的角度理解女性内衣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燕飞.浅析西方内衣的发展史[J].消费导购·文化研究,2008(12).

[2] 段杏元.影响女性内衣设计定位的因素研究[J].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2001(12).

[3] 李广松.内衣功能性的开发与应用[J].科技资讯,2008(06).

[4] 董渺.权力视野下女性内衣广告对女性身体的规训[D].陕西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女权主义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AnAnalysisofFeminisminJaneEyre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可敬的夫人》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角度解读
浅析女权主义的兴起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