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女权主义对中国女性题材艺术作品的影响

2016-05-14 01:43徐迪曼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女性主义

徐迪曼

摘 要:在过去千百年里的古代中国,不论是宫廷画师,还是骚客文人,都热衷于女性形象的刻画,而恰恰忽略女性作为男性属性相对应的另一半社会组成部份而应该具备的人格的尊重,一些女性题材作品,女性的身体不过是艺术品的消费对象和观赏对象。而女性画家的名字和作品留名,有影响力者更是寥寥无几。清代的《玉台画史》,女性始终处于弱势与被动的地位,所记载的不过是一些附属于男权统治的卑微女性的作品,其作品显现出来的工匠气远远超过一个作为自由女艺术家应该具有的精神气质。女性的艺术创造力似乎被无情地剥夺和扼杀了,而完全生活在一个由男性主宰的世界里。尽管在中国绘画史上,女性艺术还几乎是个空白,但是对于现代人而言,这已不再是个新鲜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加入到艺术家的行列,并开始从事大量的艺术创作活动,以女性艺术家为主题的展览开始大量涌现,而女性题材的作品内容也随着女权主义的产生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女性主义;现在女性主义艺术;女性题材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8-0026-01

在过去千百年里的古代中国,不论是宫廷画师,还是骚客文人,都热衷于女性形象的刻画,而恰恰忽略女性作为男性属性相对应的另一半社会组成部份而应该具备的人格的尊重,一些女性题材作品,女性的身体不过是艺术品的消费对象和观赏对象。而女性画家的名字和作品留名,有影响力者更是寥寥无几。清代的《玉台画史》,女性始终处于弱势与被动的地位,所记载的不过是一些附属于男权统治的卑微女性的作品,其作品显现出来的工匠气远远超过一个作为自由女艺术家应该具有的精神气质。女性的艺术创造力似乎被无情地剥夺和扼杀了,而完全生活在一个由男性主宰的世界里。尽管在中国绘画史上,女性艺术还几乎是个空白,但是对于现代人而言,这已不再是个新鲜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加入到艺术家的行列,并开始从事大量的艺术创作活动,以女性艺术家为主题的展览开始大量涌现,而女性题材的作品内容也随着女权主义的产生发生了变化。

在中国女性题材作品所产生的变化,与女权主义产生在西方一样,有着一定的产生背景——西方的哲学理论对其发展在意识层面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西方女权主义是一种思潮,它渗透到了世界现代艺术女性主义美术作品中西方的女性主义是历史必然的产物。上世纪70 年代,美国最热烈的女权主义的声浪中,一系列的妇女艺术家组织应运而生,美国最引人注目的女性主义艺术家舍尼曼在1975 年首次表演了《内在书卷》,她裸体站在舞台上,轻而缓慢的从她的阴道里抽出一个长约10英尺的纸卷,上面写着她的诗歌《我遇到了一个快乐的男子》,这件有如仪式一样的行为艺术明确给了女性生殖器一个公共的、精神的空间,是对“身体”的另一个角度的阐述。时至今日,它仍旧被看作女性主义一件经典的作品。伊娃·恩斯勒的剧作《阴道独白》不仅在文字上引起世界对于女人健康和权利的关注,同时也在音乐、舞美艺术上取得一定的成果。1997年在美国获奥比奖,1998年成书出版。评论家说:“近年来,上演这出话剧已经成为国际性‘妇女战胜暴力运动的标志性活动,阴道并不就是‘阴道,它已在新的时代赋予新的意义——对女性身体和心灵的维护,它是反暴力剧作”。

向京的雕塑,多为女人体,她给她们彩绘衣服和道具,那些女人体自然的,陈列着,不优美,也不诱惑,除了给人真实感,什么也没有,就是一个身体,简单直白的身体。——这是雕塑家向京的代表作《你的身体》。确实,向京创作的身体是自在自为的,她们不会在意任何的目光与议论,她们在那里,哪怕身体的缺点曝露无遗,也依然随性而为,即便叉开了双腿,也依然坦坦荡荡。向京对观者说:“她们在这里,你们看了就是‘你的身体了”。于是,事情反了过来,考验的反倒是看的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了,这很幽默,也颇具反讽。因为向京对“她们”是自信的。如此,那么即便说,是“你的身体”,“你”又能够如何呢?对于看的人而言,“她们”的形象是不同寻常的,是有冲击力的。而换个角度,难道不可以理解为“她们”也正在无声地召唤着匹敌的观者,且暗暗地蔑视那些面对自己软弱无力的胆小者呢?她塑造这些女性的身体希望打破一些成见,希望以真实的力量来打动人。巨大的沉默的身体放在那里,有着肥肉和橘皮,乳房下垂,肚皮上甚至有割过盲肠的刀疤。女人的身体大多数真的就是这样的,不是杂志上电视上的模特那样的。这样的身体放在那儿,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她的女人体雕塑通常是等大或者高达三米,女人的身体本身作为主体,直接而朴素,非常有说服力。女人体都很逼真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站在这些雕塑中你觉得她们就是身边的一分子确又有那么些不同。

女性题材艺术作品内容的变化是一个历史选择的结果,要想让自己代表的立场发出声音,势必会拿起最为熟悉最能引起共鸣也最能引起颠覆可能的元素,它是时代进步的标识。而女性题材艺术作品只表达女性自己的问题,非要像女权主义强求生理和精神上与男性的平等,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完全的看齐男权中心文化,结果势必会走向局限。对个体化经验的细腻描述如同做“女红”一样是千年来中国女性的优势。如果能结合这些优势将多元化的个体意识置换成新的艺术语言,势必会使得女性题材艺术作品的空间更为广博。中国的女性题材艺术作品一直在向前发展着,无论如何,女性题材艺术作品的所产生的变化是鼓舞人心的。

猜你喜欢
女性主义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森太太》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论日本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生态女性主义的社会批判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