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虫人工繁育的初步探究

2016-05-14 16:03王宏雷王福平韦明利姚久祥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亲本饵料幼虫

王宏雷 王福平 韦明利 姚久祥

摘 要 主要研究利用广西北部湾产野生岩虫(Marphysa sanguinea)成虫作为亲本进行人工育苗试验,通过亲本繁育、作为基础饵料的单细胞藻的大量生产技术研究、受精卵至幼虫发育过程的研究与观察,幼虫的培育技术,包括培育底质的设定、培育密度、饵料的选择和投喂等技术的研究,首次对广西岩虫进行人工繁育进行研究和尝试。

关键词 岩虫;亲本;饵料;人工繁育;幼虫

中图分类号:S9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0-02

岩虫(Marphysa sanguinea)是一种多毛纲矶沙蚕科海生环节动物。海生多毛纲许多动物都是主要的海钓饵料例如沙蚕,而岩虫因其个体大,腥味较重,且富含血液和脂肪更是海钓中最好的珍贵饵料之一,因此价值很高,每年都大量被出口到欧美、日韩等地区[1-3]。此外,岩虫还是虾蟹类育种中亲本催熟过程中主要的活饵种类之一。而目前,关于岩虫提取物作为海洋药物等的研究也是方兴未艾[4]。岩虫主要分布于潮间带、潮下带多泥沙、富含有机质的地方,因其底栖生活及以有机碎屑为食的特点能够有效的降低其栖息环境的有机质污染以及底质的通透性等[1]。目前,岩虫的获取主要靠人工捕采野生资源,因其需求量有增无减,加上海洋环境的污染,岩虫野生资源面临枯竭的境况。因此,研究岩虫的人工繁育技术,为其人工养殖提供技术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因为环境的适应性,选择本地品种进行养殖驯化,可以更好地适应养殖环境,从而为实现大规模人工养殖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人工养殖及育苗试验是在广西北海竹林盐场中科虾苗场进行的。

1.1 亲本选择

岩虫亲本采自北海竹林盐场潮间带,选取肥硕饱满、无断节和无伤损肢体饱满的个体作为亲本,经消毒后放入消毒曝气过的亲本养殖池进行暂养。

1.2 亲本养殖池基底设计

亲本养殖池选择1.5 m×2 m×1 m的虾苗池,经石灰消毒、清洗曝晒后表面铺一层空心砖,并覆盖200目纱网2层用于通气及防止沙子泄漏。第一层基底加入较粗的沙砾[直径1 mm×(2~3) mm为宜],厚度约10 cm;第二层加入细沙及塘泥混合物,以10~15 cm为宜;第三层为采自岩虫栖息地的泥沙,厚度约10 cm。先用0.15%高锰酸钾水进行消毒,然后用0.2%草酸溶液去除高锰酸钾残余,经曝气海水反复冲洗干净后方可使用。并且保持每平方米水面放置一个充气头用于增加水中溶氧。

1.3 亲本饲喂

亲本的水温保持在20 ℃上下,盐度保持在31左右。每日投喂适量的鱼粉,及培育的单胞藻(总量不超过其体质量的5%为宜)。每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为水体总量的1/2,换水时间模仿本地的潮汐变化。换水后立即投喂饲料,均匀地洒落在岩虫洞口的周围,投喂时,保持水体刚刚漫过基底。可以观察到虫体从洞中伸出体长的1/2,进行摄食,稍有惊扰,虫体会立即缩回洞内,虫体粪便为黑色,颗粒状,大小约为0.5 mm×1 mm。

1.4 亲本繁育的研究

岩虫亲本在水温达到25 ℃,亲本会进入产卵期,未发育成熟的岩重亲体难以辨别其性别,进入成熟期后,由于虫体内饱含精子,雄虫腹部会呈现白色略发黄;而雌体会呈现茶褐色,腹部轻轻挤压会有红褐色的卵子排出[5]。我们可以通过人工的调控水温,来实现岩虫亲本成熟及交配产卵的调控。

1.5 单胞藻类的培养

单胞藻类如金藻、盐藻、扁藻和小硅藻等都是海生多毛纲重要的食物来源,为其大量提供身体发育及性腺成熟中多种激素来源或前提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我们选择金藻作为岩虫亲本的饵料,而小球藻和硅藻作为岩虫幼体的饵料。藻种取自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水养殖实验室。3种藻类的培养均采用三级培养法[6],于无菌操作台将藻种小心的培植于三角瓶中的液体培养集中,于适温、合适的光照条件下经指数培养期后;再移植于消过毒的培养箱中进行二级培养,经光镜观察到液体内充满藻类单胞体即可均匀地移植到加满水肥并且经过消毒的藻类培养池中进行规模化培养。虽然最终藻类培养池中可能混有其他藻种,但应以培养的目标藻种数量级最大。小球藻和硅藻可以混和培养,取藻时用400目纱网滤出藻体用来饲喂亲虫和幼虫。

1.6 受精卵的发育状况

岩虫受精卵的发育过程可以通过光镜观察到。受精卵呈茶褐色卵球,直径约300 mm,卵内散乱的分布着大小不均的油球。岩虫前期的细胞分裂与其他多毛刚动物例如双齿围沙蚕很类似,都经过8细胞期,囊胚期及原肠胚期,只不过时间上有所不同。岩虫由于其生长期较其他种类的多毛刚生物例如沙蚕科的双齿围沙蚕更长,因而有更长的幼虫期。从受精卵到性成熟大约需要2 a的时间。

1.7 幼体的培育

幼体发育到担轮幼体阶段时(通过光镜观察虫体前额出现眼点,身体表面有鞭毛分布用以运动,此时约在受精卵开始分裂后的24 h)。此时将幼虫用目纱网虹吸至幼体培育池中,投喂小球藻和硅藻混合物。幼体培育池大小与成体培育池相似,只是池底基质层与成体池相比无粗沙层,细沙层厚度及原栖息地泥沙厚度皆为8~10 cm。岩虫幼体经过20~30 d的发育过程后外形特征将初步与成体接近,此时幼体长度为1~1.5 cm,此时由于虫体的密度过大以及饲喂的需要,幼体培养池显然无法满足岩虫幼体健康的生长。此时,需要将岩虫幼体从幼体培养池中按一定密度转移至和成体培养池相同的池中进行培养。为研究幼体合适的培养密度,我们将幼体数量按照1 000、2 000、4 000/m23个密度梯次进行幼虫的最适宜培育密度的试验。此时岩虫的饲料的投喂与换水也与亲虫相同,只不过投喂量为幼虫体质量的10%。

2 结果与分析

2.1 岩虫亲本繁育的研究

岩虫亲本进入成熟期后,能够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是在海水平均水温达到20 ℃以上时,其中平均水温达到25 ℃时,其产卵量达到峰值。此时,岩虫亲本通常在正午前后温度较高时同步从靠近尾部的后腹节片出通过栖管(有岩虫体表分泌的黏液包裹形成的管状结构)同步的喷出发育成熟的卵子及精子。每对岩虫亲本每次排放的受精卵数量为3万~5万枚,受精卵呈茶褐色,平均直径在300 μm。

2.2 幼体最适培养密度的研究

幼体合适的培养密度直接关系到能否将岩虫的人工养殖进行规模化推广。我们统一选择30龄岩虫幼虫作为试验的对象是因为此时的岩虫幼体已经初步具备了和成体类似的体形结构,能够独立的摄食粉状饵料而不是像刚毛幼体阶段那样只能进行简单的吞噬单胞藻类及一些小的有机碎屑。经过3个月的养殖试验发现,密度梯度为2 000尾/m2时最后得到的岩虫总生物量值最大,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一月龄岩虫幼体合适的养殖密度为2 000尾/m2。

3 讨论

3.1 岩虫亲本繁育的研究

岩虫属于矶沙蚕科,相较于其他种类的多毛纲生物,尤其是沙蚕科的各种生物如双齿围沙蚕,其具有固有的生殖腺,不像沙蚕科生物那样有明显的生殖期变态现象,即繁殖季节沙蚕科生物会变态成异沙蚕体,身体发生明显的变态现象:虫体短缩,疣足退化,身体的结构一切都向着有益于保障生殖过程而变化。而岩虫等矶沙蚕科生殖过程中身体不会发生明显的变态现象,而是直接通过体壁栖管将配子排入水中进行交配过程,而不像沙蚕科动物那样出现群舞现象[7]。沙蚕科生物生殖后亲本会逐渐力竭死亡,而矶沙蚕科生物可以多年生育。因而岩虫亲本的选择可以培育一次多年使用,这也是其大规模繁育的优势之处。不过目前还没有关于岩虫亲本生产的幼体在几年后会出现种质退化的报道,这也是将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2 幼体最适培养密度的研究

目前,关于岩虫幼体最适培养密度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主要集中于幼体前期培养密度的研究[3,8],而罕有对未来大规模养殖具有建设性的大龄幼体(受精后1个月,可以独立摄食小颗粒饲料的幼虫)的报道。试验发现,1月龄幼体的最适养殖密度为2 000尾/m2,虽然1 000尾/m2的个体均质量及成活率均达到最大水平,但是单位面积收获的虫体总质量要显著的小于2 000尾/m2,而当养殖密度为4 000尾/m2时,不仅得到的虫体大小之间差距明显,而且死亡率要比前两个试验组高的多,平均单位面积虫体质量介于两组之间。因而我们可以推断出目前适宜的岩虫大龄幼体的培育量为2 000尾/m2。

参考文献

[1]于海志,朱丽岩,郑家声.岩虫的性腺发育和生殖周期[J].中国水产科学,2005(6):669-674.

[2]毛昕,朱丽岩,郑家声.岩虫消化管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初步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961-967.

[3]杨大佐,周一兵,陈爱华,等.岩虫室内人工繁育的初步研究[J].水产科学,2011(9):572-574.

[4]潘卫东,刘向辉,戈峰.洋岩虫抗菌肽筛选及抗癌活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04(3):1-6.

[5]蔡含筠,侯林,马明辉.岩虫的个体发育[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7(4):328-335.

[6]曹红军.海洋经济贝类人工育苗单胞藻饵料规模化培养技术[J].科学养鱼,2007(11):66-67.

[7]孙瑞平.沙蚕的有性生殖[J].生物学通报,1990(9):21-22.

[8]周剑,林增善,余海波.岩虫不同密度与不同投饵量饲养效果观察[J].海洋水产科技,1994(2):23-25.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亲本饵料幼虫
香饵
多亲本群体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2020.7.6 莱肯生物)
用饵之道贵在“善变”
科普小问答:毛毛虫如何变蝴蝶?
安徽省玉米隆平206高产制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三讲 为鱼挑食,更考验耐心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1982—2011年江苏大麦育成品种亲本分析
秘制饵料
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