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绘本教学中延伸活动的开展

2016-05-14 12:27李江梅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年段绘本笔者

李江梅

随着绘本阅读的大力推广,绘本教学正逐渐成为一种常态教学。不同于自主阅读及亲子阅读,绘本教学是面向某一学生群体,以绘本为材料,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如果在教学中仅仅将绘本当成简单的阅读材料讲读完就算了,或者完全依照传统语文教学样式,从中挖掘语用训练点和道德说教点,绘本教学的优势恐怕就没有办法发挥出来,绘本原有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也会遭到削弱。

绘本教学设计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延伸活动的开展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在绘本教学中开展延伸活动的必要性

1.延伸活动可促进文本理解

优秀的绘本意蕴丰厚。培利·诺德曼在《儿童文学的乐趣》中指出,一个绘本其实由三个故事构成:文字讲述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文字与图画相结合的故事。只靠单一的文本讲述,往往很难让学生一下子理解文本的内涵。合适的延伸活动,有助于儿童实现文本的内化。比如对于低幼儿童的认知类读本,设计一些相关的体验游戏,就有助于其将间接经验转化成直接经验。

2.延伸活动可提高学习效能

依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学生参与度越高的教学行为,学习的效能就越高。

依照上图可以看到处于塔尖的是我们最熟悉的学习方式“听讲”,其学习效果是最低的,24小时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而随着参与度的不断提高,位于金字塔基座位置的“马上应用”或者“教别人”则可以记住90%的内容。

正如这一理论给其他许多学科的启示一样,它给绘本教学带来的启示就是重视学生的参与度,重视延伸活动的设计。

3.延伸活动可启发多元智能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且并非与生俱来,每个人都有能力改进并扩展自己的智能。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体都能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能力。

对于绘本教学,教师亦可在延伸活动的设计上多下功夫,以开启学生的多元智能。王林先生和余治莹女士合著的《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就以25个绘本为例,设计了旨在开启学生多元智能的150个教学延伸活动供老师们参考。

二、绘本教学中如何开展延伸活动

1.延伸活动的设计必须基于文本

绘本教学的第一要务是文本解读。优秀的绘本不仅图文兼美,而且往往隐藏着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可能要读上很多遍才能发现。不仅如此,有时候绘本的主题,中间的隐喻都得花上很多时间查找背景资料才能确定。

笔者在执教《母鸡为什么过马路》时,对文本进行了数十遍的仔细阅读,发现了图画中暗藏的许多玄机,基于此设计的延伸活动之一“视觉大发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备课时,笔者对作者大卫·麦考利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不光了解了他的生平,研读了他的其他作品,并且对书名进行了探源。基于此设计的另一个延伸活动——旨在让学生明白自然界因果关系,感受到一个极其细小的原因可能也会导致重大影响的语言文字游戏——由“苍蝇放了一个屁……”开端的故事接龙游戏。听课的老师评价这一延伸活动是那节课的高潮,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自然而然地感悟了绘本蕴含的哲理。

当然,延伸活动的设计一定不能为了追求热闹而喧宾夺主脱离文本。笔者在执教《要是陀螺转起来》时,就差点误入歧途。为了让现场看上去更好玩,笔者苦练转陀螺的技术,曾一度想收集各种陀螺带到现场去玩。还好在多次细读文本后及时醒悟:陀螺只是一个道具,以恰当的方式呈现书中传递的快乐和理念才是正途。

2.延伸活动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孩子,其身心发展、固有经验都存在差异。在设计延伸活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例如《北纬36度》,低年段的孩子可能沉迷在寻找大白鸟的踪迹中不亦乐乎;中年段的孩子会关注两个男孩的旅程;再大些的孩子才会去思考和探寻图画中暗藏的历史和文化。

朱自强教授在《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中认为,小学低年段比较适合采用“天真的阅读”法,中、高年级可以做“修辞阅读”,“文化研究”可以适当在高年级尝试进行。

笔者在对不同年段学生进行绘本《缺失的一角》教学时,恰巧实践了朱教授的理论。针对这一绘本,笔者将一年级的延伸活动设计为“画”——学生将想象的情节画在书上,旨在开启学生想象力;而四年级则为“写”——学生写出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旨在训练其写作能力;六年级则做了深层次的讨论,如“《缺失的一角》有没有让你联想到现实生活?如果有,那是什么?”等,旨在引导学生对绘本进行有深度的思考。

3.延伸活动形式的设计多种多样

绘本教学中教师们设计的各类延伸活动可谓多姿多彩,现列举几例常用的形式。

(1)互动讨论式。在文本共读之后,师生就某一个或几个主题问题进行问答、讨论,甚至头脑风暴,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延伸形式。当然,这里的问题必须是教师事先精心设计的与文本相关的特定问题。

有关提问的技巧及问题的构架形式,经验不足的老师可参考艾登·钱伯斯的《说来听听》一书。钱伯斯在书中列出了有关“基本问题”“概括性问题”“特定问题”的一般范式。在笔者最初开展班级读书会的时候,《说来听听》起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2)游戏体验式。儿童天生爱游戏。基于文本的游戏设计可以是互动体验类的。例如在《生气汤》的教学中,笔者特地带上锅子等道具,在延伸活动的时候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了煮生气汤的场景。

受教室场地的限制,班级教学常用的是语言、逻辑类游戏。《说来听听》中给大家提供了“造句游戏”“非读者游戏”“责任游戏”“相关字游戏”等模式。

(3)写绘拓展式。这亦是老师们经常使用的延伸活动形式。低年段的孩子由于识字量有限,且主要通过模仿、想象或游戏来认知世界,可以选择绘画的形式。

中高年段的孩子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及认识事物内在联系的能力,可采用改编、续写、写读后感等方式。值得一提的是读写绘的拓展可以和手工绘本制作相结合。动手又动脑,学生还挺喜欢。

(4)艺术表演式。以艺术表演的方式来解读绘本,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某一情景让学生表演,例如在《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最打动自己的场景表演。也可以插入音乐、戏剧等形式来深化文本的表现力,比如在《彼得与狼》的教学中,一位授课老师在延伸活动中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声来对应书中的角色,音乐和角色完美的结合让人赞叹不已。另外,课后编排绘本剧进行展演,也是一种极受欢迎的延伸形式。

由于儿童特殊的心智发育特点,书籍对儿童产生的影响是缓慢而感性的。因而,合适的延伸活动对于绘本教学不无裨益。

猜你喜欢
年段绘本笔者
绘本
绘本
绘本
老师,别走……
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农村低年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探究
把握年段特点 做好班级管理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同课异构,探寻不同年段文言知识序列——“语文知识”内在序列探索之“年段知识的衔接”研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