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016-05-14 04:32廖碧娥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正方体长方体课件

廖碧娥

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已有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的学习资源从以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主变为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各种资源,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可以自由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对自己有用的学习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善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下面就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形式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说,学生听”的形式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大大局限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我们教师要善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形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灵活多样、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比如借助图形的移动、闪烁、同步解说、定格和色彩变化等手段来展示教学内容,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加上教师精辟的讲解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质疑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掌握新知。通过整合教学形式,可以改变过去那种光靠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状态。如:教学《有趣的测量》,我用课件出示:长方体盒子、魔方和各种不规则物体,让学生观察,然后问学生:你们能计算哪些物体的体积呢?学生们不假思索地说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正方体的体积等于棱长乘棱长乘棱长;还有的学生说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我及时给予了表扬和鼓励,接着,又抛出一个问题:像石块、土豆、红薯这些不规则的物体,不能用公式计算体积,怎么办呢?同学们,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有趣的测量”。接着通过动画演示“乌鸦喝水”的情景,让学生很快就找到测量不规则图形的方法。这一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探究新知。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整合教学形式,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一种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探究新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程内容

我们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建立教案库、图片库、课件库、试题库、视频演示库,甚至链接其他学习网站、素材网站,借助这些丰富的资源整合我们的课程内容,使我们的教材实现声音、画面、文字融为一体的动态链接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形象,更具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涉猎的知识面更广,使教材“活”起来。

在数学课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学习情境、丰富学习资源、丰富生活素材、展示多样化的图片资料、视频剪辑,我们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程内容,将多媒体课件有效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促进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查资料、上网等各种途径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课上让学生代表利用投影汇报他们收集的材料:有的是我校各班级学生人数的统计,有的是自己家里用水量的统计,有的是某一年全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统计,有的是奥运奖牌的统计……除此以外,还让学生登录学校的网站,下载里面多种多样的统计素材。借助信息技术,整合了这一节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示了大量图文并茂且生动、富有教育意义、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通过这堂课学生不仅认识到了统计的作用与重要性,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科学、爱数学的思想教育。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学习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和枯燥性,而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学生的注意力具有不持久性,因此,往往我们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眉飞色舞,而学生却不肯听讲,身在课堂心在外,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微。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我们可以借助微课解决这一难题,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微课在5到10分钟的时间里,将教者的思路进行巧妙的设计,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精辟的讲解,将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形象的呈现,并借助信息技术,利用批注、突出等功能进行点、画、批、查、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收获最佳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某个实验的演示、某道习题的讲解、某个复习课的内容等设计不同的微课。微课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者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利用微课,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家里,特别是学困生,当他课堂上听不明白时,他可以在家里听,一遍不明白,可以听两遍三遍,直至听明白为止。这就相当于实现了在家“一对一”的个别辅导,而且这种辅导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取的,更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果将会更佳。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容时,我为学生准备了一系列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微课视频,学生在课堂上登录学校网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观看。他们有的选取“长方体的表面积”,有的选取“正方体的表面积”,有的选取“长方体的体积”,有的选取“正方体的体积”……个别学困生可以反复地观看其中一个视频,直至掌握为止;而个别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节课就学习完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所有内容。因为各取所需,互不干涉,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新奇,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可谓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另外,利用信息技术编写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也是传统的练习方法所不可比拟的。有了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可以把定理、公式、习题等学习资源都准备好,放进资源库,学生登录资源库,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取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单一为多样。在练习中,教师可以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再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和鼓励或重复练习等。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学生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变难为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变难为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克服了这一缺陷,静态的图可以像动画一样移动,可以呈现出一幅幅变幻的图像,有声有色。学生在这样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声像向学生头脑输入生动的立体形象,由此传递的语言清晰明了,形象具体,将静态的语言化为动态的情境。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能自己释疑解难,突破重难点,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形声交错,视听两种感官接纳的信息经右脑的整合而形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直观感知圆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具体形象的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你们想知道圆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吗?(想)

生:(教师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发现)把这个圆平均分成16份,沿着直径来切变成两个半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那又会拼成一个什么图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课件演示)。

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师再继续分下去,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什么图形?(长方形)

这一环节借助电脑课件的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化曲为直的剪拼过程,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知识可以解决新的问题的结论,初步形成了转化的思想。

总而言之,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学习过程具有互动性、学习内容具有多样性、学习时间具有延续性。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从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将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下,激发兴趣,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使乐学落到实处,从而产生不可估量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正方体长方体课件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