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6-05-14 04:31刘建东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鼓声腰鼓安塞

刘建东

《安塞腰鼓》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赞美了黄土高原人民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文章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

2.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和内涵,感受黄土高原的后生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3.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和内涵。

2.理解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板块之一】发散性地回忆前课内容,自然地关注“叹为观止”一词

1.同学们,昨天老师和大家欣赏了安塞腰鼓的表演,领略了《安塞腰鼓》课文的描写,大家一定印象深刻,那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呢?(学生自主、发散性地交流)

2.由“叹为观止”引入教学:刚才同学们在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到了一个词语(出示:叹为观止),一起读,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3.那“安塞腰鼓”的什么令人叹为观止呢?(舞姿、鼓声、搏击)

【板块之二】整合课文内容,体会安塞腰鼓“舞姿”的内涵,感悟文章写法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的5~17自然段,看一看哪些段落是着重写“舞姿”的?(学生交流:6、7、8、15自然段并出示)

2.如果要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叹为观止的舞姿,你准备用哪句话?

3.出示:黄土高原上,爆出……安塞腰鼓!全体读。这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壮阔、豪放、火烈)

4.安塞腰鼓“舞姿”的壮阔、豪放、火烈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呢?我们先来自由大声朗读第6自然段,然后交流并相机引导、指导朗读。(学生的交流可以有多样性,只要有一点体会就可以:如抓住“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来体会舞姿的“狂野”;抓住“骤雨、急促、旋风、飞扬、乱蛙、火花、闪射、斗虎、强健”等词,体会舞姿的“豪放、火烈”;抓住“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体会舞姿的“壮阔”且充满力量;抓住“比喻、排比”的修辞,体会舞姿的开放,黄土高原人的粗犷……另外,要重视朗读)

5.下面让我们再来赞美一下安塞腰鼓叹为观止的舞姿,出示: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6.你还可以怎样赞美安塞腰鼓叹为观止的舞姿呢?(这一提问具有发散性,可以是自主回答,也可以用课文7、8、15自然段的内容来回答,如果学生回答后思维不指向课文,教师可以适当引导)

7.学生交流后出示第15自然段: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8.引导学生读这一段,说说想赞美安塞腰鼓“舞姿”的什么呢?(在学生朗读的时候,相机追问:这写出了安塞腰鼓“舞姿”的什么美?——力量美、声响美、光影美、艺术美)

9.学生继续交流:还可以怎样来赞美安塞腰鼓的“舞姿?”出示: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引导学生抓住“冰冷—燥热”“恬静—飞溅”“困倦—亢奋”这几组相对的词语,体会安塞腰鼓的“舞姿”充满热度、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并且壮阔、豪放、火烈)

10.齐读赞美: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蓬勃的想象力……安塞腰鼓1

11.出示课文6、15自然段进行比较,感悟课文的细节描写、整体描写以及语言美。

12.齐读以上段落并进行小结。

【板块之三】自主学习,体会安塞腰鼓“鼓声”的内涵

1.除了安塞腰鼓的“舞姿”让人“叹为观止”之外,还有什么也令人“叹为观止”呢?(鼓声)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鼓声”的段落。

2.这鼓声有什么特点?(沉重)仅仅是沉重吗?(充满震撼人心的力量)

3.朗读体会并想象这沉重的鼓声还碰撞在哪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和感受,并朗读体会这“鼓声”中震撼人心的力量。

4.朗读:好一个安塞腰鼓!

【板块之四】自主学习,体会“搏击”的内涵,体会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1.令人叹为观止的,除了这充满力量的鼓声,还有什么呢?(搏击)

2.课文的哪些句子是写后生们搏击的?(出示句子并全体读)

3.后生们的“搏击”有什么特点?(有力、急速、大起大落)怎样读好这句话?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后生们的“搏击”?(震撼人心、惊天动地、惊心动魄、气壮山河)

4.后生们为什么要这样搏击?他们这样的搏击想要表达什么或要想搏击出些什么呢?(学生交流:宣泄情感;生命力的存在、强盛;不屈不挠的精神;奇伟磅礴的能量;改变自然环境的决心……)

5.从这惊心动魄的搏击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呢?(出示17自然段,重点解读“痛苦和欢乐”;想要表达什么样的痛苦呢?……仅仅是为了表达“痛苦”吗?体会更多的是展示生活的快乐!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结合解读“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重点引导朗读)

6.引导读好17自然段(交织!旋转!凝聚!升华!要读得简短有力,体会黄土高原人乐观、坚强、向上的精神)

7.学生读好这一段后紧接着追问:同学们,如此叹为观止、惊心动魄、充满内涵的腰鼓,其他地方有吗?为什么?(13自然段)

8.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吧:齐读14自然段。

【板块之五】学习探究,体会文章结尾的“精妙”之处

1.同学们,老师一直以为课文到这里就该结束了,这三个自然段(出示:18~20自然段)有画蛇添足的感觉,但这一次上课却觉得这三个自然段写得特别巧妙,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妙”在哪里呢?

2.我们先一起读一读,看看这三个自然段给你一种什么感觉?(静)为什么要写这么安静的场面呢?(动静结构美、首尾呼应、后生们收放自如,稳如泰山、此时无声胜有声)

3.还妙在什么地方?(渺远的鸡啼:以声衬静,同时预示着新的、美好的一天即将到来)

4.全体读18~20自然段,并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的句段旁写上批注。

2.背诵课文的12~16自然段。

五、板书设计

舞姿

力量、精神、生命力……

14安塞腰鼓 鼓声

叹为观止

搏击

猜你喜欢
鼓声腰鼓安塞
鼓声越千年
苗鼓声声
腰鼓运动发展战略研究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一面鼓
安塞剪纸
肚子里的鼓声
啊,腰鼓山
安塞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见水治理技术探讨
把《安塞腰鼓》上成“安塞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