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对中国当代建筑审美的影响

2016-05-14 15:12任小雪
艺术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国际化发展趋势建筑

任小雪

摘 要:在中国旧社会中,建筑审美观念受到社会伦理、宗法制度、儒家礼教等影响,不同时代的建筑都反映不同时代的社会风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经济、信息技术的全球化,在所处社会的现状形态都在变革之中,当今的现代化进程必会受到国际大趋势的影响,国家本土文化和国际外来文化交流产生巨大碰撞,这也会对中国当今建筑的审美趋势产生影响。如何在国际化进程中,发展中国特色的建筑审美观,走有中国特色风格的全球美学是一项宏大的工程。现代学术体系化与当今国际化融合是一个关键点。此文章结合现今状况来讨论中国建筑本土化与当今国际化二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并就阐述中国建筑之后的创作发展方向。

关键词:国际化;建筑;全球美学;西方思潮;中国民族;发展趋势

0 绪论

建筑当中所谓的本土化意味着建筑地域特征的凸显,建筑当中的民族特色文化也是建筑民族精神和当地风俗的体现。建筑审美其根本意义在于满足且丰富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建筑审美需求,而当今国际化的建筑风格使得先进的建筑材料、技术、设计信息思维涌现到建筑设计上来。本土化的建筑具有当代特征,其发展和延续取决于建筑大师们对具体地方性特征的总结和感悟,是无法仅依靠一种特定的建筑设计方法来维系的。发展到今天的全新技术以及创新材料是城市建筑发展的必然方向。事实上,中国当代建筑却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如何让“国际化”潮流思想与各区域建筑文化相融合,二是如何让中国的当代建筑传承传统建筑的元素和意义。

1 建筑设计审美的现状

1.1 我国古代建筑美学的传统文化特征

建筑具备着其功能性特征,能够为人们遮蔽风雨,给人归属感和安全感,并对人的精神方面产生影响。使人充满愉悦感受的建筑是与人的精神内核相适应的,也是充满着正能量的,在中国文化传统审美中,非常注重人与居住环境之间的交融,这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核心,即“天人合一”。我国的特色文化底蕴十分丰富,很多传统建筑是由当时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所产生。中国的建筑发展也需要考虑到发展时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现代建筑发展中需要更好地吸取传统文化元素,这并非是局限于传统复古文化,而是传统美学和现代技术两者结合,这样才不会使得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发展脱节。

1.2 建筑领域的变革

特定时期的美学和文化都是以这一时期的领域为先导的。并且这一领域的变革又将会深受这一特定时期的文化思维感染。当今西方建筑美学受到的首要影响是世界科技的发展。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这场变革涉及材料科学等众多的领域,并取得瞩目的成就。然而材料科学的发展相继为人们带来了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这类材料。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木材等天然材料,大大节约了不可再生资源,这也是环保的趋势。

在新时代,高科技是生产力的重要主导,人们越发地清楚了我们所处的世界,感到了科技的力量。这就出现了在建筑美学领域中以科技为美,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科技和机械美的崇拜。

1.3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了新世纪之初,中国融入了国际社会全球化。获得了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加入了WTO;中国在与国际相接轨,在此背景下,“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较量更加明显,中国的面貌不断被刷新。但在中国的旧社会中,人的个体审美遭受着社会伦理、宗法制度、儒家礼教的束缚与压迫,使当时的审美观趋向一致性。现代的审美没有了礼法纲常,而趋于转向世界,审美观就越来越片面单一,少了一个时代的地方文化环境的审美生成。人们需要在对身边的环境理解他的特性,需要在审美过程中寻找出特有的价值。

在现代审美的蜕变中,现代人们对日常活动有了更多的感受和理解。这样的审美也是人们应有的生活状态。这种审美观念也是走入现代进程的一个向导。

现代社会中的审美需要个性也应该是个性的。所以更加不能让审美趋向单一。现代的审美没有了礼法纲常的约束,人们可以追求他们所向往的审美风格。就这一方面来看,当今社会中的审美观念已经没有了特定文化理念的规则,而越来越趋于追求新奇的新法则。

2 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发展

协调好本土化和国际化关系:

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协调关系到建筑现代化的艺术审美。从建筑的形式风格来看,人们往往等同于建筑钢结构,生硬的东西,抹去了建筑的艺术风格,需要思考建筑的当代文化以及国际前沿的现代精神。利用独特的背景文化来解决这一现状。

将现今的建筑作品同价值观,审美观相结合,我国的建筑方向需要同价值观念相呼应。用徐志摩的几句诗:“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建筑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和这也相似:交会的闪光点,不是彼此的融汇,而是源自彼此不同的方向。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中,不断思考、交流,每一次的学习的过程,这些方案没有不该添加的外表,一切都是“需要”所得出的形态。建筑设计来自于本身的叙述和故事,这样的建筑才能唤起人们的思考。用最朴实的材料建构建筑的外形,随着时代的推移,新旧材料的演变,反而能够清晰地反映出时间的轨迹,这些恰恰是历史的轮廓。

同时,在理论的支持下,还需要国家建筑基本理论的指导。有必要深入研究建筑理论基础,特别是目前的建筑设计市场较为浮躁。国际定制的政策要符合建筑的基本原理,一般说来,国家政策是政府需要根据当前国情来修正,由政府的支持、大众们的支持以及建筑大师们的优秀成果,真正地协调好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的关系,创造现代化的建筑。

3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在当代居住建筑中的承扬

我们国家的建筑在国际化的同时,首先应尊重中国民族本土的建设,以民族背景的差异为前提,跨越文化和艺术实践能够得到更为宽阔的空间发展,容易让人接受。但这仅是文化交流得出的结果,还不能达到建筑美学升华的最高境界。中国历史是文化的河流,而巨大的世界历史文化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是一个无穷的数据库,供人们查看享用。要正确地面对建筑文化内涵,为现代化建筑注入新的精神体验,使之具备传统建筑最初的象征含义,激起人类探求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文化内涵。面临世界全球化,中国在各方面都在与国际相接轨,建筑文化也该顺应当下潮流,正确地对待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历经几千年洗礼,中国的建设艺术和建筑风格仍然保持着其基本特性,左右着当今的审美发展和审美取向。因而,在现代建设过程中,我们则需要把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和文化精髓转为具体的设计语言,继续建构属于中国的现代化建筑,跨时代地将中国的建筑文化表现出来。

4 结语

单一地说中国建筑文化本土化都是错误的,不利于中国建筑艺术文化的发展,片面追求本土化必会导致建筑文化的封闭守旧,而一味地追求国际化,则只能昙花一现,忽视了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国需要走出去,不走出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中国的建筑需要交流,不被接受的建筑,是没有希望的。建筑师需要不断学习,我国的建筑实践需要在本土化与国际化的交互中逐步改善进步,但在向外看的同时也要向内看,更要向前看,寻求新的可能性,回头审视本土文化的历史河流,中国本土化与国际化相接轨,建设现代化建筑。

猜你喜欢
国际化发展趋势建筑
聚焦港口国际化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建筑的“芯”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