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

2016-05-14 15:45姜亚平
艺术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发展趋势

姜亚平

摘 要:近些年,我们所了解的城市美学研究、城市形象设计、城市文化定位等方面的话题越来越多。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更是市民文化追求与精神寄托的一种呈现。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一大新趋势。本文通过对东、西方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现状的对比,浅析我国公共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当代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趋势

1 我国当代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现状

在发展的短短时间内,城市公共艺术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均衡,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中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地向前发展。相反,对于我国大多数三四线城市来说,公共艺术的发展还极为不足,公共艺术没有很好地凸显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1.1 对历史文化的忽视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没有文化积淀的城市总给人一种庸俗、大众、浮躁的心理感受。相反,一个有着千百年文化传承的古城,总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意蕴,是一种无法被复制的,也不会在纷杂的外来文化冲击下迷失自我的一种精气神,是这座城市发展最好的风向标。

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从现代的史书和影视剧作来看,广为传颂的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是中国古文明的一种呈现。经过历朝历代的更迭交替,在风雨中洗礼,中华民族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看来,无论是北方的北京、西安还是南方的成都、南京,它们都有其别具一格的精神面貌。自古以来,地域的辽阔,南北地域的差异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使得中国的文化更多地呈现出包容性的特点,只要有利于本土文化发展的,一律吸收并合理共存。因此,这种文化现在体现于城市公共艺术上,便是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南北方城市的整体面貌也会有所差异,北方粗犷豪放,南方婉转精巧。

1.2 设计思维的束缚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求的是一种中庸,温柔敦厚、平淡天真的美学境界。早期,在西方文化没有极大融入的时候,中国艺术作品的特征一直较为模糊,不方不圆,不偏不倚,并没有很明显的特征,讲究的就是一种中庸的思维方式。在最初中国的艺术作品创作中,如何去描绘一个物象的时候,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选择的是两种不同的路径,丝毫感受不到写实所带来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设计者自我局限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中,使得各个城市的差异性以及地方特色没能表现出来,以至于国内多个城市都没有明显的风格,趋向一致化。

2 国外公共艺术的发展

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从发展及兴起的时间来看,同西方国家有所差异。西方城市公共艺术的盛行稍早,发展较为成熟;而东方时间上相对滞后,但以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很多东方国家在公共艺术领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下面以德国和日本为例展开阐述。

2.1 日本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

客观来讲,日本公共艺术的发展算得上是东方国家的领头羊,其城市公共艺术也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然而,就我们所知,日本的城市公共艺术注重建立良好的规程。对他们的国家来讲,城市公共艺术也属于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区域城市环境的改造要严格遵照程序法规。同时,还会由当地政府和市民组织共同商讨制定一个地区规划方案,且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公开评审,如此才能够让市民亲自参与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建言献策。相关部门采取这样的政策方法不仅在实施与管理过程中较为方便,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民众的审美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设计氛围,更有利于将之建设成设计大国,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设计”的使命要求。

2.2 德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

德国,从经济实力来讲,它是欧洲国家中的佼佼者,同时在设计领域亦是北欧国家的领头羊。公共艺术的发展,使德国城市的文化面貌和精神面貌也取得了较大的改观,街头公共艺术,市民的参与,使德国设计大国的光环永立不倒。一方面来说,德国的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因极大地考虑到当地的人文历史及地方特色,才使得德国的教堂及建筑清新自然、各具特色,城堡及小镇也风格迥异、闻名于世。从另一方面来看,德国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风格广为人知,特色比较明显。较其他的欧洲国家来说,它注重的是一种科技含量与实用性,始终在探索功能与形式之间的矛盾并致力于解决此问题。其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效率”,这种实用性主义理论可以从德国知名的城市建设中看出缘由。

由此可见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首先应从当地的历史文化及当地特色出发,以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为基本出发点,通过艺术化的手法满足人们的审美及精神层次需求。其次,提高民众的审美能力,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设计”的使命要求。

3 浅析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

公共艺术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随着城市转型而不断变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认真思考公共文化空间的特殊意义,因为它体现的不仅是艺术,更代表了整个城市的面孔,同时也将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今天,我们也终于意识到,公共艺术的出现也是城市文化软实力提高的一种重要体现。所以,未来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必将是城市现代化最突出的一部分。以上海为例,在大力推进上海“公共艺术与城市雕塑发展”的进程中,彰显了上海这座城市在全球发展的背景中,自身的文化特质、文化情趣、文化追求以及流变的文脉轨迹。从而在“精、气、神”上辐射上海这座城市强烈的时代精神。在形态、神态、心态上体现“追求卓越”的精绝意识和“海纳百川”包容万千的气度。

如何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改善城市的精神面貌?这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首先,公共艺术最根本的特征是公共性。让公共艺术生活化、大众化,需要每个市民的参与、发挥和创造;其次,尊重城市的人文历史以及地域特色,展现出城市独具一格的风采;最后,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注重市民的精神文化建设,彰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旨。

4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其他领域一样,公共艺术的发展,一方面应制定一系列更加合理的规章程序,加强和完善管理方法和约束制度;另一方面,加强政府与地方、领导与市民的人文交流,加强对当地人文历史知识的宣传介绍,也是增强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活力、发展城市鲜明特色的较好举措。从实际来看,公共艺术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部分,更是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一大载体。将来,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必将为城市形象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发展趋势
民办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研究
校园公共艺术作品形态影响因素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大连滨海路公共艺术的美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