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规模猪场蓝耳病抗体监测分析

2016-05-14 14:07黄哲新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5期

黄哲新

摘 要 蓝耳病在养猪生产中严重危害猪群健康和稳定,是猪群需要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对猪场仔猪免疫接种蓝耳病疫苗后对蓝耳病抗体消长规律进行监测并分析对策,对有效提高猪群蓝耳病免疫接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试验仔猪在7、14、21、28、35、42、49、56、63日龄进行前腔静脉采血,采取ELISA检测蓝耳病抗体水平,得到蓝耳病抗体的消长规律及猪群抗体离散度并加以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该猪场的蓝耳病抗体在“7~14日龄与29~42日龄”这段时间内抗体水平较低且猪群抗体水平参差不齐,这提示猪场蓝耳病疫苗免疫接种效果不佳,考虑猪群存在蓝耳病野毒感染。针对猪场的蓝耳病抗体监测结果分析,可考虑加大蓝耳病疫苗接种剂量和调整接种时间。

关键词 规模猪场;蓝耳病;野毒;抗体消长规律;免疫程序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2

蓝耳病是严重危害养猪业健康的几种重要传染病之一,如何控制猪场蓝耳病已经成为猪场防疫的重中之重。我国养猪业的年存栏母猪和出栏商品猪数量虽然在稳步增长,但猪群的健康水平和单位母猪肉猪出栏贡献值却在下降;其中,传染病是导致猪群生产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1]。蓝耳病不仅直接危害猪群健康,引起母猪和种公猪繁殖障碍,导致猪群呼吸道疾病,诱发继发感染,且阴性带毒和亚临床感染直接导致猪群免疫水平低下,影响整个猪群的健康水平和增加猪群防疫难度[2]。

蓝耳病的防控一直是我国当前养猪业的热点和难点。2008年之前,蓝耳病对养猪业的危害还不是太大,关于其防控也能够达成基本的公司,通过免疫接种来减少蓝耳病对猪群的危害。但在2008年出现了高致病性蓝耳病后,蓝耳病病毒的变异及毒力的增强,蓝耳病在猪群中的高感染率,这些因素使我国蓝耳病的防控成为难点。鉴于蓝耳病病毒的变异性高的特定,国外对于蓝耳病的防控主要采取病毒净化的方式,是蓝耳病阳性猪场转为阴性猪场。但鉴于我国养猪密度大、养殖水平较低的现状,净化蓝耳病难度较大;为了减少蓝耳病对猪群的危害,进行免疫接种和病毒驯化是控制蓝耳病的主要方式[3]。

本文就一规模猪场在接种蓝耳病疫苗后,对其抗体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分析该猪场的蓝耳病免疫效果,评价蓝耳病的风险指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动物:猪场仔猪90头。试验材料:10 mL注射器1 500个、Ep管4 500个分别购置于赣州天健医疗器械公司;高速离心机(Eppendorf公司,德国);低温高速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无菌操作台(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微量移液器(德国BRAND公司);酶标仪(美国伯乐公司);蓝耳病抗体检测试剂盒(武汉科前)。

1.2 试验

1.2.1 试验猪免疫程序

试验仔猪的母猪蓝耳病免疫接种:2、6、10月第2周进行普免,颈部肌肉注射蓝耳病弱毒疫苗1 mL(武汉中博)。

试验仔猪蓝耳病免疫接种:仔猪出生后14 d进行一免,采取颈部肌肉注射蓝耳病弱毒疫苗0.5 mL(武汉中博);35 d进行二免,也是采取颈部肌肉注射蓝耳病弱毒疫苗0.5 mL(武汉中博)。

1.2.2 试验仔猪采血

试验猪的选择:分别在每栏猪群中随机挑选猪只,总计160头仔猪作为试验猪。

分别对试验仔猪在7、14、21、28、35、42、49、56日龄进行前腔静脉采血,每头猪5 mL血液,血液不加抗凝剂;血液3 000 r/min离心10 min,用移液枪析出血清,血清4 ℃保存。

血清蓝耳病抗体的检测:采取ELISA对血清中的蓝耳病抗体进行检测,通过其S/P值判断样本检测结果,以及结合某一阶段的抗体离散度进行判断分析。本试验采取ELISA法检测蓝耳病疫苗抗体水平[4]。

检测结果判断方法:S/P值<0.4,被检测样品判定为PRRSV抗体阴性;S/P值≥0.4,被检测样品判定为PRRSV抗体阳性。

2 结果与分析

从上表1中抗体水平、阳性率和离散度并结合抗体水平和离散度,可以看出:1)、7日龄、14日龄、29日龄至42日龄,不仅蓝耳抗体阳性率低,而且抗体水平参差不齐,说明该猪场蓝耳稳定性差,特别是35日龄,猪场发生蓝耳病的风险很大;2)21日龄、49日龄、56日龄抗体水平较好,猪场相对稳定;3)如果结合猪场7日龄进行蓝耳疫苗免疫来看,免疫效果不尽理想,虽然在免疫接种后短期抗体水平得到提升,但之后逐渐下降,是否存在蓝耳野毒感染导致猪群抗体水平效果不理想;但在49日龄后,抗体上升,猪场逐渐稳定,这可能是疫苗和野毒综合作用的结果。该猪场蓝耳在49日龄后相对稳定,说明免疫接种的效果值得肯定,但野毒感染仍然是一大问题。

3 结论与讨论

由于蓝耳病病毒在猪群中的广泛存在,危害猪群的蓝耳病病毒不仅包括强毒株,疫苗毒和野毒株也在对猪群中存在容易对猪群蓝耳病的稳定性存在威胁。本试验发现,该猪场的蓝耳病抗体消长规律可能受到蓝耳病野毒株的干扰,导致猪群接种疫苗后抗体水平不够理想,疫苗保护率较差。

猪群中蓝耳病野毒株的存在对疫苗免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野毒株能够刺激猪群产生一部分抗体,当猪群接种蓝耳病疫苗时,就可能出现野毒株抗体和疫苗毒发生中和反应,降低了疫苗的免疫效果;同时,持续存在的野毒株也会与疫苗产生的抗体发生中和反应,降低猪群抗体水平。

因此,猪群蓝耳病野毒株的存在对蓝耳病的免疫具有明显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在猪群明显存在野毒株感染的情况下,应该加大蓝耳病疫苗免疫接种的剂量。

参考文献

[1]梁皓仪.不同蓝耳病疫苗的免疫效果—体效价分析[J].养猪,2008,9(4):5-7.

[2]霍冉.猪蓝耳病疫苗预防探讨[J].吉林畜牧兽医,2016,4(1):2-5.

[3]霍冉.蓝耳病疫苗使用时的注意事项[J].北方牧业,2012,3(23):1-2.

[4]杜喜忠,胡旭进,楼芳芳,等.猪瘟和蓝耳病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及疫苗免疫的干扰作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0(5):3-4.

(责任编辑:刘昀)