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水的秘密

2016-05-14 09:40杨从智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2016年6期
关键词:少校液态水麦克

杨从智

这已是麦克少校在火星上度过的第十天了。

他从床上滑下,扶着舱壁,勉强站稳。要知道,在这个神奇的星球上,引力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尽管仍不适应这种飘飘然的感觉,但他对视野所涉及的这片土地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神圣感。

这种神圣感来源于十天之前。

十天之前,麦克奉美国宇航局行星探测部门主管吉姆格林之命,登上了前往火星的飞船。他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便是设法证明液态火星水的存在。他深知自己此行的重要性,因为在太阳系中,火星是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相近的平均密度和自转周期,恰到好处的火日距离与公转周期,已使它拥有了包括大气层与适宜的大气温度在内的诸多孕育生命的要素,但唯一欠缺的就是生命之源——水。

有了水,就意味着火星上原始生命的存在便多了一分可能,人类与外星人的交谈便多了一份希望;有了水,人类定居火星的几率就变大了一分,地球挺过生态危机的胜算也多了一分把握。

于是乎,怀着浩浩荡荡的雄心壮志,麦克来到了火星,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首先,他决定从大大小小的岩石入手,先观察它们的表面纹理,再采集样品,研究理化性质,最后得出水是否存在的结论。但在连续五天的工作后,他没有得到任何进展。

素有硬汉之称的少校麦克,也开始彷徨起来。夜已深了,此时远在地球的妻儿,应该已进入了梦乡。而麦克却无法安眠。他的思绪像罗盘,在迷雾中疯狂地旋转:多天的工作未果,任务如何完成?该死的火星水,你到底藏在哪里?

他漫无目的地疾走在荒凉的土地上,徘徊在一个个陨石坑旁。突然,他脚底一滑,跌倒在一个陨石坑旁。身下突然硌到一个瓦状物体,他信手拿起,发现上面布满了奇形怪状的蝌蚪划痕。再仔细看了看,忽然脑洞大开,一个念头亮了起来。数年前,他和国家实验中心的地心科考队进入埃及金字塔的入口探寻时,在进入地心的暗物质层前,也见过一个类似的符号。那时带队的正是吉姆格林博士,他当时说过,这好像是史前外星人的一种智慧文字。

少校一跃而起,将随身携带的采集系统对准手中物品,扫描录入,然后打开紧急呼叫按钮:“呼叫中心,呼叫中心,请核验一下这个物体。”几秒钟后,回馈的信息证实了他的想法,这正是一种智慧的蝌蚪文字,距今已有3000万光年的历史。

少校再让分析中心翻译了这段文字,然而反馈过来的信息令他迷惑:“北极中端,天石之下。”这是什么意思呀?他下意识地看了看腕上的电磁表,上面的“N”字在动,莫非这就是火星的北极?那么中端又在哪儿?突然他注意到,自己随手抛下的纹理石头好像自动围成了一个圈,他走近过去,竟然在圈中发现了一个八卦石形状的装置。他刚伸出手去触碰,就在那一瞬间,一股强大的冲击波击昏了他。

少校腕上的电磁表发出的机械抖动声惊醒了他,发现所有的电磁信号全部中断,所有的通讯信道也关闭了。身体旁边的那块八卦石唤醒了他的记忆,他发现自己前方不远处是一个黑黝黝的洞穴入口。他积蓄了一下力量,打开宇航衣上的生物核灯,一束微弱的光照亮了黑暗。

少校沿着这个奇怪的洞穴往前走,一路上沟壑林立。走到一个岔口,为防迷失方向,他将随身携带的长绳拴在旁边的一块石头上,自己一路走,一路将绳铺开。也不知走了多久,他有些累了,生物核灯也越来越暗。终于,他的目光停留在一些不起眼的条纹上:是地下暗河里的火星水?暗色、冲刷的痕迹,只于夏季出现,这就是他苦苦追寻的证据啊!希望之光出现在他的眼前,照亮了一条通往黎明的道路。他一路走下去,发现了许许多多地球上没有的物质。就在生物核灯再次变暗时,一丝光亮出现在他的头顶,身上的电磁设备也在那一瞬间恢复了正常。

少校休息了一会儿,沿着自己放出的绳索返回。他回到飞船里拿了设备,想录下火星水的证据。但当他进入洞中后,电磁信号再次奇怪地失效了。最后他想了一个办法,将图像采集设备接到了生物核灯的线圈上,终于拍下了一张完整清晰的火星水照片。成功了!

接下来,少校从飞船中取出工具,又再次小心翼翼地返回洞穴中进行了采样。经过三昼夜的奋斗,他证明了该地火星液态水的存在,同时发现这种液态水是具有流动性的盐水,这就意味着这里还有以盐和水为生的微生物,诸如可以制造氧气的藻类。

十几天的考察转眼就结束了。少校登上飞船,庄严地按下了返回地球的按钮。他知道,火星上液态水的发现,绝不比阿波罗登月的成就逊色。

一个属于火星的时代已然来临。

(指导教师:孙天任)

猜你喜欢
少校液态水麦克
一位美空军少校在关岛上空从一架B-1B枪骑兵轰炸机上向外张望
1/2的魔法
小王子
生活很艰难,但你被爱着
基于微波辐射计的张掖地区水汽、液态水变化特征分析
Ka/Ku双波段毫米波雷达功率谱数据反演液态水含量方法研究
零下温度的液态水
PEMFC气体扩散层中液态水传输实验研究综述
2017年西麦克展览公司展览计划
被麻醉的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