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既有居住区景观适老化改造方法

2016-05-14 15:12卢丹
艺术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适老化

摘 要:随着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社会对老人宜居区的关注也随之提高。老旧既有住宅小区内景观设计单一,以大面积绿地为主,缺乏老人休闲、健身的场地;道路的无障碍设计不细致;生活基础设施不足。针对这些现象,本文从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入手,分析了景观适老化改造的方向与具体方法。

关键词:景观改造;既有住区;适老化

21世纪来临之时,我国逐步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在城市中,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也日益凸显。而与此同时,既有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中大部分设计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部分单位家属住宅区已经或正在筹备进行小区景观改造,但是其改造部分却较少针对适老化进行重点设计。小区景观改造设计中,形式新颖、造型独特的景观虽多,但对老人的关注较为欠缺,仅部分考虑了无障碍设计。因此,景观适老化改造已经迫在眉睫。

1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老人活动的适应性

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通常遵循人性化、科学性、生态性、艺术性等原则。其中,人性化设计主要基于环境行为心理学,以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相互影响及对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设计考虑重点,保障景观设计的各项基本功能;科学性保障了景观中各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景观设计的可操作性、安全性与合理性;生态性保障了设计从景观的小环境内部平衡、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的适应性、景观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艺术性从不同形象、不同侧面和各个层次上体现了元素的应用、文化的传承、地域特色等。

由此可知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中,对于人性化部分的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大范围的人群,以普遍性设计为主。针对八九十年代建成的既有住宅小区景观,主要是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内的家属区进行的设计,以住宅建筑或办公建筑的配套设计形式出现,设计时间通常为主体建筑设计的中后期,设计周期极短,较少有专人对景观部分进行设计。其设计面向的人群以工作人员为主,服务于主体建筑。因此,这类景观在人性化设计等方面难免存在不系统、不全面的情况。

随着工作人员的离退休与国家居家养老政策的推行,这部分原本以上班族为主的景观设计已经不再能满足小区内部人员的需求。少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进入了有专人看护的养老机构,大部分有一定自理能力、思维清晰的老人仍然以居家养老为主。这部分老人有娱乐锻炼的需求、人际社交的需求、传统文化与艺术欣赏的精神追求等,却难以在现有的仅以大面积绿地为主的单一环境中得到满足。

2 适老化改造设计的方向与方法

2.1 人性化设计的重心转变

人性化设计在改造过程中,不应只考虑设计的普遍适应性,应当考虑老人的心理与行为需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于2012年修订以来,国家相关的法规尚未作出调整,如2003年出版的《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2001年出版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2007年出版的《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对于大部分老人现居的普通居住区景观设计,尚无具体规范与老年人需求相对应。现行的设计规范主要基于早期的无障碍化建设,对有专人看护老人的敬老院和社会福利机构出台了相关的设计规范。仅上海个别国内一线城市对现有的居住小区在适老化设计上出台了地方性建设指导意见,但适应老人的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方向并没有改变。

适老性改造设计应基于原有的景观,对老人心理、生理以及行为方面进行适应性调整。心理方面,老人独处时间较多、安全感也较低,过于浓密高大的植物群亦造成安全感的缺失等;生理方面,老人身体机能逐步退化,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的混合、台阶的设置等易埋下安全隐患;行为方面,老人需要与人交流、分担家务等,单一的绿地景观无法满足老人娱乐、社交等方面的需求。

2.2 科学性适老化设计的要点

科学性的改造设计应结合不同老人的具体需求,应从广场、道路、灯光、设施等方面着手设计。在居住区改造时,要考虑老年人在休闲娱乐方面的需求,宜增设一些方便老人跳舞练剑的广场、散步的步道、棋牌娱乐的亭台等。

小区内楼宇间距宽阔的区域可以考虑增设小型娱乐广场,广场单边长度宜在十米以上,设置专门的领舞台。设置位置不应靠楼宇太近,造成作息时间不同的人群间冲突。广场的铺装材质应考虑透水性好的地面砖,而非采用花岗岩等表面密实的材料;地面色彩宜采用中性色,可用不同深浅变化的颜色做铺装的花纹纹样设计,避免采用反光强的浅色面砖;排水坡度考虑1% ~ 4%之间,应根据面层材料和当地雨量大小进行设计。对于小区内空间有限的,应当考虑引导至社区休闲广场。

为保障小区内老人行走的基本安全,宜采用健康步道与车行道分离的设计,道路宽度有限的应严格控制车速。老人通常迈腿跨距小、抬高难,因此健康步道与车行道、步道与广场、单元门入口的衔接处,建议采用坡道与台阶相结合的设计,而非单级台阶。单级台阶易被视力退化的老人所忽略,三级及以上数量的台阶高差明显,配合坡道可以满足不同健康状况老人的需求。道路的两侧景色相似易带来疲惫感,甚至导致老人迷路,可在平面设计时考虑两侧为不同的植物配置或平面样式,避免多次重复。道路铺装方面宜采用防滑性好的材料,如透水砖、卵石铺面等,不宜采用宽缝隙的冰纹路或步石、汀步的设计,避免缝隙处卡住拐杖、轮椅或绊脚。

针对老人记忆衰退易迷路的现象,应当设计颜色鲜艳的提示标志牌,背景与文字颜色对比度明显,夜间增设灯光。以成都市成华区为例,多数既有小区物管为省电常采用5瓦灯泡,较为昏暗,道路两侧灯光应提亮。此外,在只有台阶的区域,可考虑在台阶踢面边缘增设灯光,对官能衰退的老人起提示作用。

设施方面,部分小区缺乏内部座椅或座椅设计不适宜老人。老人买菜、散步、接送小孩等过程中常容易腿脚疲惫,宜在步道旁每50米内设计座椅。座椅样式应有扶手和靠背,方便老人放随身物品与放松休息,即使在座椅上睡着也不至于栽倒。单个的石凳样式虽好看,但却无法达到以上效果。座椅在广场这类娱乐区边缘设置可让腿脚不便的老人观看他人活动、参与聊天等,在步道旁或绿地中部设置可满足老人安静赏景的需求,注意座椅遮阳功能或廊架的布置。

2.3 生态性与艺术性中的老人需求

生态性方面既有小区的植物配置,应当考虑老人呼吸道等身体机能的变化,避免柳树飞絮、花粉漫天的现象。也可以设计几块自助种植花坛,高度在0.9米以上,方便老人种植花卉植物,既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又避免了老人长时间弯腰或下蹲。个别改造设计在增设水景时,应考虑轮椅老人的安全,无护栏的水池边缘高度应在0.6米以上,既方便轮椅老人赏景,又不至于跌落水中。景观适老化改造也不应遗忘老人对文化艺术的精神需求。也可针对不同的单位、地域特色等,可以设计一些成为老人谈资和身份标志的雕塑等。

综上所述,适老化改造设计应当从现代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出发,基于老年人的具体心理与生理需求考量,落实到景观设计的细节。虽然现在的适老化景观改造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但在具体改造中依然没有得到具体落实。所以,数量庞大的城镇既有居住区景观仍亟待改善。

参考文献:

[1] 于一凡,贾淑颖.居家养老条件下的居住空间基础研究——以上海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5(04).

[2] 裘知,楼瑛浩,王竹.国内老旧住区适老化改造文献调查与综述[J].建筑与文化,2014(02).

作者简介:卢丹(1988—),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适老化
老年友好城市下宁波公共交通适老化设施发展对策研究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构建适老化社交媒体的创新研究
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
基于老年心理需求的适老化养老模式探讨
适老化室内设计探析
城市社区“适老化”园林绿地系统建设浅析
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复合型养老社区探索
养老机构中室内交通空间的适老化设计
城市建设莫忘关注老年人需求
养老社区建筑中适老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