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游戏

2016-05-14 14:55葛欣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16年6期
关键词:柴禾蚂蚱瓶盖

我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小镇里,它的名字叫南杂木。那是由长白山余脉围成的盆地,又有浑河流过,是个山灵水秀的好地方。

因为临山,我们小时候的很多游戏都是与山有关的。我虽多数时候是一名“宅男”,每天更多的时间是用来看课外书,却也乐于偶尔与三五伙伴来到山上玩耍。在山上,大家采了枝条当宝剑、当长枪、当大刀,玩官兵抓强盗的游戏。在满山金黄的野花中,跑一会儿,杀一会儿,喊的声音很大,神情很认真,手里的枝条却是你推来,我挡去,就像事先排演过似的,慢得很。跑累了,我喜欢躺在草丛中,微眯着眼睛,看云的旅行,听风的声音,嗅花的香气。有蚂蚱出现的时候最热闹了,小伙伴们时而大声疾呼,时而凝神静气,时而蹑手蹑脚,时而健步如飞。记得有一次,我捉住了一只蚂蚱,便像位英雄似的,把蚂蚱捏在手中,向大家炫耀着。然而,当我不小心弄伤了蚂蚱的腿脚时,结果换来小伙伴们的同声指责。

我们的小镇里,每户人家与邻居家是没有围墙间隔的,大家有共同的院子,被称为“向阳院”。我们在这里最喜欢玩的是捉迷藏的游戏。说起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有的藏在墙角,有的藏在狗窝里,还有的罩了袋子在头上,藏在倒扣的鸡笼里。我最喜欢藏的地方是我家的柴禾垛。在那里,我修筑了许多“洞穴”。

有一次,我正在家里读《水浒传》,小伙伴来找我玩捉迷藏了。我舍不得放下书,便带着书来到外面,和小伙伴们玩了起来。随着“石头剪刀布”后,轰的一声,我和六七名孩子四散跑开了,各找各的藏身处去。我又来到柴禾垛边,爬了上去。藏到了洞里,又把洞口的柴禾理了理,用杏条挡严洞口。看着毫无破绽了,我满意地拿起书,读了起来。不知过了多久,小伙伴应是被陆续找到了,只听得到小伙伴在外面喊我的名字。“葛欣,我看见你了,快出来吧!”这招已经太过时了,谁不知道这是在唬人,想把我诈出来。熟读《孙子兵法》的我,这招还识不破?我借着透过柴禾枝渗进的光,继续如痴如醉地读着。杏条那新鲜的气味飘进鼻子,我感觉特别惬意。读着读着,我睡着了。醒来时,外面已经没了声音,孩子们早就回家吃饭去了。这时的我从柴禾垛里钻出来,带着满头的草棍儿回到家中。妈妈见了,笑着叫我:“傻孩子,看书又看得这么晚。”

我平时喜欢琢磨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游戏,大多是与书有关的。我喜欢读《岳飞传》《西游记》等古典小说,便常会把书中人物画在纸板上,剪成圆形,分给伙伴们,一起玩。我带领他们一起根据人物的特点编故事。大家指挥这些人物,有时攻城打仗,有时吃饭聊天,有时旅游游戏,有时上课学习……我们有时玩的是一本书里的人物,有时也会把几本书里的人物放在一起“乱炖”。在小伙伴的指挥下,常常会出现《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被《三国演义》里的张飞打败的“经典战役”。

儿时的游戏很多,太多东西可以成为我们的玩具,即使汽水瓶上的盖子这种简单的物件,也是我们的最爱。小伙伴们见到路上有瓶盖,都会捡起来,说不定那个瓶盖就会是自己手中的“大王”。每人口袋里装着满满的瓶盖,走一步,衣袋便哗啦哗啦地响着。大家凑到一起,弹瓶盖。轮到谁来弹时,左手托着自己的瓶盖,右手大拇指扳紧中指,瞄准了对方的瓶盖,松开大拇指,那中指的弹力便会射出瓶盖,把对方瓶盖推到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别小看这种游戏,手指的力度、瓶盖滑行的距离,都极有讲究,没有些功夫是很难取胜的。我在这种游戏的基础上做了加工,在每个瓶盖里面的胶皮上画了小人儿,都是书中见过的心爱人物,如关羽、林冲、哪吒……每当这些英雄获胜,我便会大喊获胜英雄的名字,引来小伙伴的羡慕。

儿时的游戏,不像现在的孩子游戏这样多彩、复杂、多样,但它对我来说,却最美好,最难忘,最珍贵。因为这里面有我儿时最宝贵的记忆,它属于那个时代,是独一无二的,永远不可复制。

葛 欣 儿童文学作家,著有“阳光女生杜小默”系列等30余部作品。提出做“三心三型”父母教育理念,坚持为女儿讲故事、写信十年,著有家教畅销书《亲爱的宝贝》。作为作文教学专家,有数百名学生的作文在报刊发表、获奖。

本栏插图 李斯冉

责任编辑 陈土宏

猜你喜欢
柴禾蚂蚱瓶盖
瓶盖配对
设计巧妙的瓶盖
快活的小蚂蚱
捉蚂蚱真有趣
我的粉蚂蚱
消失的柴禾垛
开瓶盖
母亲的柴禾垛
母亲的柴禾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