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拉小手,度过性别敏感期

2016-05-14 07:00沈思嗣
亲子 2016年6期
关键词:性别角色宝贝男孩

沈思嗣

当宝贝开始牙牙学语时,就会注意到爸爸、妈妈的不同,继而发现身边的小朋友有的是站着尿尿,有的却是蹲下尿尿,随着好奇心成倍增长,关于性别的问题便会多得令父母焦头烂额。

“妈妈,为什么我是男孩子?我也想穿裙子。”两岁半的小牛牛看着姐姐的花裙子,提出的问题让牛牛妈顿时风中凌乱。

“爸爸,你的奶奶和妈妈为什么不一样?”两岁的福娃在游泳池里提出的问题,让福娃爸闹了个大红脸。

当宝贝进入性别敏感期时,诸如此类的问题多得数不胜数,很多父母如临大敌,其实,放松心情、正确引导,摒弃所谓“善意的谎言”,将性别问题开诚布公地对宝贝进行普及,才能让孩子正确地把握自己的性别角色,长大以后拥有正常的性别取向。

为什么妈妈有“奶奶”,爸爸没有?

除了关注自己的性别,对宝宝而言,生下来的第一食粮——妈妈的奶奶就变成了性别敏感期中的爆发点。因为无论男宝宝还是女宝宝,对于妈妈的奶奶都是不可抗拒的,而且总要想要、想摸,哪怕断奶,妈妈的奶奶也像是他们养着的宠物,总是被宝宝们惦记着。这时候妈妈总会告诉他:“去去去,你大了,不许乱摸”。其实,这本该是很好的性别教育第一课,妈妈可以告诉宝宝:妈妈是女性,奶奶是妈妈的隐私部位,断奶后就不能乱摸了。

当女性的概念树立起来,孩子很快会对应上另一性别:“爸爸为什么没有奶奶?”这时候,不要对孩子的问题予以逃避,而是要让孩子对“奶奶”这件事有一定的了解,比如爸爸有,但很小,也不会出奶,因为他是男的,而妈妈有,是因为妈妈是女的,这样的萌芽式性别教育,不但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也进行了性别早教,让孩子正确树立关于两性的印象。

宝贝关注自己的性器官怎么办?

从妈妈的奶奶解脱出来后,宝贝一点都不给父母喘息时间,便开始想要看看、摸摸自己的性器官,热烈关注自己与异性的不同时,其实就是进行性别教育的黄金时期。有的父母非常反感,会说“羞,乱摸什么”之类,试图让孩子产生羞耻心,从而不再继续关注,但这反而扼杀了孩子天生的生理性好奇。其实,爸爸妈妈可以从自己下手,端正好自己在家庭中的性别角色,来提示孩子:“你看,爸爸是男的,跟宝宝一样有小鸡鸡,妈妈就没有”“妈妈说话声音细细柔柔的,爸爸说话的声音是什么样呢”“妈妈喜欢做小手工,爸爸喜欢踢球”等等,让孩子从最亲密的家庭成员身上获取性别常识,当孩子充分满足了好奇心后,就会跟自己相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开始学习进入自己的性别角色。这样的顺其自然,才能让孩子在性别教育中走得更健康。

我是男孩,还是女孩?

当孩子过渡到“我是男孩,还是女孩”这个问题时,父母便要真正地开始性别分化性和固定性的引导。不仅着重于男孩、女孩的区别,还要告诉宝贝,你是男孩,那么再长大也是男孩,这样的性别的定性有利于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认识。这个问题一般萌发于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接触中,对父母以外的人的性别好奇时,所以父母要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比如“小如跟妈妈一样,是女孩,所以她穿裙子”“雷雷跟爸爸一样,将来长大是个男孩子,所以他跟你一样站着尿尿”等,要针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寻找标榜人物分类贴标签,这样更有利于孩子进行性别辨识。当孩子跟小朋友在一起时,除了重要的性别辨认,父母还要跟孩子聊聊别人能否碰触隐私部位这件事,以及万一碰到陌生人的碰触,或其他小朋友的要求性碰触,该如何处理。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要在进入幼儿园前摆明自己的性别,并且清楚明白隐私部位的私密化。

我喜欢她VS我要嫁给他

在宝贝2~5岁这个阶段,会产生明显的“异性相吸”,宝贝们一起玩耍、一起上幼儿园,尤其在对自己的性别有了基本掌握后,就会对异性产生懵懵懂懂的好奇,冒出一些令男孩父母哭笑不得、令女孩父母如临大敌的问题:“妈妈,我喜欢婷婷,我想跟她结婚”“妈妈,大宝对我可好了,以后我要嫁给他”等,他们理解自己话语行为中真正的意义吗?明显没有。但大人时常会对这样因性别区分以及异性好奇的学习阶段进行错误的误导,对所谓“异常”的表现感到尴尬,甚至借此来逗孩子,比如说“你个小色狼”“那男孩真招人讨厌,离他远一点”等,这样反而会造成孩子对自己性别的犹疑与对异性的排斥,对孩子尚未成型的性别认知和两性交往十分不利。其实,父母大可以淡定一点,告诉孩子:“你喜欢他很好呀,你喜欢他哪里呢?”坦然地和孩子聊一聊这些事,否则孩子可能会陷入一种混沌的状态,无法与异性孩子和平相处,产生因喜爱而欺负或疏远躲避的行为。

总之,妥善对待孩子提出的性别问题,是为孩子塑造正确的性别观念的基础,只有坦诚到位地给予性别教育,才能帮助孩子认知、了解、摆正位置,将来进入社会后才能做好自己的性别角色。

猜你喜欢
性别角色宝贝男孩
管理人员的性别角色观念: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湖南省为例
“神奇”宝贝
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困扰程度的相关性
快乐宝贝秀
快乐宝贝秀
《宝贝》等
儿童对动画人物偏爱与性别角色认同相关研究
中国儿童性别角色观念及其性别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